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二章


高桂英笑著說:“但願上天看顧,皇上此去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一路上勢如
破竹,趕快攻入北京吧!元旦頒北伐詔書的事,那詔書可已經準備好了?”
“已經準備停當。可是詔書寫得太文,老百姓很難讀懂。”
“為什麼不寫得淺顯一點,讓不識字的人一聽都能懂得?像幾年前攻破洛陽的
時候,李公子同你寫的《九問》、《九勸》,連我也能背下來。”
李自成笑一笑,說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牛啟
東幾個文臣一定要將詔書寫得越典雅越好,越古奧越好。有些句子他們說是模仿
《尚書》的文筆。他們還說,不能光想著小百姓能讀得懂、聽得懂,重要的是這詔
書要像是大順開國皇帝的詔書,不能使明朝士大夫恥笑我朝中無人。他們還說,這
詔書以後要載到國史上的,要傳至萬代,非寫得十分典雅不可。牛啟東他們說這話,
也有道理。如今我身為一國之主,建立了新朝,也只能按照朝廷的規矩辦事。老百
姓聽不懂也只好算了。”
“不讓百姓都知道皇上出師的宗旨,不是也不妥當嗎?”
“也有一個補救辦法,我已經對他們說了。等到破太原的時候,我再發一道上
諭,一定要寫得使老百姓都聽得懂,像《九問》、《九勸》那樣淺顯。”
“對,對。皇上雖是真命天子,可是咱們十輩子都是莊稼漢,自己也是窮百姓
出身。起義的宗旨是為救天下的黎民,請皇上到山西再補發一道使老百姓都能聽得
懂的上諭。”
“如今你留在長安,雖然住在皇宮裡邊,可是朝中無人。你身上的擔子很重,
身邊不可沒有得力的人。慧英雖然出嫁了,還是命她每日進宮聽你使喚才是。”
“我也是這么想。剛才我正在同她商量宮中如何朝賀元旦的事。聽說你來到坤
寧宮,我叫她趕快迴避了。”
“為什麼要迴避?有些事也需要她知道哇。”
“皇上,你忘了,她一同雙喜成親,就變成了你的兒媳,豈有兒媳見公公不回
避的?”
李自成猛然明白,不覺哈哈大笑。高桂英也笑了起來,隨即說:
“在宮中朝賀正旦的事……”
“我很忙,這事情就不必問我了,一切由你同慧英商量,斟酌辦吧。如今諸事
草創,也不必都按照政府草擬的儀注。”說畢,迅速起身走了。
李自成走了以後,兩三個宮女很快進來,在皇后的身邊侍候。迴避在坤寧宮後
邊的慧英也進來了。慧英向皇后問道:
“父皇來有什麼吩咐?”
皇后說:“皇上離長安的日子提前了。如今決定元旦朝賀一畢,稍作休息,就
頒布北伐詔書。初三日一早啟程,留在長安的文武百官都到灞橋送駕。雙喜要隨身
帶的衣物,都趕快替他準備。還有,皇上命你每天進宮辦事,像往常一樣。我也是
這個意思,倒是皇上先說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