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殷紀

[一]《紀年》曰:湯有七名而九征。《太平御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御覽》影宋刻及鮑刻本皆作‘七名’,《存真》、《輯校》同,《訂補》改作‘七命’,無說。

湯有‘七名’,古有此說,《金 樓子·興王篇》云:‘(成湯)凡有七號:一名姓生, 二雲履長,三雲瘠肚,四雲天成,五雲天乙,六雲地甲 ,七雲成湯。’或出於緯書,不盡可信。楊樹達《積微 居甲文說》云:‘按《太平御覽》八十三引古本《竹書 紀年》云:“湯有七名而九征。”今湯名可知者,湯( 卜辭作唐)、太乙、履三名而已。’(頁三五)《孟子·滕文公下》:‘(湯)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帝 王世紀》:‘(成湯)凡二十七征,而德施於諸侯。’ (《御覽》卷八三引)《廣弘明集》卷一一法琳《對傅奕廢佛僧事》所云:‘湯凡九征二十七 戰’,則綜合《紀年》、《世紀》之文。所謂‘九征’、‘十一征’、‘二十七征’,皆言其征伐之頻繁,《存真》一一為之從典籍勾稽‘九征’之名,以征葛、有洛、豕韋、顧、昆吾、夏、三朡當之,而以‘餘二征未詳’,似泥。

甲骨文作‘唐’或‘大乙’。

[二]《紀年》曰:外丙勝居亳。《太平御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存真》於‘外丙勝’下增 ‘即位’二字,《輯校》同,《訂補》‘據《御覽》刪’,是。

甲骨文作‘卜丙’,郭沫若同志云:‘羅振玉云:“卜丙,《孟子》及《史記》均作外丙。《尚書序》云:成湯既沒,大甲元年。不言有外丙、仲壬,太史公采《世本》有之。今卜丙之名屢見於卜辭,則孟子與史公為得實矣。”按此片以卜丙、大甲、大庚、大戊為次,卜丙之為外丙無疑。’(《卜辭通纂》頁四六)《廣弘明集》卷一一法琳《對傅奕廢佛僧事》:‘伊尹立湯子勝’,勝即外丙,似亦據《紀年》。

[三]《紀年》又稱: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春秋經傳集解後序》(《太平御覽》卷八三皇王部引杜預《春秋後序》同)

《紀年》云: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 《尚書·鹹有一德》正義

《汲冢紀年》曰: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通鑑外紀》卷二

案:‘其卿士’,《存真》作‘ 命卿士’,《輯校》同,云:‘《春秋經傳集解後序》、《尚書·鹹有一德》疏、《通鑑外紀》二引《紀年》,《太平御 覽》八十三引杜《後序》,均作“其卿士伊尹”。’《 存真》、《輯校》蓋據今本。

甲骨文無仲壬,董作賓云:‘卜辭中不見中壬,疑南壬即是中壬。卜辭中帝王名稱,日幹上一字,多與後世所傳者異,如示之與主,虎之與沃,羌之與陽,康之與庚,皆是,而其他先祖皆有祭,中壬不能獨無。《春秋經傳集解後序》引《紀年》“仲壬即位,居亳”,亳在殷南,稱曰南壬,或即以此。’(《甲骨文斷代研究例》,刊《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紀念論文集》上冊第三三二至三三三頁。)

伊尹,甲骨文有‘伊尹’、‘伊’、‘伊奭’諸稱。又有‘黃尹’,亦即伊尹。郭沫若同志云:‘黃尹,余謂即阿衡伊尹。或說 阿衡與伊尹乃二人,舉《君奭》以伊尹隸於成湯,以保衡隸於大甲為證。然《商頌·長發》“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敘在成湯伐夏之次,則又非伊尹莫屬。舊說為一人,恐仍不能易。’(《殷契粹編》考釋頁三三)先秦典籍記伊尹者至多,齊靈公時之《叔夷鍾》銘文亦云:‘○=成唐(湯),又(有)敢(嚴)才(在)帝所,尃受天命,○伐○(夏)司(祀),○○(厥)靈師,伊少(小)臣隹輔,鹹有九州,處○(禹)之堵(土)。’(《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頁二0三)所謂‘伊小臣’即伊尹。

[四]《紀年》又稱:……仲壬崩,伊尹放大甲於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大甲七年,大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春秋經傳集解後序》(《太平御覽》卷八三皇王部引杜預《春秋後序》略同)

(《紀年》):太甲殺伊尹。《晉書·束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