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十七

伊茲文之為用,固眾理之所因。恢萬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言文能廓萬里而無閡,假令億載而今為津。法言曰:著古昔之昏昏,傳千里之忞忞者莫如書。軌曰:昏昏,目所不見;忞忞,心所不了。小雅曰:閡,限也。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葉,世也。幽通賦曰:終保己而貽則。尚書曰:予恐來世。又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濟文武於將墜,宣風聲於不泯。論語,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尚書畢命曰:彰善癉惡,樹之風聲。毛詩曰:靡國不泯。毛萇曰:泯,滅也。爾雅曰:泯,盡也。塗無遠而不彌,理無微而弗綸。 法言曰:彌綸天地之事,記久明遠者莫如書。周易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王肅曰:彌綸,纏裹也。配沾潤於雲雨,象變化乎鬼神。論衡曰:山大者雲多,太山不崇朝,辨雨天下。然則賢聖有雲雨之智,彼其吐文萬牒以上。賈子曰:神者,變化而無所不為也。被金石而德廣,流管弦而日新。金,鐘鼎也。石,碑碣也。言文之善者,可被之金石,施之樂章。禮記曰: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漢書曰:聖王已沒,鐘鼓管弦之聲未衰。吳越春秋,樂師謂越王曰:君王德可刻之於金石,聲可託之於管弦。毛詩曰:漢廣,德廣所及也。周易曰:日新之謂盛德。

文選考異
注“機字士衡”下至“系蹤張蔡” :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字,有“陸機”二字。案:士衡自於嘆逝賦下注訖,增多全非。
注“作謂作文也用心言士用心於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又注“夫作文者”下至“故非一體”:袁本、茶陵本“夫”下有“ 其”字。雲善無此二句。案:尤以五臣亂善也。二本無注,十六字尤並增多以就之,甚非。

注“文之好惡可得而言論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士衡”下至“為文之情”: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利害由好惡”: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言既作此文賦”下至“盡文之妙理”: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有“言知之易也 ”五字。案:善於此注“言知之易也”,於下注“言作之難也”,可謂精當。尤誤去其一句,甚非。至於增多之注,膚庸乖舛,亦甚易辨,固不假詳論矣。余條同此。

注“此喻見古人之法不遠”: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則法也”下至“謂不遠也” :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文之隨手變改則不可以辭逮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蓋所言文之體者具此賦之言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漢書音義”下至“幽遠也” :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四字。

注“遵循也”下至“而思慮紛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五字。

喜柔條於芳春:袁本、茶陵本“ 喜”下校語云善作“嘉”。案:“嘉”字傳寫誤,下有 “嘉麗藻之彬彬”,必相迴避無疑。

注“秋暮衰落”下至“故喜也”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懍懍危懼貌眇眇高遠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有“眇眇遠貌”四字,在此節注之末。

注“言歌詠”下至“而誦勉”: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注“又曰在昔”:何校“在”上添“自古”二字,是也。各本皆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