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二百十一·列傳第一百八



七年,起為湖北道宣慰使、浙西道廉訪使,俱未行。拜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九年,召為大都路都總管,以疾歸。俄復起為兩浙都轉運使。時鹽法弊甚,天爵所辦課為鈔八十萬錠,及期而足。十二年,妖賊蔓延江浙,仍拜行省參知政事,總兵饒、信,克復一路六縣。未幾卒于軍中,年五十九。

天爵為學博而知要,長於紀載。有《國朝名臣事略》十五卷,《國朝文類》七十卷,奏議五卷,文集三十七卷。

吳直方,字行可,婺州浦江人。家貧,遊學京師,歷三十六年,雖困厄,志氣愈壯。後用薦者以說書事明宗於潛邸。明宗出鎮雲南,復罷去。尋授上都路學正,欲蒞任,又為代者所先。留守馬札爾台留教其子脫脫及也先帖木兒。

元統二年,脫脫為御史大夫,以直方嘗事先朝,奏為江浙等處儒學提舉。中書改副提舉,御史又改授廣東廉訪司永發架閣兼照磨,轉中政院架閣管勾,俄遷長史。

是時伯顏專權驕恣,人情震懾,脫脫雖養於伯顏,常憂其敗,私請於馬札兒台,及其未敗圖之,馬札兒台以為然。脫脫復質於直方,直方曰:“傳在之:大義滅親。大夫但知忠於國家,余何顧焉。”脫脫計遂決。會河南矯殺省臣,事連廉訪使段輔,伯顏嗾台臣言漢人不可為廉訪使,脫脫不能爭,與直方謀之。直方曰:“此祖宗法度,決不可廢,盍先為上言之。”脫脫入白於帝,奏上,帝如脫脫言。伯顏知出於脫脫,大怒,謂帝曰:“脫脫雖臣之子,然其心專護漢人,宜罪之。”帝曰:“此朕意,非脫脫所方。”及伯顏擅貶宣讓、威順二王,帝不勝其憤,泣語脫脫,脫脫亦泣下。歸與直方謀之,事具《脫脫傳》。後伯顏請太子獵於柳林,脫脫佐帝逐伯顏,出為河南行省左丞相。

事平,賜直方黃金帶,擢集賢直學士,轉侍講學士,尋又擢集賢大學士。脫脫拜右丞相,有大政咨於直方然後行,直方必引古義告之。未幾,引疾歸,以榮祿大夫、大學士致仕。至正中,御史劾直方躐進,奪誥命,除名。他御史復辨其誣,詔復之。卒於家。

直方深沈有謀,人莫測其涯際,性謙慎,待人如布衣時,有一飯之恩必思報之,人以是稱焉。子萊。

萊,字立夫,年四歲,其母盛氏口授《孝經》、《論語》、《春秋》、《穀梁傳》,即能成誦。七歲能賦詩。同縣方鳳,有文學重名,見而嘆曰:“明敏如吳萊,雖汝南應世叔不是過也。”悉以所學授之。萊本名來鳳,取《毛詩》“北山有萊”之義,為易今名。

延祐七年,舉進士不第,退隱松山,益窮諸經之義,所造愈邃。至正三年,監察御史以茂才薦,署饒州路長薌書院山長,未行,卒,年四十四。門人私謚淵穎先生。

萊文章雄宕有奇氣,尤工古今體詩。著有《尚書標說》六卷,《春秋世變圖》二卷,《春秋傳授譜》一卷,《古職官錄》八卷,《孟子弟子列傳》二卷,《楚漢正聲》二卷,詩文集六十卷。

史臣曰:“吳直方說脫脫大義滅親,卒屏權奸臣,安社稷。洎脫脫秉政,可以行其志矣,乃見機而作,逡巡引避。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直方有焉。”

楊瑀,字元誠,杭州錢塘人。父昌,宋邳州萬戶。瑀少警敏。天曆間,以大臣薦,召見於奎章閣,論治道及藝文事,命瑀篆‘洪禧明仁’璽文,稱旨,留備宿衛。署廣成局副使,擢中瑞司典簿,特賜牙符出入禁中。改廣州清源縣尹,帝愛其廉慎,留之。

時伯顏柄政,一日挾太子出獵,帝欲逐之,瑀與密謀,夜以牙牌宣入。瑀首以增糶官米為請,左右皆於之,瑀曰:“城門上鎖,明日不開,則米價涌貴,城中必先哄噪,且使知聖王恤民之德,有何不可?”帝允之,命世傑班傳旨於省臣,增米鋪二十,鈔到即糶,都人鹹額手以頌焉。

以功授奉議大夫、太史院判官,鏇擢同僉院事,賜金帶、貂裘。同官有以景星見,欲奏之,瑀不可曰:“使人共見,始為不欺。”後數日,太白經天,眾乃服瑀之有識。未幾,請告歸。復起為宣政院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