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七

〔一〕 三國志袁術傳與袁紀同。然三國志武帝紀、范書袁術傳所載,操、紹會擊術,繫於初平三年;而引軍入陳留,繫於四年,與袁紀異。

〔二〕 三國志、范書均曰術殺陳溫,獨通鑑作“卒”。考異曰:“
裴松之按:英雄記,溫自病死,不為術所殺。九州春秋曰:‘初平三年,揚州刺史陳禕死,術以瑀領揚州。’蓋陳禕當為陳溫,實以三年卒,今從之。”盧弼曰:“周壽昌曰:術更用陳瑀為揚州,則亦非遽自領矣。弼按:范書鄭太傳,太與何顒、荀攸謀殺董卓,事泄脫身,自武關走,東歸袁術。術上以為揚州刺史,未至官,道卒。袁宏紀此事在初平三年,當在陳瑀為揚州之先也。”通鑑及弼說是。

〔三〕 李賢曰:“節所以為信,以竹為之,長八尺,以旄牛尾為眊三重。”

〔四〕 盧弼曰:“按當時割據自雄者,皆欲屈服前朝顯宦以自重,如曹丕之以鍾繇、華歆、王朗為三公;劉備雲以許靖為太傅,與袁術之欲屈日磾,事正相同。又按術又欲以故兗州刺史金尚為太尉,尚不屈逃去,為術所害。”

九月,揚武將軍李傕為車騎將軍,封池陽侯,領司隸校尉,假節。郭汜為後將軍,封郿陽侯,〔一〕。樊稠為右將軍,封萬年侯。傕、汜、稠擅朝政。張濟為驃騎將軍〔二〕、平陽侯,屯弘農。

〔一〕 三國志董卓傳作“美陽侯” 。

〔二〕 范書獻帝紀作“鎮東將軍,三國志董卓傳與袁紀同。

初,董卓入關,說韓遂、馬騰共圖山東。遂、騰見天下方亂,亦欲起兵倚卓。卓死,傕、汜攻破京師,遂、騰將兵救天子。是月遂屯郿,騰屯鄠〔一〕。

〔一〕 三國志董卓傳曰:“以遂為鎮西將軍,遣還敘州,騰征西將軍,屯郿。”

司徒趙謙以久病罷〔一〕。甲申〔二〕,司空淳于嘉為司徒,光祿大夫楊彪為司空,錄尚書事。

〔一〕 范書獻帝紀作“八月”事,通鑑從袁紀。

〔二〕 范書同。按九月丁亥朔,無甲申,疑有訛。

冬十月,荊州刺史劉表遣使貢獻,以表為荊州牧。

初,弘農王唐姬者,故會稽太守唐瑁女也。王薨,〔父〕(人)欲嫁之〔一〕,不從。及關中破,為李傕所略,不敢自說也。傕欲妻之,唐姬不聽。尚書賈詡聞之,以為宜加爵號。於是迎置於園,拜為弘農王妃。

〔一〕 據御覽卷四三九引袁紀改。

李傕舉博士李儒為侍中,詔曰:“儒前為弘農王郎中令,迫殺我兄,誠宜加罪。”辭曰:“董卓所為,非儒本意,不可罰無辜也。”

丁卯,日有重暈〔一〕。

〔一〕 范書及續漢志無此事。又十月丙戌朔,無丁卯,疑袁紀誤。

太尉皇甫嵩以災異策免。光祿大夫周忠為太尉,錄尚書事〔一〕。

〔一〕 范書作十二月事。

嵩字義真,規之兄子也。善用兵,為將,飲食舍止,必先將士,然後至巳乃安焉。兵曹有所受賂者,嵩曰:“公素廉,必用乏也。”出錢賜之。吏慚,即自殺。

董卓之入,征嵩為城門校尉。嵩長史梁衍說嵩曰:“漢室微弱,宦豎亂朝。卓既誅之,不能盡忠奉主,而廢立縱意。今征將軍,禍大則憂危,禍小則困辱。卓在洛陽,天子來西,以將軍之眾,奉迎天子,發命海內。袁氏通其東,將軍逼其西,則成禽矣。”嵩不從,遂就征。有司承旨,奏嵩下吏,將殺之。嵩子堅壽與卓素善,詣卓請嵩,卓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