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六

注“無乃不可加乎兵”:案:“ 乎兵”當作“兵乎”。各本皆倒。陳雲別本“兵乎”,今未見。

注“說文曰搦按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張儀張祿:袁本、茶陵本句上有 “則”字,是也。案:此尤本脫。

注“張升及論曰”:袁本“及” 作“反”,是也。茶陵本亦誤“
及”。

搉惟庸蜀與鴝鵲同窠:案“鴝” 當作“□”。善注中字作“□”,可證。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良注字作“鴝”。各本皆以五臣亂善而失著校語。

注“鍾會□蕘論曰”:袁本、茶陵本無“□蕘”二字。案:此尤添之也。

注“迸散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詩序曰文王德及鳥獸昆蟲”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嬥謳歌巴土人歌也”:袁本無“謳”字,是也。茶陵本無“
嬥”字,非也。

注“嬥嬥契契”:案:“嬥嬥” 當作“佻佻”。各本皆誤。陳雲別本“佻”,今未見。

注“一音徒了反”: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案:袁本正文下有“徒了”音,茶陵有“ 徒召”音,疑此或尤取五臣音添,非如其餘真善音被刪者也。

因長川之裾勢:何校“裾”改“ 據”,注同。案:所校是也。善“據”,五臣“裾”,此及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向注皆有明文,各本亂之,而失著校語。

注“拘束其民”:袁本、茶陵本無“拘”字。

注“窺□望尊位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而能約制其民也漢書音義言其土地形勢”:袁本、茶陵本無“也漢書音義言其土” 八字。案:此節注各本皆有誤,今無以正之。尤所添非。

建鄴則亦顛沛:袁本、茶陵本“ 鄴”作“業”,是也。案:此尤本誤也。前吳都賦注中亦有“業”作“鄴”者,放此不更出。

注“微子將□朝周”:袁本、茶陵本空格作“相”。案:此與二本同衍而脩去之也。

矍焉相顧:陳雲“矍”當作“□ ”,注同。案:所說是也。袁本、茶陵本雲善作“□” 。載注“春秋傳曰駟氏□”,各本作“駟氏矍懼”,甚誤。說文心部“愯”下引左氏“駟氏愯”,只韻二腫載 “愯”“□”“悚”三形,“□”字即本此,可為證也。尤以五臣亂善,非。又二本載注云雲,亦誤與此同,於其校語不相應,甚非,不更出。

(目條) 焉失所:案:“(目條) ”當作“(目脩) ”。善“(目脩) ”、五臣“(目條) ”,各本皆以五臣亂善也。說見下。

注“說文(目條) 失意視”:袁本 “(目條) ”作“(目脩) ”,茶陵本亦作“(目條) ”。案:“(目脩) ”字最是也。所引目部文依此,是善自作“
(目脩)”。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向注字乃作“(目條) ”。茶陵、尤因正文之誤,並改此注,甚非。

注“而髓切”:袁本、茶陵本“ 而”上有“並”字,是也。

注“說文曰惢心疑也亦而髓反”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賀清狂不慧注”:袁本、茶陵本無“注”字。

注“恐皇輿之敗”:袁本、茶陵本“敗”下有“續”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