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八

注“有似虬”:何校引徐七來惇復曰:“似”下脫“玉”字,據漢書注校,是也。各本皆脫。

注“龍也無角”:何校引徐曰“ 子”誤“也”,據漢書注校。袁本“無”作“有”,茶陵本亦作“無”。案:漢書注作“有”。說文“虬,龍子有角者”,稚讓所本,故其廣雅亦云“有角曰(上艸下黽) 龍,(上艸下黽) 即虬,上□者,角也”,此注決不當自為兩解。唯王逸注離騷“有角曰龍,無角曰虬”。善彼注仍之,所以各存異說,或不知者用彼以改此也。

注“李善曰孫叔者”:袁本、茶陵本“李善”作“鄭玄”。案:“玄”當作“氏”,漢書注作“氏”,最是。“鄭氏”,見顏師古敘例臣瓚雲 “鄭德”者也。

注“言擊嚴鼓簿鹵之中也”:袁本、茶陵本“簿鹵”作“鹵簿”,是也。陳雲別本二字乙。

河江為阹:茶陵本作“江河”,雲善作“河江”。袁本作“江河”,無校語。史記、漢書皆作“江河”。

注“生謂生取之也”:袁本、茶陵本“謂生取”三字作“抗”字。案:尤所添改,在今漢書顏注,亦未是。“抗”當作“執”,“生執之也” 四字一句讀。五臣向注“生,生執”,即襲韋,可借為證。

注“□謂絆絡之也”:袁本、茶陵本無“謂絆之”三字。案:史記集解引有此三字。尤延之蓋依彼添。

注“司馬彪漢書曰”:何校“漢 ”上添“續”字,陳同。各本皆脫。

椎蜚廉:案:“椎”史記、漢書皆作“推”。顏注云“推,亦謂弄之也”,其字從“手 ”。今流俗讀作“椎擊之椎”,失其義矣。考五臣銑注 “椎謂擊殺”,其本作“椎”之明文。善既不注此字,袁、茶陵二本又俱無校語,未審何作也。凡偏傍“□” “木”每相混。

注“以白羽為箭”:袁本、茶陵本“為”作“羽”。案:重“羽”最是。上“羽”言體,下“羽”言用。漢書注、史記正義引皆可證。

注“郭璞老子經注曰”:陳雲此七字衍。張氏乃曹魏時人,不當引郭語。老子又無郭注。其說是矣。各本皆衍。

注“與元通靈”:陳雲“元”當作“天”,漢書注可據。今案:漢書注偽也。史記正義正作“元”。鄭禮記注引孝經說曰“上通元莫”,即此 “元”字之義。

注“樂汁圖”:案:“圖”下當有“征”字。史記索隱引有。各本皆脫。

注“率徑馳去也”:袁本、茶陵本“徑”作“然”。案:考漢書顏注曰“率然直去意” ,或尤改“馳”為“徑”而誤去“然”字。

蹶石闕:袁本、茶陵本“闕”作 “關”,而不著校語。案:依此善與五臣同作“關”也。漢書作“關”,史記作“闕”,善引張揖漢書注則作 “關”,未為非。恐此是尤延之依史記改。前卷及漢書楊雄傳俱作“關”字。

注“一曰載民”:案:“民”當作“氏”。各本皆偽,下有明文。漢書注誤與此同。

淮南乾遮:何雲“乾”史、漢作 “於”。案:善及小司馬皆引張揖漢書注,不當有異文,蓋今各本作“於”並偽耳。

注“皆剛勇”: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案:史記索隱引無,集解有,尤蓋依彼添。

注“衝激急風也”:袁本、茶陵本“沖”上有“激”字,單行本索隱有,舞賦及七發注有,七命注“衝激”作“激沖”,脫下“激”字,當互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