《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六回 卻洋貨尚書挽利權 換銀票公子工心計


巡捕見表拿了出去,沒有對證,方慢慢的辯道:“回大人的話:巴牧有兩句說話來,本要緊稟告大人知道的;倘若巴牧沒有那兩句話,標下亦決計不敢替他拿上來了。”童子良忙問:“什麼話?”巡捕道:“他說他這個表不是外國來的,是本地匠人自己造的。”童子良道:“怎么本地人也會造表?造出表來做什麼用呢?”巡捕便按照大少爺吩咐他的話回道:“巴牧的意思,因為外國進來的表太多了,頂好中國人不買。無奈中國人有幾個能像大人這相正派,不要這些東西呢。但是外國進來的多了,中國的銀錢就不免慢慢的一齊淌出去了。現在也是萬不得已才想出這個抵制的法子,叫自己的匠人,仿照外國人的樣子造出一個表來,一樣報時報刻,中間的關捩子就同鎖璜一樣,所以叫做打璜金表,面子上盤了多少珍珠,無非取其值錢好看的意思,所以叫做盤珠打璜金表。大人沒有瞧見,那底下一面還有‘大清光緒年制’六個字,上頭外國字一個都沒有,真正是自己本國土造的。”童子良聽了,居然信以為真,便道:“果然如此,還得說下去。如今跌碎了他的,倒辜負他這一片盛意了。”
巡捕見欽差怒氣已平,便笑著朝大少爺說道:“巴某人送禮來的時候,他自己倒也很明白。”童子良道:“怎樣講?”巡捕道:“他說:‘我巴某人拿了這東西孝敬欽差,不把話說明白,欽差一定要生氣的。說明白了,或者還念這片苦心,亦就包涵過去了。’巴某人還說:‘欽差是個正人,自古道,“邪不勝正”,所以不歡喜這些東西的。’如今可被他一句話說著了。表是大人犯惡的,一進了院子門,大人老遠的瞅了一眼,自然而然那東西就會跌在地下跌碎,不能近大人的身。這也不怪少大人拿的不好跌碎的,暗地裡自有神道在少大人手裡奪過來摔在地下的。真正是‘邪不勝正’,這話是萬不得錯的。”童子良聽了這番恭維,方才一面吃飯,一面慢慢的說道:“神道自有的。我們老太爺從前在山西做知縣,凡是出了疑難命盜案件,自己弄得沒有法子想,總是去求城隍老爺幫忙。洗過澡,換過新衣服,吃的是淨素,住在城隍廟裡,城隍老爺就託夢給他,或是強盜,或是兇犯,依著方向去找,回回都找到的。後來老太爺升天之後,老太太還做夢,說是老太爺也做了那一縣的城隍了。神道的確是有的,不可不相信。”巡捕道:“像大人這樣的職分,一定有值日功曹暗中保護,城隍老爺位分小,還夠不上哩。”童子良把臉一板道:“這話不是可以混說的!那年陸中堂死了,他家是南方人,都按照南方風俗辦的事,當天化了多少錫箔,什麼望鄉台、城獄門、十八殿閻王,一齊都上了錢糧。城隍廟裡自從城隍老爺起,一直到小鬼土地,一齊都有燒化。人死了,頭一重先要到城隍老爺跟前掛號,任憑你中堂、尚書再大點的官都逃不過的。這話都可以混說,真正瞎胡鬧了!”
一席話說完,飯亦停當,方才下來,把巴祥甫送的禮物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有個翡翠搬指,很中他老人家的意,帶了手上給大少爺瞧,問大少爺道:“你瞧,這搬指也不輸給你丈人的那一個了?”大少爺答應了一聲:“是”。童子良又看別的禮物也都過得去,便吩咐一齊收下,表已打碎,亦不追究。因此一個搬指對了他的胃口,卻很替巴祥甫出力,在撫台面前替他說了許多好話,後來巴祥甫竟其如願以償,補授臨清州缺。這是後話不題。
單說大少爺憑空得著了十二隻金表,自然滿心歡喜。且說他此番跟了老頭子出來,人家孝敬欽差,少不得也要孝敬少大人;銀子雖然也弄得不少,不過人心總無饜足之時,自然越多越好。老頭子自到山東,總共收了人家若干現的,若干票子,就帳上看起來,也就不在少數。後來老頭子又嫌現的累墜,於是又一概換了票子,床頭上有個拜匣,一齊鎖在裡面。莫說別人不能經手,就是自己兒子也不準近前一步。這間屋,一步一鎖,鑰匙是老頭子自己帶著。老頭子或是清晨起來,或是燈下無事,一定一天要早晚查點二次。統計在山東境內,得了十五萬六千銀子。少爺勸他與其自己帶在身邊,不如早些托票號里匯到京城,也可存莊生息。無奈老頭子總覺放心不下,不以少爺之言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