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六

“亮曰:日不雙麗,世不兩帝。天經地緯,理有大歸。安得齊給守其小辯也哉!”二客自言安能守此者自晦也。荀卿子曰:辯說譬論,齊給便利,而不慎義,謂之□說。善曰:禮記曰:天無二日,主無二王。漢書文帝賜尉他書云:兩帝並立。新序單襄公曰:經之以天,緯之以地,經緯不爽,天之象也。家語,孔子曰:小辨害義,小言破道也。

文選考異
魏都賦注“魏曹操都鄴”下至“以魏都依制度”: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節注,是也。案:此二本亦尚未竄入,其並非五臣注更明。
左太沖:茶陵本此下有“劉淵林注”四字,袁本無。案:各本皆非也,當有“張載注” 三字。何雲前注“張載為注魏都”,陳雲賦末“善曰張以□先隴反云云”,則知卷首本題張孟陽注,與前合,後來誤作劉淵林耳。所說是也。袁、茶陵賦中每節注首 “劉曰”,皆非,蓋合併六家時已誤其題矣。

注“爾雅曰權輿”:袁本、茶陵本無“爾雅曰”三字。

注“劇秦美新序曰”:案:“序 ”字不當有。各本皆衍。

注“班固漢書述曰彰其剖判”: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楊雄交州箴曰”:袁本、茶陵本無“交”字。案:漢書曰:“作州箴”,余所引有 “某州箴者”,疑皆後人所添而此為是也。

注“杜篤通邊論曰親錄譯導緩步四來”:袁本、茶陵本無“通錄四來”四字。案:尤校添之也。

以中夏為喉不以邊垂為襟也:袁本、茶陵本“喉”下有“舌”字,“襟”下有“帶”字。案:詳註皆不當有,二本非。又“襟”依注字善作“ 衿”,蓋五臣“襟”而各本亂之。

注“而附著於大中之道也”:袁本、茶陵本“而”作“又不”,無“於”字。

注“莫不貢職”:袁本、茶陵本 “貢職”作“來貢”。案:尤校改之也。

注“漢書曰單于”下至“百蠻貢職”: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而徒務於詭隨匪人:茶陵本“人 ”作“民”,雲五臣作“人”。袁本作“人”,無校語。案:“民”字是也。尤以五臣亂善,又並注“同於匪民”亦改“人”,皆非。

注“詭隨匪人言詭善隨惡”:袁本、茶陵本“詭隨匪人言”五字作“徒務於”三字。

注“詭隨詭人之善隨民之惡”:袁本、茶陵本無上“詭隨”二字,“惡”下有“者也” 二字。

注“言惡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小劍戊去大劍”:袁本、茶陵本無“戊”字。案:此尤校添“戍”字而偽耳。

注“蹶敗也善曰”:袁本、茶陵本無“善曰”二字。案:有者非也。

注“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袁本、茶陵本無下“赤縣神州”四字。

注“崑崙謂東南”:袁本無“謂 ”字,是也。茶陵本亦衍。

注“於時兵所圍繞”:袁本、茶陵本“繞”作“也”,是也。

注“臣今見宮中荊棘”:袁本、茶陵本“荊”上有“生”字。

注“宮室深邃之貌”:袁本、茶陵本無“宮”字。

注“沈長含切”:袁本、茶陵本 “切”作“反”。案:“反”字是也。凡善本雲“反” ,合併以後改為“切”,其僅存者皆不當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