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

〔一〕 “有司”,乃尚書郎楊贊。

〔二〕 冒頓為書嫚呂后,廷議,噲作是言。時季布曰:“夫高帝將兵四十餘萬眾,困於平城,今噲柰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陳勝等起。於今創痍未瘳,噲又面腴,欲搖動天下。”事見史記季布傳。

〔三〕 尚書禹貢所言古雍州之地,即包括漢敘州也。

〔四〕 嬴姓於殷多貴顯,中潏即在西戎。周時非子居犬丘,邑之秦。秦襄公以兵送平王東遷,賜岐以西之地,封為諸侯。事並見史記秦本紀。

〔五〕 據范書及通鑑改。

夏五月,太尉鄧盛久病罷。太僕張延為太尉。

六月,以討張角功封中常侍張讓等十二人為列侯。

秋七月,車騎將軍皇甫嵩征邊章、韓約無功免〔一〕。

〔一〕 嵩前討張角,見中常侍趙忠舍宅逾制,奏沒入之。又中常侍張讓私求錢五千萬,嵩不與。故二人誣奏之,遂征還,收左將軍印綬,削戶六千。

八月,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討章、約。

九月,特進臨晉侯楊賜為司空。

冬十月,司空楊賜薨。策曰:“司空臨晉侯賜,華岳所挺,九德純備〔一〕,三葉宰相〔二〕,輔國以忠。昔朕初載,受道帷幄,遂階成勛,以陟大猷。師範之功,既昭於內;弼亮之勤,亦著於外。雖受茅土,未答厥勛,哲人既歿,將誰諮度?朕甚悼焉!今使左中郎將郭儀持節追贈特進司空驃騎將軍印綬〔三〕,謚曰文烈侯。”

〔一〕 書皋陶謨曰:“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彊而義。”此所謂九德。

〔二〕 楊震、楊秉、楊賜三世三公。

〔三〕 范書作“追位特進,贈司空驃騎將軍印綬”,是。

賜字子獻〔一〕,篤志於學,閒居教授,不應州郡之命。辟梁冀府,非其好也,因謝病去。舉高第,稍遷越騎校尉、光祿大夫。靈帝初,與劉寬、張濟侍講於華德殿〔二〕。初,張角等誑耀百姓,天下惑之,襁負至者數十萬人。賜時居司徒。謂劉陶曰:“聞張角等黨輩熾盛,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討,恐驚動醜類,遂成反亂。今欲切敕刺史、二千石,采別流民,鹹遣護送各歸本郡,以孤弱其黨,然後乃誅其渠帥,可不勞眾而定。何如?”陶曰:“此孫子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 〔三〕,廟勝之術也〔四〕。”賜遂上書言之。會賜去位,事留中。後帝徙南宮,閱故事,得賜所上奏及講時注籍,乃感悟,遂下詔曰:“大司〔徒〕(馬)楊賜〔五〕,敦德允元,忠愛恭懿,親以尚書侍講〔六〕。累評張角始謀,禍亹未彰,賜陳便宜,欲緩誅夷,令德既光,嘉謀怛然。詩不云乎:‘無德不報,無言不讎。’ 故褒城君孔霸,故太尉黃瓊侍講先帝,並宜受茅土之封。”賜上言曰:“臣前與故太尉劉寬、司徒張濟並被侍講,俱受三事;張角謀亂,又共陳便宜,而獨蒙師傅之澤,茅土之祚,而寬、濟不蒙雲雨之潤。乞減賜戶,以封寬、濟。”上雖不聽,嘉其至誠,乃封寬為遂鄉侯、濟子根為蔡陽侯。賜子彪忠厚有孝行,復纂其家業。

〔一〕 按東觀記、范書均作“字伯獻”,謝承書作“伯欽”,三載互異,未知孰是。

〔二〕 范書楊賜傳作“華光殿”。注引洛陽宮殿名曰:“華光殿在崇光殿北。”

〔三〕 見孫子兵法謀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