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第四


勒兵堅守,慎無與窮寇交鋒!老賊疲弊,必當束手事吾也。以飽待飢,以逸擊勞,折捶而笞之耳。”自馮愔殺宗歆後,禹威益損,又乏糧食,歸附者離散,上乃遣使征禹。

馮異西征,上敕異曰:“三輔遭王莽、更始之亂,又遇赤眉、延岑之弊,兵家縱橫〔一〕,百姓塗炭。將軍今奉辭討諸不軌,兵家降者,遣其渠帥,皆詣京師;散其小民,令就農桑;壞其營壁,無使復聚。征伐非在遠戰掠地,多得城邑,要在平定安集之耳。吾諸將非不健斗,然多好虜掠,為小民害。卿本能檢吏〔士〕(民)〔二〕,勉自修整,無為郡縣所苦。”於是異據華陰,以待赤眉。

〔一〕 鈕永建曰:“按兵家字不合,‘家’當作‘眾’。”按兵家系西漢末至東漢初活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地方割據武裝。續漢志注引東觀記之杜林疏曰:“小民負縣官不過身死,負兵家滅門殄也。”兵家或稱“兵長”。鈕說大謬。

〔二〕 據嚴可均全後漢文校改。

冬,太中大夫伏隆使青、徐,張步降,因除令、長,多所懷服。上嘉嘆隆功,比之酈生。步求為齊王,隆曰:“高祖與天下約,非劉氏不得王。”步乃殺隆,受劉永封焉。隆字文伯〔一〕,大司徒湛之子,以節操聞,上聞其死,為之流涕。

〔一〕 東觀記作“伏盛字伯明”。范書伏隆傳作“隆字伯文”。惠棟曰:“按殤帝諱隆,隆之字曰盛,故改為盛。”然三書所述隆字互異,未知孰是。

十二月戊子〔一〕,詔曰:“維列侯為王莽所廢,先祖魂神無所依歸,朕甚閔之。列侯身廢者,國如故;身死,若子孫見在,令繼其先焉。”

〔一〕 十二月己丑朔,無戊子。范書作“戊午”,是。

河內太守寇恂坐系治上書者免。會穎川不靜,復以恂為穎川太守,郡中悉平,封恂為雍奴侯。是時賈復兵在汝南,其部將殺人,恂戮之。復怒曰:“吾與寇恂並立,而為其所陷,大丈夫豈有侵辱而不決之者乎?今與相見,欲手劍擊之。”恂謀好避之,終崇曰〔一〕:“
請以劍從,有變,足以相當。”恂曰:“不然。昔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於廉頗者,為國也。區區之趙,尚有此義士,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縣盛供具,執金吾軍入界者,一人皆二人待之。恂既迎復,道稱病而還。復欲追擊恂,而吏士皆醉,復遂去。上征恂,恂至引入,時復在前,欲起。上曰:“天下未定,兩虎安得私鬥? ”詔令並坐,極歡,遂共車出,結友而去。更拜恂為汝南太守。郡中無事,乃修鄉校,能為左氏春秋者,親與學焉。

〔一〕 范書寇恂傳作“谷崇”,通鑑亦同。谷崇,寇恂之姊子。上卷恂納董崇之諫,遣谷崇、寇張詣上,皆以為偏將軍,豈此時復還邪?

是歲,鄧王王常將妻子詣洛陽。世祖曰:“每念往時艱難,何日忘之。莫往莫來,豈違平生之言哉?” 〔一〕常頓首曰:“臣蒙天命,遭值陛下。始遇宜秋〔二〕,後會昆陽〔三〕,幸賴威靈,輒成斷金。雖疏賤遼遠,不敢自疑,伏願陛下聖王知臣本心。”上會百官,指常曰:“此人率勵諸將,輔翼漢家,心如金石,真漢忠臣也。”拜常為漢忠將軍,封山桑侯。

〔一〕 李賢曰:“平生言謂常雲‘ 劉氏真主也,誠思出身為國,輔成大功’。常乃久事更始,不早歸朝,帝微以責之。”又曰:“詩衛風曰:‘ 莫往莫來,悠悠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