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殷紀



《紀年》云:……仲壬崩,伊尹放太甲於桐而自立也。

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尚書·鹹有一德》正義

《紀年》曰: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文選·豪士賦》注

《汲冢書》云:……太甲殺伊尹。《史通·疑古》

(《竹書紀年》):太甲殺伊尹。《史通·雜說上》

《汲冢書》云:伊尹自篡立後,太甲潛出,親殺伊尹而用其子。《廣弘明集》卷一一法琳《對傅奕廢佛僧事》

《汲冢紀年》稱:伊尹放太甲於桐,尹乃自立,暨及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柳開《河東集》卷三《太甲誅伊尹論》

《汲冢紀年》曰:……仲壬崩,伊尹放太甲於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通鑑外紀》卷二

案:《尚書·鹹有一德》正義、《御覽》引《春秋後序》、《通鑑外紀》等皆作‘於太甲七年’。《存真》刪‘於太甲’三字,《輯校》‘於’作‘放’,校語云:‘《外紀》“放大甲”作“於大甲”。’似他書皆作‘放’,誤。《存真》所引《路史·發揮》卷五,見本書附錄。

甲骨文作‘太甲’。據史籍,太甲,太丁之子,湯孫。《孟子·萬章上》:‘伊尹相湯以王於天下,湯崩,大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於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於亳。’《史記·殷本紀》:‘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此傳統之說,與《紀年》異。《御覽》卷八三引《瑣語》云:‘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乃自立四年。’所引過簡,但所反映之史事,與《紀年》同,可證戰國時有此種傳說存在。湯死後,其長子太丁已前卒,伊尹乃立太丁之弟外丙;外丙死,繼立其弟仲壬,政權皆為伊尹所控制。仲壬死,按商朝繼承之制,應由太丁之子太甲即位。伊尹囚太甲篡立。伊尹統治七年,太甲從被囚之桐宮潛出,殺死伊尹,恢復王位。太甲不承認伊尹篡立七年,故其殺伊尹時稱為‘太甲七年’。

[五]按《紀年》太甲唯得十二年。《史記·魯世家》索隱

案:《存真》據此作‘[大甲十二年,陟]’,《輯校》無‘大甲’二字。《尚書·無逸》:‘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偽孔傳》以祖甲為‘湯孫太甲’。王肅說同。馬融、鄭玄則以為‘武丁子帝甲’(見《史記·魯世家》集解及索隱)。《無逸》述祖甲事在武丁之次,當非太甲。《廣弘明集》卷一一法琳《對傅奕廢佛僧事》引《陶公年紀》:‘太甲治十年’,近於《紀年》。

[六]《紀年》曰:沃丁絢即位,居亳。《太平御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甲骨文作‘○丁’,或釋‘羌丁’。郭沫若同志云:‘○丁此片僅見(指《殷虛書契後編》上二一·一三)以沃甲作○甲例之,則此乃沃丁也。’(《卜辭通纂》考釋頁六四)陳夢家以此片○丁為父丁誤釋,別舉《殷虛書契前編》五·八·五及善齋舊藏甲骨二三三一片為說,認為‘可能是沃丁’(《殷虛卜辭綜述》頁四二三)。

[七]《紀年》曰:小庚辯即位,居亳(即太庚也)。《太平御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存真》、《輯校》未引夾注‘即太庚也’四字。《訂補》已指出。

《史記·殷本紀》作‘太庚’。《吉石盦叢書》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古鈔本《殷本紀》作‘大庚’。甲骨文作‘大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