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五章


是大家在一起議論議論均田的道理很好。咱們大家心中都先畫個道道兒,平日多想
想,一旦時機到來,說辦就辦,雷厲風行。這是事關民生的千年大計,也是將來立
國的根本要務,很需要多聽聽他們幾位的高見宏議。據你們三位看,將來有何善策
方可以消除這貧富懸殊的積弊?”
牛金星說:“說到如何杜絕兼併,歷代都無善策。北魏和唐初都行過均田制,
為史家所稱道。但皇室、國戚、勛臣、權貴,享有特權,不受均田限制,而永業田
可以買賣,民間兼併之風實未杜絕,故只能救急於一時,不能除弊於百年。今天下
未定,即北魏均田之制,亦難施行。將來如何均田,需要從長計議。”
宋獻策說:“正如闖王所言,這是將來立國的根本要務。至於如何均法,自然
要從長計議。去年在開封,曾與林泉偶然談及此事,林泉還談到均田與均賦二事互
為表里,但不能混為一談。可惜近世竟有人將均田指為均賦,而不談計口授田。譬
如治病,均賦只能治表,不能治里。然而如不能計口授田,均賦也是救弊之一策。
不知闖王的主見如何?”
李自成低頭望著炭火說:“大家談,大家談。”他和當時許多農民起義領袖有
許多不同地方,最不同的一點是他從起義的早期起就有著打倒朱家王朝、救民水火
的明確目的,同時很留心那些關於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考慮著有朝一日他如何處
理這些問題。像土地不均、貧富懸殊這樣的問題,他心中十分清楚、十分重視。他
不像牛金星和李岩他們那樣能夠說得源源本本,但是他對於天下田地不均的實際情
況,百姓在大戶兼併中所受的痛苦,體會得更深,看到的更真切。起義十二年來,
他走過的地方,接觸到的無地和失業的窮苦百姓,遠比牛金星和李岩多,但是他寧
願聽聽大家議論,不喜歡多說他自己的意見。過了片刻,劉宗敏忍耐不住,問:
“闖王,軍師不是問你的主見么?”
自成抬起頭來,微微一笑,說:“你們大家談得都好。治國安民,不患寡而患
不均。我想,將來有朝一日,這田勢必是要均的。既要均田,自然要計口授田。至
於一口人授田多少,除口分田之外要不要永業田,永業田準不準買賣,那就要以後
去詳細計議。我倒是常想,倘若咱們久後一日能夠建立新朝,切莫再走明朝的老路。
為君的不要忘記百姓的苦,不要把天下作為一人一家的私產,這就要廢除那些皇店、
皇莊,限制封王,限制拿百姓的土地賞賜藩王、皇親、勛臣。朝廷對那班確實立了
大功的人,可以賞賜金銀珠寶,決不要賞賜土地。也要限制他們多占田地,永遠懸
為厲禁,不許違反,犯必嚴懲。”
劉宗敏把大腿一拍,說:“好哇,這才是一槌打在點子上!俗話說,上樑不正
下樑歪。歷代皇帝都是把天下當成自家私產,作威作福。看看他們封了多少王,侵
占了多少良田,何嘗有一絲一毫想到黎民百姓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