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

〔三〕 據文意改。

原將數千人寇河內,燒宮府及居人,以誅中官為言。太后猶未寤。

六月辛酉,葬孝靈皇帝於文陵。

秋七月,徙勃海王協為陳留王。

董卓到澠池,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幸乘寵,汩亂海內。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一〕,乃鳴鐘鼓以如洛陽〔二〕。”進謂諸黃門曰:“天下洶洶,正患諸君耳。今董卓欲至,諸君何不各就國?” 於是黃門各就裡舍。

〔一〕 定公十三年公羊傳曰:“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荀寅與士吉射者,曷為者也?君側之惡人也。此逐君側之惡人,曷為以叛言之?無君命也。”

〔二〕 疑“乃”字上脫“今臣”二字。

是時進謀頗泄,諸黃門皆懼而思變。張讓子婦,太后之娣也。讓叩頭向子婦曰:“老臣得罪,當與新婦俱歸私門。惟受恩累世,今當離宮殿,情懷戀戀。願復一入直〔一〕,得暫奉望太后、陛下顏色,然後退就溝壑,死且不恨。”讓子婦言於舞陽君,入白,乃詔諸常侍皆復入直。

〔一〕 原“復一”誤倒,今逕正。

八月庚寅〔一〕,太白犯心星。

〔一〕 八月甲辰朔,無庚寅。戊辰之前,有丙寅。續漢天文志即作“丙寅”。袁紀“庚” 系“丙”之誤。

戊辰,大將軍何進白太后,將決其事,謀欲盡誅諸常侍,選三署郎補其處〔一〕。中常侍張讓、段珪相謂曰:“大將軍常稱疾,不臨喪葬,今忽入省,此意何為?竇氏意復起邪?”使侍者聽之,〔具〕(冥)聞進言〔二〕。出坐省戶下,讓謂進曰:“天下憤憤,亦非獨我曹也。又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三〕,我曹泣涕救解,各出家財且千萬,共為禮,和悅上意,但欲託門戶於卿耳。今卿云何欲滅我曹種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內濁穢,公卿已下忠清,為誰乎?”於是尚方監渠穆拔劍斬進〔四〕。珪、讓偽詔以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故司空許相為河南尹。尚書得詔疑焉,請大將軍出議之。中黃門以進首與尚書曰:“何進謀反,以伏誅。”

〔一〕 馮班曰:“初,秦置郎中令,其屬官有三署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凡三署中有郎中,主執戟更直侍宮殿,出則充車騎。漢因之。”

〔二〕 據鈕永建校而改。

〔三〕 言光和四年何太后酖殺勃海王協生母王美人,帝怒,欲廢后,中官救解乃止。

〔四〕 胡三省曰:“按百官志,尚方有令、丞而無監。桓靈之世,諸署令悉以宦者為之,尚方監必置於是時也。”

進部曲將吳匡將兵在外,聞進被誅,欲將兵入,宮門閉。虎賁中郎將袁術燒南宮青瑣門〔一〕,欲以迫出珪等。珪等不出,持太后、天子、陳留王幸北宮崇德殿〔二〕。苗聞進死,陳兵朱雀闕下。進、苗素不相友善,進死,匡恐為苗所害,乃言曰:“大將軍欲誅諸常侍,車騎不欲。今大將軍死,車騎在,殺大將軍者,即車騎也。吏士能為大將軍復讎也?”進遇吏兵素有恩,皆涕泣曰:“願效死。”匡乃唼血為誓〔三〕,引兵攻苗,戰於闕下,兵破,斬苗首。

〔一〕 范書何進傳作“因燒南宮九龍門及東西宮”。通鑑從袁紀。

〔二〕 范書作“德陽殿”。

〔三〕 唼血同歃血。漢書王陵傳曰:“始與高帝唼血為盟。”注曰:“唼,小歠也。”

於是司隸校尉袁紹斬偽司隸校尉樊陵、河南尹許相,勒兵捕諸中官,無少長皆誅之,死者二千餘人。引兵入宮,珪等迫急,復將天子、陳留王夜至小平津,六璽不自隨。是時宮中亂,百官無從者,惟河南部掾閔貢將十餘人從。會尚書盧植至,按劍責珪,珪等涕泣謝罪。又追兵至,珪等白上曰:“臣等死,天下大亂矣。” 乃自投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