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一百九 朱子六



李先生說:"今日習春秋者,皆令各習一傳,並習誰解,只得依其說,不得臆說。"先生曰:"六經皆可如此,下家狀時,皆令定了。"〔揚〕

今人都不曾讀書,不會出題目。禮記有無數好處,好出題目。〔揚〕

科舉種子不好。謂試官只是這般人。〔揚〕

張孟遠以書來論省試策題目,言今日之弊,在任法而不任人。孟遠謂今日凡事傷不能守法。曰:"此皆偏說。今日乃是要做好事,則以礙法不容施行;及至做不好事,即便越法不顧,只是不勇於為善。"〔必大〕

"科舉是法弊。大抵立法,只是立個得人之法。若有奉行非其人,卻不乾法事,若只得人便可。今卻是法弊,雖有良有司,亦無如之何。"王嘉叟云:"朝廷只有兩般法:一是排連法,今銓部是也;一是信采法,今科舉是也。"〔〈螢,中"蟲改田"〉〕

問:"今之學校,自麻沙時文冊子之外,其他未嘗過而問焉。"曰:"怪它不得,上之所以教者不過如此。然上之人曾不思量,時文一件,學子自是著急,何用更要你教!你設學校,卻好教他理會本分事業。"曰:"上庠風化之原,所謂'季考行藝'者,行尤可笑,只每月占一日之食便是。"先生笑曰:"何其簡易也!"曰:"天下之事,大正則難,如學校間小正須可。"曰:"大處正不得,小處越難。才動著,便有掣肘,如何正得!"〔琮〕

因說科舉所取文字,多是輕浮,不明白著實。因嘆息云:"最可優者,不是說秀才做文字不好,這事大關世變。東晉之末,其文一切含胡,是非都沒理會。"〔賀孫〕

有少年試教官。先生曰:"公如何須要去試教官?如今最沒道理,是教人懷牒來試討教官。某嘗經歷諸州,教官都是許多小兒子,未生髭鬚;入學底多是老大底人,如何服得他;某思量,須是立個定製,非四十以上不得任教官。"又云:"須是罷了堂除,及注授教官,卻請本州鄉先生為之。如福州,便教林少穎這般人做,士子也歸心,他教也必不苟。"又云:"只見泉州教官卻老成,意思卻好。然他教人也未是,如教人編抄甚長編文字。"又曰:"今教授之職,只教人做科舉時文。若科舉時文,他心心念念要爭功名,若不教他,你道他自做不做?何待設官置吏,費廩祿教他做?也須是當職底人怕道人不曉義理,須是要教人識些。如今全然無此意,如何恁地!"〔賀孫〕

坐中有說赴賢良科。曰:"向來作時文應舉,雖是角虛無實,然猶是白直,卻不甚害事。今來最是喚做賢良者,其所作策論,更讀不得。緣世上只有許多時事,已前一齊話了,自無可得說。如笮酒相似,第一番淋了,第二番又淋了,第三番又淋了。如今只管又去許多糟粕里只管淋,有甚么得話!既無可得話,又只管要新。最切害處,是輕德行,毀名節,崇智術,尚變詐,讀之使人痛心疾首。不知是甚世變到這裡,可畏!可畏!這都是不祥之兆,隆興以來不恁地。自隆興以後有恢復之說,都要來說功名,初不曾濟得些事。今看來,反把許多元氣都耗卻。管子、孔門所不道,而其言猶曰'禮義廉恥,是謂四維'。如今將禮義廉恥一切埽除了,卻來說事功!"〔賀孫〕

葉正則彭大老欲放混補,廟堂亦可之,但慮艱食,故不果行。二人之意,大率為其鄉人地耳。廟堂雲"今日太學文字不好",卻不知所以不好之因。便使時文做得十分好後,濟得甚事!某有一策:諸州解額,取見三舉終場最多人數,以寬處為準,皆與添上。省試取數卻不增。其補試,卻用科舉年八月十五日引試。若要就補,須舍了解試始得。如此,庶幾人有固志,免得如此奔競喧閧。〔閎祖〕

說趙丞相欲放混補,嘆息云:"方今大倫,恁地不成模樣!身為宰相,合以何為急?卻要急去理會這般事,如何恁地不識輕重!此皆是衰亂之態。只看宣和末年,番人將至,宰相說甚事,只看實錄頭一版便見,且說太學秀才做時文不好,你道是識世界否!如今待補取士,有甚不得?如何道恁地便取得人才,如彼便取不得人才?只是亂說。待補之立,也恰如擲骰子一般,且試采,擲得便得試,擲不得便不得試,且以為節制。那裡得底便是,不得底便不是?這般做事,都是枉費氣力。某常說均解額,只將逐州三舉終場人數,用其最多為額,每百人取幾人,太學許多濫恩一齊省了。元在學者,聽依舊恩例。諸路牒試皆罷了,士人如何也只安鄉舉。如何自家卻立個物事,引誘人來奔趨!下面又恁地促窄,無入身處。如何又只就微末處理會!若均解額取人數多,或恐下梢恩科數多,則更將分數立一長限;以前得舉人,卻只依舊限,有甚不得處?他只說近日學中緣有待補,不得廣取,以致學中無好文字。不知時文之弊已極,雖鄉舉又何嘗有好文字膾炙人口?若是要取人才,那裡將這幾句冒頭見得?只是胡說!今時文日趨於弱,日趨於巧小,將士人這些志氣都消削得盡。莫說以前,只是宣和末年三舍法才罷,學舍中無限好人才,如胡邦衡之類,是甚么樣有氣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壯!當時亦自煞有人。及紹興渡江之初,亦自有人才。那時士人所做文字極粗,更無委曲柔弱之態,所以亦養得氣宇。只看如今秤斤注兩,作兩句破頭,如此是多少衰氣!"〔賀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