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候淵簡介

夏候淵

夏侯淵(?—219),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夏候惇族弟,東漢末年曹操麾下名將,與張遼、曹仁、徐晃、張郃並稱五大良將。

夏侯淵年輕時曾為曹操替罪坐牢,後被曹操營救。後隨曹操起兵,任別部司馬、騎都尉,又升為陳留、潁川太守。

建安五年(200),以督軍校尉參加官渡之戰,獲勝後受命督兗、豫、徐州軍糧,時曹軍糧少,夏侯淵相繼及時運糧,保障了供給,軍威得以復振。

建安六年(201年),昌豨聚眾占據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北)反叛,夏侯淵與張遼合軍圍攻,數月後,曹軍糧盡,夏侯淵準備退軍。張遼夏侯淵說:“數日已來,每行諸圍,豨輒屬目視遼。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計猶豫,故不力戰。遼欲挑與語,儻可誘也”(《三國志·魏書·張遼傳》)?夏侯淵表示同意。後在張遼的勸說下,昌豨果然投降。

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趁曹操征討管承之機,再次起兵復叛。曹操派于禁前去攻打,未克,於是又派夏侯淵前去。二人合力,擊降其十餘屯,昌豨為于禁俘斬,叛亂遂平。回軍後,夏侯淵被拜為典軍校尉。

不久,濟南、樂安黃巾軍徐和、司馬俱等部攻城掠地,斬殺官吏。夏侯淵率泰山、齊、平原郡兵大破黃巾軍,斬殺徐和,平定諸縣,並奪其軍糧。

建安十四年(209年),夏侯淵行領軍隨曹操征孫權,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擊敗,曹操回軍後,派夏侯淵督諸將擊破廬江叛將雷緒。

建安十五年(210年),夏侯淵又以征西護軍,督徐晃等攻太原(今太原西南),下二十餘屯,平定商曜之亂,並屠太原城。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派司隸校尉鍾繇征討張魯,派夏侯淵等率兵出河東,與鍾繇合兵。倉曹屬高柔認為:“今猥遣大兵,西有韓遂、馬超,謂為己舉,將相扇動作逆,宜先招集三輔,三輔苟平,漢中可傳檄而定也”(《三國志·魏書·高柔傳》)。曹操不從。鍾繇入關後,關中諸將果然起疑,以馬超、韓遂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10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夏侯淵隨曹操出征,在渭南之戰中大敗馬超,馬超、韓遂逃往涼州(今甘肅及寧夏回族自治區等地)。夏侯淵又督朱靈平定隃糜、汧氐。與曹操會師於安定,擊降楊秋。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回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讓夏侯淵行護軍將軍,督朱靈、路招等鎮守長安(今西安西北),並率軍擊降了南山劉雄。

同年秋,馬超、韓遂餘黨梁興在鄜城(今陝西洛川東南)聚眾起事,攻掠左馮翊(治高陵,今陝西高陵),各縣官吏士紳紛紛逃到左馮翊郡城避難。梁興欲攻馮翊郡城,城中恐惶不安,有人提議,把郡府遷移到險要安全的地方。左馮翊鄭渾力排眾議,堅持加固城池,招募兵勇,積極備戰,並以政治攻勢瓦解敵眾,迫使梁興不敢侵犯左馮翊城,只在鄜城駐紮。曹操及時派夏侯淵率兵征伐梁興,與鄭渾部會合,聯合進攻鄜城,攻破其城,擊斬梁興,殲滅其眾,夏侯淵被封為博昌亭侯。

同年馬超捲土重來,率領羌人、胡人進攻隴西,各郡縣都起來回響。只有涼州刺史韋康在冀城(今甘肅甘谷東)堅守不降。建安十八年(213年),馬超兼併隴西所有部隊,又得到張魯派大將楊昂所率援軍的幫助,集中1萬餘人進攻冀城。馬超軍將冀城重重圍困,從正月一直猛攻到八月,朝廷救兵也沒到來。守軍待援無望,於是,刺史韋康及太守不顧楊阜的勸阻,向馬超獻城投降。馬超入城後,殺死韋康及太守,自稱征西將軍、涼州牧,掌管涼州地區的軍政大權。這時曹操方令夏侯淵率軍馳援冀城,夏侯淵未到而冀城已落入馬超之手。當夏侯淵軍進至距冀城200餘里時,馬超軍出城迎擊,夏侯淵軍與戰失利。此時,又有氐人首領從興國(今甘肅秦安東北)起兵回響馬超,夏侯淵恐腹背受敵,遂率軍撤回。

