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七

六月戊午,長安城陷,呂布與戰不勝,將數百騎奔冀州。傕等入城內,殺太常種弗、太僕魯猷、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順〔一〕,死者數十人。司徒王允挾乘輿上宣平城門,允謂傕等曰:“臣無作威作福,而乃放兵縱橫,欲何為乎?”傕曰:“董卓忠於陛下,而無辜為呂布所殺,欲為卓報布,不敢為逆爾。請事竟,詣廷尉受罪。”〔二〕。

〔一〕 三國志董卓傳注引張璠漢紀,“魯猷”作“魯馗”,“王順”作“王頎”。范書董卓傳種弗為“衛尉”,獻帝紀作“太常”,與袁紀同。又“順”亦作“頎”,而“猷”作“旭”。趙一清曰: “旭即馗也,字異耳。”旭乃魯恭之孫。

〔二〕 三國志董卓傳注引張璠紀“ 允”作“帝”,“臣”作“卿”。袁山松書與袁紀同。然據文意,似璠紀是。

己未,大赦天下。拜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皆為中郎將。

甲子,李傕殺故太尉黃琬、司徒王允及其妻子。眾庶為之流涕,莫敢收允,故吏京兆趙戩葬允。上以允為忠,封其孫異為安樂侯〔一〕。

〔一〕 范書王允傳作“封其孫黑為安樂亭侯”。

允字子師,太原祁人。容儀雅重,非禮不動。郭林宗稱允曰:“
宰相才也。”與之友善。

仕為郡主薄。太守劉偉受宦者趙津請託,召中都路拂為五官掾。允以拂狡猾不良,封還偉教,至於四五,坐鞭杖數十,終不屈撓。拂由是廢棄,而允名震遠近〔一〕。拂富於財,賓客數百,深怨允,常欲害之。允從者不過數人,每與拂遇,允常坐車中,按劍叱之,拂輒不敢當。辟司徒府,稍遷豫州刺史。

〔一〕 范書王允傳曰:“年十九,為郡吏。時小黃門晉陽趙津貪橫放恣,為一縣巨患,允討捕殺之。而津兄弟諂事宦官,因緣譖訴,桓帝震怒,征太守劉□,遂下獄死。允送喪還平原,終畢三年,然後歸家。複選仕,郡人有路拂者,少無名行,而太守王球召以補吏,允犯顏固爭,球怒,收允欲殺之。刺史鄧盛聞而馳傳闢為別駕從事。允由是知名,而路拂以之廢棄。”與袁紀大異。

黃巾賊別黨起於豫州,允擊,大破之。於是賊中得中常侍張讓書,允具以聞靈帝。帝深切責讓,讓辭謝,僅而得免。讓由是怨允,譖之於靈帝,詔征允治罪。道遇赦,還官。後百餘日,復見征。太尉楊賜與允書曰:“若以張讓事,百日再征,宜深思之。”允故吏流涕進藥,允棄而不飲。會大將軍何進請允,得減死一等〔一〕。遂變名姓,隱遁山藪。後何進表允為從事中郎,遷河南尹、太僕。及在公輔,值國家禍亂,允外相彌縫,內謀王室,甚有大臣之度。自天子及國中皆倚允,卓亦雅信焉。

〔一〕 范書本傳言為允請者尚有太尉袁隗、司徒楊賜。按中平元年,賜任太尉,隗乃司徒,范書誤置耳。

卓既死,與士孫瑞議赦卓部曲,既而疑曰:“部曲從其主耳,今若名之惡逆而赦之,恐適使深自疑,非所以安之也。”乃止。或說允曰:“卓部曲素憚袁氏,而畏關東,若一旦解兵開關,必人人自危。不若使皇甫嵩領其眾,因使屯陝以安之,徐與關東通謀,以觀其變。”允曰:“不然。關東舉義兵者,皆吾徒也。今若拒險屯守陝,雖安敘州人,而疑關東之心也。”呂布將奔,謂允曰:“公可去矣!”允曰:“安國家,吾之上願也。若其不獲,則殺身以奉朝廷。幼主恃我而已,臨險難苟免,吾不為也。努力謝關東諸公,當以國家為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