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二十七上 志第十七上



《國語》單子曰:"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韋昭以為夏後氏之令,周人所因。推夏後氏之初,秋分後五日,日在氏十三度,龍角盡見,時雨可以畢矣。又先寒露三日,天根朝覿,《時訓》"爰始收潦",而《月令》亦云"水涸"。後寒露十日,日在尾八度而本見,又五日而駟見。故隕霜則蟄蟲墐戶。鄭康成據當時所見,謂天根朝見,在季秋之末,以《月令》為謬。韋昭以仲秋水始涸,天根見乃竭。皆非是。霜降六日,日在尾末,火星初見,營室昏中,於是始脩城郭、宮室。故《時儆》曰:"營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見,期於司理。"《麟德歷》霜降後五日,火伏。小雪後十日,晨見。至大雪而後定星中,日旦南至,冰壯地坼。又非土功之始也。

《夏曆》十二次,立春,日在東壁三度,於《太初》星距壁一度太也。

《顓頊曆》上元甲寅歲正月甲寅晨初合朔立春,七曜皆直艮維之首。蓋重黎受職於顓頊,九黎亂德,二官鹹廢,帝堯復其子孫,命掌天地四時,以及虞、夏。故本其所由生,命曰《顓頊》,其實《夏曆》也。湯作《殷歷》,更以十一月甲子合朔冬至為上元。周人因之,距羲、和千祀,昏明中星率差半次。夏時直月節者,皆當十有二中,故因循夏令。其後呂不韋得之,以為秦法,更考中星,斷取近距,以乙卯歲正月己巳合朔立春為上元。《洪範傳》曰:"歷記始於顓頊上元太始閼蒙攝提格之歲,畢陬之月,朔日己巳立春,七曜俱在營室五度。"是也。秦《顓頊曆》元起乙卯,漢《太初曆》元起丁丑,推而上之,皆不值甲寅,猶以日月五緯復得上元本星度,故命曰閼蒙攝提格之歲,而實非甲寅。

《夏曆》章蔀紀首,皆在立春,故其課中星、揆斗建與閏余之所盈縮,皆以十有二節為損益之中。而《殷》、《周》、《漢歷》,章蔀紀首皆直冬至,故其名察發斂,亦以中氣為主。此其異也。

《夏小正》雖頗疏簡失傳,乃羲、和遺蹟。何承天循大戴之說,復用夏時,更以正月甲子夜半合朔雨水為上元,進乖《夏曆》,退非周正,故近代推《月令》、《小正》者,皆不與古合。《開元歷》推夏時立春,日在營室之末,昏東井二度中。古歷以參右肩為距,方當南正。故《小正》曰:"正月初昏,斗杓懸在下。"魁枕參首,所以著參中也。季春,在昴十一度半,去參距星十八度,故曰:"三月,參則伏。"立夏,日在井四度,昏角中。南門右星入角距西五度,其左星入角距東六度,故曰:"四月初昏,南門正。昴則見。"五月節,日在輿鬼一度半。參去日道最遠,以渾儀度之,參體始見,其肩股猶在濁中。房星正中。故曰:"五月,參則見。初昏,大火中。""八月,參中則曙",失傳也。辰伏則參見,非中也。"十月初昏,南門見",亦失傳也。定星方中,則南門伏,非昏見也。

商六百二十八年,日卻差八度。太甲二年壬午歲冬至,應在女六度。

《國語》曰:"武王伐商,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黿。"舊說歲在己卯,推其朏魄,乃文王崩,武王成君之歲也。其明年,武王即位,新曆孟春定朔丙辰,於商為二月,故《周書》曰:"維王元祀二月丙辰朔,武王訪於周公。"《竹書》:"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而《管子》及《家語》以為十二年,蓋通成君之歲也。先儒以文王受命九年而崩;至十年,武王觀兵盟津;十三年,復伐商。推元祀二月丙辰朔,距伐商日月,不為相距四年。所說非是。武王十年,夏正十月戊子,周師始起。於歲差日在箕十度,則析木津也。晨初,月在房四度。於《易》,雷乘乾曰大壯,房、心象焉。心為乾精,而房,昇陽之駟也。房與歲星實相經緯,以屬靈威仰之神,后稷感之以生。故《國語》曰:"月之所在,辰馬農祥,我祖后稷之所經緯也。"又三日得周正月庚寅朔,日月會南斗一度。故曰"辰在斗柄"。壬辰,辰星夕見,在南斗二十度。其明日,武王自宗周次於師所。凡月朔而未見曰"死魄",夕而成光則謂之"朏"。朏或以二日,或以三日,故《武成》曰:"維一月壬辰,旁死魄。翌日癸巳,王朝步自周,於徵伐商。"是時辰星與周師俱進,由建星之末,歷牽牛、須女,涉顓頊之虛。戊午,師度盟津,而辰星伏於天黿。辰星,汁光紀之精,所以告顓頊而終水行之運,且木帝之所繇生也。故《國語》曰:"星與日辰之位皆在北維,顓頊之所建也,帝嚳受之。我周氏出自天黿;及析木,有建星、牽牛焉,則我皇妣太姜之侄、伯陵之後逢公之所憑神也。"是歲,歲星始及鶉火。其明年,周始革命。歲又退行,旅於鶉首,而後進及鳥帑,所以反覆其道,經綸周室。鶉火直軒轅之虛,以爰稼穡,稷星系焉,而成周之大萃也。鶉首當山河之右,太王以興,后稷封焉,而宗周之所宅也。歲星與房實相經緯,而相距七舍;木與水代終,而相及七月。故《國語》曰;"歲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也。自鶉及駟七列,南北之揆七月。其二月戊子朔,哉生明,王自克商還,至於酆,於周為四月。新曆推定望甲辰,而乙巳旁之。故《武成》曰:"維四月,既旁生魄,粵六月庚戌,武王燎於周廟。"《麟德歷》,周師始起,歲在降婁,月宿天根,日躔心而合辰在尾,水星伏於星紀,不及天黿。又《周書》,革命六年而武王崩。《管子》、《家語》以為七年,蓋通克商之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