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九



泰定四年,登進士第,授淇州判官。調海陵縣丞,入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擢御史台照磨。至正初,出為江南行台監察御史,遷都事,又入為監察御史。劾奏閹宦高龍卜“侵撓朝政,擅作威福,交通時相,請謁公行,為國基禍,乞加竄逐,以正邦刑。”章上,流高龍卜於高麗。又言:“御史封事,須至御前開拆,以防壅蔽之患。言事官須優加擢用,以開諫諍之路。殿中侍御史、給事中、起居注,須任端人直士,書百司奏請及帝所可否,月達省台,付史以備纂修之實。”承天護聖寺火,敕更作,稷上言:“水旱相仍,公私俱乏,不宜妄興大役。”議遂寢。會朝廷方注意守令,因言:“下縣尹多從吏部銓注,宜並歸省選。茶、鹽鐵課責備長吏,動受刑譴,何以臨民,宜分委佐貳。投下達魯花赤蠹政害民,宜為佐貳。”帝悉可其奏。遷中書左司都事,又四遷為戶部尚書。

十一年,廷議以中原租稅不實,將履畝起稅。稷詣都堂言曰:“今妖寇竊發,民庶流亡,此政一行,是驅民為盜也。”宰相韙之。尋參議中書省事,俄遷治書侍御史。

十二年,從丞相脫脫征徐州。賊平,謁告歸滕州。既而,召為詹事丞,除侍御史,遷中書參知政事。皇太子受冊,攝大禮使,除樞密副使。帝躬祀郊廟,攝太常少卿。尋為侍御史,又為中書參知政事。俄進資善大夫、御史中丞。尋特加榮祿大夫。至正十九年,丁母憂。詔起復為陝西行省左丞、樞密副使。乞終制,不起。服闋,命為大都總管,兼大興縣尹,除副詹事。二十四年,出為陝西行台中丞,未行,改山東廉訪使,得疾,上章致仕。還京師卒,年六十一,贈推忠贊理正憲功臣、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柱國,追封齊國公,諡文穆。

稷為人孝友恭儉,處家嚴而有則,與人交一以誠恪。尤篤於鄉黨朋友之誼,中丞任擇善、陳思廉,既沒,皆無其遺孤。出入台省者二十年,為時名卿雲。史臣曰:“張庭珍諸人,皆奉使安南有名跡者。中統元年,安南世子光昺上書,請三年一貢,從之。庭珍為安南達魯花赤在至元六年,又責其入貢,疑非事實。是時江南未平,陳氏倚宋為禁止,或有倔強之辭,然謂其露刃以脅使者,亦誣矣。蓋私家傳狀所載者,不可以盡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