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二百三十五·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保八,字公孟,蒙古人。少好學,為黃州路總管。精《易》理,著《易源奧義》一卷,《周易原旨》六卷。仁宗在東宮,保八進箋曰:“自龍圖之畫既出,而象數之學肇開,至六十四卦以成書,為百千萬年之明鑑。羲、文、孔子發先天之妙,京、費、王弼廣後世之傳。豈但求語下之筌蹄,又當參胸中之關鍵。凡蠡測管窺,以探精義,皆銖積月累,以用深功。苟得其真,敢私其秘?不揆淺膚之素學,冒乾投進於青宮,冀虎闈齒胄之間,特加披閱。在鶴禁延儒之頃,更賜表章。”太子嘉納焉。

曹元博,以字行,上海人。著《左傳序事本末》,楊維楨序其書曰:“左丘明受經仲尼,故作《春秋傳》為聖經之案。後之傳左氏者,有鐸椒,作鈔撮八卷,虞卿作鈔撮九卷,惜其文無傳。漢張蒼、賈誼,復傳左氏,河間王進於武帝。至成帝時,劉歆校秘書,見而存之,始立《左氏春秋》。逮晉杜預復表章之,而傳有注釋。後世言《春秋》者,舍左氏無以為統緒。故止齋陳氏謂,著其所不書,以見經之所書者,皆左氏功。此章指所由作也。元博既按經以證傳,復索傳以合經,為《左氏序事本末》,可謂采搜之精,而權衡之審矣。”其為維楨推重如此。

同時金溪人吳儀,字明善,其學以六經為歸,晚尤專心《春秋》,謂聖人之經一,而家異傳,大道榛塞。職此之由,乃著三書:曰《裨傳》,曰《類編》曰《五傳辨》,辭義嚴密。每撫卷嘆曰:“此書,吾積學所致,後有楊子云,其將好之矣。”儀絕意仕進,以壽卒。

武恪,字伯威,宣德人。吳澄為江西儒學提舉,薦入國學

明宗在潛邸,選為說書秀才,及出鎮雲南,而恪從行。明宗至陝西,欲起兵,恪諫曰:“太子南行,於國為君命,於家為叔父命,何可違也?若向京師發一矢,史官必書太子反,不可悔矣!”左右惡其言,遣之歸。

隱居教授。文宗知其名,除秘書典簿。秩滿,丁憂。再除中瑞司典簿,改汾西尹,皆不就。至正間,泰不花舉為沁水縣尹。亦不赴。近臣又薦為授經郎,恪陽為疾病,不與人接。或問:“先生之學,何以為本?”恪曰:“以敬為本。”著有《水雲集》。卒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