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十八

有庶士丘仲言其所由出,而不知其弘妙。尚書曰:庶邦庶士。風俗通曰:笛,武帝時丘仲所作。其辭曰:

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風俗通曰:笛元羌出,又有羌笛。然羌笛與笛,二器不同,長於古笛,有三孔,大小異,故謂之雙笛。龍鳴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見,胡煉切。己,謂龍也。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當簻便易持。粗者曰撾,細者曰枚。言裁笛以當簻,故便而易持也。簻,馬策也,竹瓜切。裁,或為材。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漢書曰:京房字君明,漢武帝時人也。修易,尤好鐘律,知五聲。然京房修易,故曰易京。笛本四孔,京加一孔於下,為商聲,故謂五音畢。沈約宋書曰:笛,京房備其五音。言易京者,猶如莊周蒙人,謂蒙莊,及磬襄、宋翟之比。

文選考異
長笛賦注“周禮笙師掌教吹笛”: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今人長笛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將作大匠嚴之子為人美容貌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順帝時”: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與馬皇后親”下至“皆其弟子”: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注“辨位曰”下至“所下所過之書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九字。

注“毛詩曰”下至“在阜部”: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六字。

注“京師謂洛陽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作長笛賦:袁本、茶陵本“賦” 作“頌”。案:善無注,二本不著校語,無以考也。

注“字林曰惟有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爾雅曰山小高”下至“山□ 無所通溪”: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二字。

注“箭槁二竹名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案:善以“箭槁為一竹”,下注云“二竹”者,並聆風數之增多,大誤。

注“言似二竹”:茶陵本“似” 作“此”,是也。袁本亦誤“似”。

注“蒼頡篇曰聆聽也”:袁本、茶陵本無“蒼頡篇曰”四字,“
聽”作“風”。案:二本最是。韋昭注地理志,“箘□”亦云一名“
聆風”,見尚書釋文,與鄭注正合,尤增多及改。皆大誤。

注“漢書音義孟康曰揣持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作顛根將顛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郭璞曰”下至“因以名也” :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頵頭落也”:茶陵本“落” 作“頵”。袁本無此字。案:今說文作“頵,頭頵,頵大也”。疑各本皆誤。

注“又兩山夾澗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鄭玄曰澮所以通水於川也”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凶王弼曰最處陷(土改山) 底也 ”: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岩(上穴下腹) 不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卑曲不平也”:袁本、茶陵本“曲不平”三字作“下”。

注“木長貌”:袁本、茶陵本無 “木”字。

注“漁池也”:袁本、茶陵本無 “漁”字。

注“水注聲也”:袁本、茶陵本無“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