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 起柔兆攝提格七月,盡著雍執徐六月,凡二年



乙酉,命呂大防為西京奉安神宗御容禮儀使。

丁亥,孔文仲、丁騭進對,太皇太后宣諭曰:“一心為國,勿為朋比。”

癸巳,以夏國政亂主幼,強臣梁乙逋等擅權逆命,詔諸路帥臣嚴兵備之。

庚子,授西蕃首領心牟欽氈銀州團練使,溫溪心瓜州團練使,以不從結咓齪入寇故也。

辛丑,涇原路言夏人寇三川諸砦,官軍敗之。

丁未,熙河路言知岷州種誼復洮州,擒果莊青宜結;戊申,宰臣率百官表賀。

果莊桀黠有智謀,所部精銳,數為邊患。熙寧中,誘陷河州,神宗屢詔王韶,欲生致之。至是與夏人解仇為援,築洮州居之。誼率眾破其城,擒果莊,檻送京師。誼,諤之弟也。

時二邊少靖,而西塞猶苦寇掠。安燾言:“為國者不可好用兵,亦不可畏用兵。好則疲民,畏則遺患。今朝廷每戒疆吏,非舉國入寇,毋得應之,則固畏用兵矣。雖僅保障戍,實墮其計中,願復講攻擾之策。且乾順幼豎,梁氏擅權,族黨酋渠,多反側顧望,若有以離間之,未必不回戈而復怨。此制勝一奇也。”其後夏人自相攜貳,來修貢,悉如燾言。

九月,乙卯,發太皇太后冊寶於大慶殿。丙辰,發皇太后、皇太妃冊寶於文德殿。

己未,夏人寇鎮戎軍。

庚申,王覿奏:“蘇軾、程頤,向緣小忿,浸結仇怨,於是頤、軾素所親善之人,更相詆訐,以求勝勢。前日頤去而言者及軾,故軾乞補外;既降詔不允,尋復進職經筵。今執政大臣有闕,若欲保全軾,則且勿大用,庶幾使軾不遽及於悔吝。”又奏:“小人近乃造為飛語,有五鬼、十物、十八奸之說,大概不過取一二公義所共惡者以實其言,而餘皆端良之士也。伏望詔榜朝堂,明示不信讒言之意,以安士大夫之心。”

丁卯,禁私造金箔。

庚午,呂公著言:“十五日以經筵講畢《論語》,賜輔臣及講官宴,內出御書唐賢律詩,分賜臣等。次日於簾前謝,蒙太皇太后宣諭:‘皇帝好學,在宮中別無所為,惟是留心典籍。’天下幸甚!臣輒於《尚書》、《論語》、《孝經》中節取要語共一百段進呈,庶便於省覽。”它日,三省奏事畢,太皇太后宣諭公著曰:“皇帝取卿所進,每日書寫看覽,甚有益於學問,與詩篇不同也。”

乙亥,遼主駐匣魯金。

冬,十月,庚辰,遼以參知政事王經為三司使。

甲申,知懷州賈易責知廣德軍。

易謝表謂以忠直獲罪,而指言群臣讒邪罔極,朋黨滔天;又言蘇轍持密命以告人,轍上疏自辨。於是御史交章論易諂事程頤,默受教戒,附下罔上,背公死黨,乞早賜降黜。詔以易已罷言職,不合於謝上表內指名論事,故有是責。

辛卯,減西京囚罪一等,杖以下釋之。

壬辰,遼罷節度使以下官進珍玩。

庚子,論復洮州功,種誼等遷秩、賜銀絹有差。

癸卯,劉摯言:“知陳州傅堯俞,知齊州王岩叟,知潞州梁燾,通判虢州張舜民,知廣德軍賈易,皆忠直不撓,願召入備任使,以慰公議。”

甲辰,泉州增置市舶,從戶部尚書李常請也。

丁未,范祖禹乞於邇英閣復張掛仁宗時王洙、蔡襄所書《無逸》、《孝經圖》,從之。

十一月,甲寅,遼以特里袞耶律坦同知南京留守事。

丙辰,復置漣水軍。

庚申,獻果莊於崇政殿,詰犯邊之狀,諭以聽招其子及部屬歸附以自贖。果莊服從,赦之,以為陪戎校尉,遣居泰州。

壬申,詔:“講讀官遇不開講日,輪具漢、唐故事有益政體者三條進入。”先是蘇頌言:“國朝典章,大抵沿襲唐舊。乞詔史官采《新唐書》中臣主所行,日進數事。”故有是詔。頌每進可為規戒有補時政者,必述又己意,反覆言之。

乙亥,以大雪,民多凍死,詔加賑恤,其無親屬者,官瘞之。

罷內殿承制試換文資法。

十二月,己卯朔,遼以樞密直學士呂嗣立參知政事。

乙酉,以大寒,賜諸軍薪炭錢;又令開封府閱坊市貧民,以錢百萬,計口量老少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