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七

文選考異
注“廣雅曰仆謂附著於人”:案: “雅”當作“蒼”。各本皆偽。樊恭廣倉見隋志。上林賦注引“若蹈足貌”。茶陵本亦偽“蒼”為“雅”也。
(上艸下穹) 藭菖蒲:袁本、茶陵本“(上艸下穹) ”作“芎”。案:注中字作“芎”。考說文艸部“(上艸下穹) 藭,香艸也”。重文“芎”,司馬相如說“□”或□“弓”,謂凡將如此。史記、漢書作 “穹”者,假借也。字書別未載“(上艸下穹) ”字,當是尤延之以改“芎”為“
穹”,遂成此形耳。甘泉賦“發蘭蕙與(上艸下穹) 藭”,正文及注皆誤。

茳蘺蘪蕪:案:“茳”當作“江 ”,注中“江”字兩見,皆不從艸,史記、漢書亦作“ 江”。考上林賦“被以江蘺”,茶陵本雲五臣作“茳” ,袁本無校語。蓋此賦亦善“江”、五臣“茳”而亂之,故袁、茶陵二本皆不著校語。何校改作“江”,據史、漢。陳雲別本作“江”,未詳其何本也。

注“苞蔍也”:案:“蔍”當作 “麃”。史記、漢書注可證。各本皆偽。下“蔍皮表切 ”。茶陵本未誤。

注“本或林下有巨字”:案:“ 有”當作“作”,謂“林”下“
其”字作“巨”也。不雲“其”作 “巨”者,因正文有兩“其”字,以此分別之。史記、漢書及五臣同,或本作“巨”。

注“善曰蓋山之國東有樹”:袁本、茶陵本“蓋”上有“有”字,無“東”字。案:二本是也。此所引大荒西經文,依善例“曰”下當有“山海經曰”四字,二本仍皆脫。

注“驅馳逐獸也橈靡也”:案:上“也”當作“正”,漢書注可證,以八字為一句也。各本皆偽。

注“中絕系也”:袁本、茶陵本 “中”下有“心”字。案:漢書注正有,此脫。

注“言所在眾多”:袁本“所在 ”下有“射獲”二字。茶陵本脫此注。

注“弭猶低也節所仗信節也”:袁本無此十字,茶陵本亦無。案:漢書注有之。考史記索隱引郭璞曰“言頓轡也”,集解引郭璞曰:“或雲節,今之所仗信節也”,善此注引王逸“弭,案也”,意謂即上文“案節未舒”,與郭“頓轡”之解相近,無取或雲也。尤延之從漢書注添,未是。

被阿緆:案:“緆”當作“錫” 。注云“緆與錫古字通”,必善作“錫”,故有此語。今各本皆作“緆”者以五臣作“緆”而亂之,遂不可通,非也。史記、漢書皆作“錫”。袁、茶陵井削善此注,益非。

襞積褰縐:袁本、茶陵本“積” 作“□”,音積。案:史記、漢書皆作“積”,袁、茶陵二本善注中引張揖字仍作“積”,蓋善“積”、五臣 “□”而音“積”,袁、茶陵所見亂之,故不著校語。尤本獨未誤。

紆徐委曲:何校雲漢書無此四字,無者為勝。案:以李注引張揖詳之,本無此四字。今史記有。而集解引漢書音義,索隱引小顏、孟康,似二家史記亦與漢書同,並不當有。唯五臣向注云“紆徐委曲,裙下垂貌”。蓋五臣較多四字而亂之也。各本皆非。

注“故或摩蘭蕙”:案:善正文作“靡”,此“摩”字誤。五臣作“摩”,袁、茶陵二本有明文。今史記、漢書作“摩”,而張守節正義及顏注中仍作“靡”,“靡”者古“摩”字之通用,恐亦“ 靡”是“摩”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