同月,原冀城屬吏楊阜不滿馬超殘暴,借為妻子辦葬事之機逃出,投奔駐軍歷城(今甘肅西和北)的表兄撫夷將軍姜敘,勸說他以所屬兵力剷除馬超,為韋康等報仇雪恥。姜敘又聯絡趙昂、尹奉、李俊等人,秘密磋商討伐馬超的謀略。他們先派人進入冀城暗中結交梁寬、趙衢,使他們在城中作內應。九月,楊阜與姜敘率兵襲擊鹵城(今甘肅禮縣境),趙昂、尹奉進兵占據祁山城(今甘肅西和東北)。馬超聞訊大怒,趙衢趁機故意慫恿馬超親自出城進擊。等馬超一出城,趙衢和梁寬立刻緊閉城門,把馬超的妻兒老小全部屠殺。楊阜率軍與馬超決戰,身負五處重傷,終於將馬超擊敗,馬超向南逃竄,投奔漢中張魯。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馬超在張魯支持下,為奪取涼州,捲土重來,包圍祁山(今甘肅西和東北)。楊阜、姜敘向駐守長安的護軍夏侯淵緊急求援。有人說,須報請曹操批准,然後才能發救兵。夏侯淵認為:“公在鄴,反覆四千里,比報,敘等必敗,非救急也”(《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於是,當機立斷,立即出兵援救祁山。命將軍張郃率5000步騎兵,擔任先鋒,從陳倉小道而入,夏侯淵親自督糧在後。張郃進至渭水,馬超率氐、羌數千眾迎戰張郃。未戰便即敗走,張郃率軍收撿馬超軍遺下的器械。夏侯淵到時,諸縣皆己投降。馬超戰敗,退走漢中,依附張魯,認為張魯難成大事,聞劉備圍劉璋於成都,即密書請降,劉備派人迎馬超至成都,參加圍攻成都的作戰。

夏侯淵在擊敗馬超後,欲進攻駐軍顯親(今甘肅秦安西北)的韓遂。韓遂獲悉,避走。夏侯淵尾追至略陽城(今甘肅秦安東北隴城鎮),離韓遂軍只有30餘里,部將中有的主張立即進攻,有的建議轉攻興國(今甘肅秦安東北)。夏侯淵則認為:“遂兵精,興國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擊長離(今甘肅葫蘆河長離川)諸羌。長離諸羌多在遂軍,必歸救其家。若羌獨守則孤,救長離官兵得與野戰,可必虜也”(《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於是,夏侯淵留部將看守輜重,親率精兵輕裝疾進,縱火攻焚長離羌屯,斬獲其眾。韓遂聞訊,果然率兵回救。夏侯淵韓遂對陣,部將見韓遂援兵勢盛,欲挖塹築營,暫避敵鋒。夏侯淵指出:“我轉鬥千里,今復作營塹,則士眾罷弊,不可久。賊雖眾,易與耳”(《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遂下令擊鼓衝鋒,士兵奮勇爭先,一舉擊潰韓遂的軍隊,得其旌麾,並乘勝包圍興國。氐王逃奔馬超,其餘投降。而後,夏侯淵揮師繼進,又接連攻破高平(今寧夏固原)等地,眾皆逃走,夏侯淵收其糧谷牛馬。以戰,夏侯淵以攻其所必救的戰法,調動敵人爭取主動,大破韓遂,是其軍事生涯的傑作。戰後,曹操給了夏侯淵指揮軍隊的符節。

同年冬十月,曹操命將軍夏侯淵率兵自興國(今甘肅秦安東北)討伐宋建。時宋建趁涼州戰亂,在枹罕(今甘肅臨夏西南)裂土稱王,自立年號,設定百官,獨霸一方30餘年。夏侯淵圍攻枹罕,攻破其城,斬宋建。隨即派張郃北渡黃河,進入湟中(今青海湟水兩岸地區),招降河西羌族各部落,遂平定隴右地區。太祖下令稱讚夏侯淵 :“宋建造為亂逆三十餘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 仲尼有言:‘吾於爾不如也’”(《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曹操西征張魯,夏侯淵率軍與曹操會師休亭,攻降張魯,占領漢中(今屬陝西),曹操升夏侯淵為都護將軍,並率張郃、徐晃等平定巴郡(今四川東部)。曹操回師時,拜夏侯淵為征西將軍,留其守漢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增夏侯淵食邑三百戶,前後總計八百戶。

曹操降張魯占漢中後,蜀郡太守、揚武將軍法正向劉備建議攻取漢中,他認為:“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克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三國志·蜀書·法正傳》)。劉備採納建議,決定進兵漢中。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派部將吳蘭、張飛等為先遣部隊進至武都(治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被魏軍擊敗。於是,劉備留軍師諸葛亮守益州,親率大軍北征。是年四月,進軍至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阻擊。劉備派部將陳式襲擊馬鳴閣(今四川廣元北),企圖切斷曹軍後方通道,被徐晃擊敗;親自率兵攻打張郃據守的廣石(今勉縣西),不克。兩軍遂成相持態勢,劉備寫信給諸葛亮增調兵力。七月,曹操恐漢中有失,決定親征劉備。九月,統率大軍到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劉備率主力渡過沔水,順山勢隱蔽疾行,迂迴到陽平關側後之定軍山(今陝西勉縣南),依據險要地勢,待機殲敵。時夏侯淵派張郃保護東圍,自率輕兵保護南圍,劉備奔襲張郃,由於張郃作戰不利,夏侯淵分出半數兵力,增援張郃。夏侯淵為擺脫被動,率兵爭奪定軍山。討虜將軍黃忠居高臨下,發動迅猛衝擊,夏侯淵及刺史趙禺為黃忠所斬,曹軍大敗,退守陽平關東。夏侯淵死後,被追謚愍侯。

點評:夏侯淵用兵神速,作戰勇猛,屢建功勳。尤重視後勤保障,常親督糧運,作戰獲勝後也首先取糧,但謀略稍遜。當初夏侯淵作戰雖多次獲勝,但曹操常告誡夏侯淵:“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最終果恃勇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