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一百一十 朱子七



不令宦官賣統軍官職,是今日軍政第一義。〔方〕

今日將官全無意思,只似人家驕子弟了。褒衣博帶,談道理,說詩書,寫好字,事發遣!如此,何益於事?〔謙〕

今諸道帥臣,只曾作一二任監司,即以除之;有警,則又欲其親督戰士。此最不便,萬一為賊所虜,為之柰何!彼固不足恤,然失一帥,其勢豈不張大?前輩謂祖宗用帥取以二路:一是曾歷邊郡;一是帥臣子弟,曾諳兵事者。此最有理。或謂戎幕宜用文武三四員,此意亦好。蓋經歷知得此等利害,向後皆可為帥。然必須精選而任,不可泛濫也。〔道夫〕

或問:"諸公論置二大帥以統諸路之帥,如何?"曰:"不消如此。只是擇得一個人了,君相便專意委任他,卻使之自擇參佐,事便歸一。今若更置大帥以監臨之,少間必有不相下之意,徒然紛擾。須是得一個人委任他,聽他自漸漸理會許多軍政,將來自有條理。"〔恪〕

蜀遠朝廷萬有餘里。擇帥須用嚴毅、素有威名、足以畏壓人心,則喜亂之徒不敢作矣。〔道夫〕

或問古今治亂者。先生言:"古今禍亂,必有病謗。漢宦官後戚,唐藩鎮,皆病謗也。今之病謗,在歸正人忽然放教他來,州縣如何柰得他何!所幸老者已死,少者無彼中人氣象,似此間人一般,無能為矣。"〔謙〕

邊防馬政甚弊。廬州舊夾肥水而城,今只築就一邊。〔揚〕

論刑

天下事最大而不可輕者,無過於兵刑。臨陳時,是胡亂錯殺了幾人。所以老子云:"夫佳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獄訟,面前分曉事易看。其情偽難通,或旁無佐證,各執兩說系人性命處,須吃緊思量,猶恐有誤也。"〔僩〕

論刑,云:"今人說輕刑者,只是所犯之人為可憫,而不知被傷之人尤可念也。如劫盜殺人者,人多為之求生,殊不念死者之為無辜;是知為盜賊計,而不為良民地也。若如酒稅偽會子,及饑荒竊盜之類,猶可以情原其輕重大小而處之。"〔時舉〕

今之法家,惑於罪福報應之說,多喜出人罪以來福報。夫使無罪者不得直,而有罪者得倖免,是乃所以為惡爾,何福報之有!書曰:"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所謂欽恤者,欲其詳審曲直,令有罪者不得免,而無罪者不得濫刑也。今之法官惑於欽恤之說,以為當寬人之罪而出其死;故凡罪之當殺者,必多為可出之塗,以俟奏裁,則率多減等:當斬者配,當配者徒,當徒者杖,當杖者笞。是乃賣弄條貫,舞法而受賕者耳!何欽恤之有?罪之疑者從輕,功之疑者從重,所謂疑者,非法令之所能決,則罪從輕而功從重,惟此一條為然耳;非謂凡罪皆可以從輕,而凡功皆可以從重也。今之律令亦有此條,謂法所不能決者,則俟奏裁。今乃明知其罪之當死,亦莫不為可生之塗以上之。惟壽皇不然,其情理重者皆殺之。〔僩〕

李公晦問:"'恕'字,前輩多作愛人意思說,如何?"曰:"畢竟愛人意思多。"因云:"人命至重,官司何故斬之於市?蓋為此人曾殺那人,不斬他,則那人之冤無以伸,這愛心便歸在被殺者一邊了。然古人'罪疑惟輕','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雖愛心只在被殺者一邊,卻又溢出這一邊些子。"〔佐〕

《朱子語類》 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