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 起柔兆攝提格七月,盡著雍執徐六月,凡二年



阿里骨逼果莊率眾竊據洮州,殺掠人畜,羌酋結藥密使所部怯陵來告。阿里骨遣人執怯陵,結藥恐事覺,以其妻子來歸。丙午,授結藥三班奉職。

戊申,以丁騭為右正言。騭自行新法,即不肯為知縣,折資監當,幾二十年,人多稱之。

以秘閣校理諸城趙挺之為監察御史。

挺之始通判德州,希意行市易法。時黃庭堅監德安鎮,謂鎮小民貧,不堪誅求。及召試館職,蘇軾曰:“挺之聚斂小人,學行無取,豈堪此選!”挺之深銜之。庭堅,分寧人也。

秋,七月,辛亥,詔戶部修《會計錄》。

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名府韓絳,以司空致仕。

夏人寇鎮戎軍諸堡,劉昌祚等御之而退。

詔府界三路教閱保甲。

複課利場務,虧額科罰。

乙卯,權開封府推官張商英,出提點河東刑獄。

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書言:“三年無改於父之道。今先帝陵土未乾,奈何輕議變更!”又嘗移書蘇軾,求入台,有“老僧欲住烏寺,呵佛罵祖”之語,或得之,以告呂公著,公著之悅,故出之。

丙辰,罷諸州軍數外歲貢。

遼主獵於黑嶺。丁巳,出雜帛賜興聖宮貧民。

戊午,以遼使賀坤成節,曲宴垂拱殿,始用樂。

庚申,進封李乾德為南平王。

辛酉,改誠州為渠陽軍。

壬戌,御札付中書省曰:“門下侍郎韓維,嘗面奏范百祿任刑部侍郎所為不正。輔臣奏劾臣僚,當形章疏,明論曲直,豈但口陳,意欲無跡,何異奸讒!可罷守本官,分司南京。”呂公著上疏言:“自來大臣造膝密論,未嘗須具章疏。維素有人望,忽然峻責,罪狀未明,恐中外人情不安。”呂大防亦以為言。

甲子,詔維除資政殿大學士、知鄧州。中書舍人曾肇封還詞頭,具狀曰:“古者坐而論道,謂之三公,豈必具案牘為事!今陛下責維徒口奏而已,遂以為有無君之意,臣恐命下之日,人心眩惑,謂陛下以疑似之罪而逐大臣。”不報。已而公著復於便殿乞改維詞頭,乃詔中書省以均勞逸意,命舍人蘇轍為之。維尋以病改汝州。

乙丑,以左司諫呂陶為京西轉運副使,侍御史上官均為比部員外郎。

先是御史杜純、右司諫賈易緣張舜民罷職事,劾陶、均面欺同列,不肯論救。陶自請補外,上疏言:“杜純及韓維之客,以此媚維,賈易乃程頤之死黨,為頤報怨,必欲臣廢逐而後已,惟陛下幸察!”易凡五狀劾陶,謂詭譎奸人,托朋附以自安,故陶、均皆罷言職,而陶獨外補。

庚午,遼主以大雨罷獵。

丁丑,遼秦越國王阿輦卒,尋追封秦魏國王。

八月,辛巳,右司諫賈易罷知懷州。自蘇軾以策題事為台諫官所言,而言者多與程頤善,軾、頤交惡,其黨迭相攻。易獨建言請並逐二人,又言呂陶黨軾兄弟,而文彥博實主之,語侵彥博及范純仁。太皇太后怒,欲峻責易,呂公著言易所言頗切直,惟詆大臣太甚爾,乃止罷易諫職,出外。公著退,語同列曰:“諫官所言,未論得失。顧主上春秋方盛,慮異時有導諛惑上心者,正敕左右爭臣,不可預使人主輕言者。”眾皆嘆服。

程頤罷經筵,權同管句西京國子監。

先是頤赴講會,帝瘡疹,不御邇英已累日。頤退,詣宰相問曰:“上不御殿,知否?”曰:“不知。”曰:“二聖臨朝,上不御殿,太皇太后不當獨坐。且人主有疾而宰相不知,可乎?”翼日,呂公著等始以頤言問疾。由是大臣多不悅,故黜之。頤因三上章,乞納官歸田裡,不報;又乞致仕,亦不報。

時呂公著獨相,群賢在朝,不能不以類相從,遂有洛黨、蜀黨、朔黨之號。洛黨以頤為首,而朱光庭、賈易為輔;蜀黨以蘇軾為首,而呂陶等為輔;朔黨以劉摯、梁燾、王岩叟、劉安世為首,而輔之者尤眾。是時熙、豐用事之臣,退休散地,怨入骨髓,陰伺間隙;而諸臣不悟,各為黨比以相訾議。惟呂大防秦人,戇直無黨;范祖禹、司馬康不立黨。

癸未,以西蕃寇洮、河,民被害者給錢粟,死者賜帛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