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一、去年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情況

一年來,全市各地、各部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和現場辦公會議精神,合力攻堅,扶貧開發工作邁出了新的步伐。一是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到XX年底,南漳、保康、谷城三個山區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4.66億元,財政收入3.58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60元,糧食總產量達5074萬噸,人平占有糧食378公斤。二是貧困人口逐年減少。國家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畫以來,全市共解決了50.35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未解決溫飽人口由1993年的53.4萬人下降到3.05萬人(不含26.2萬的返貧人口),占全市農村總人口的0.81%,其中三個山區縣下降到2.65萬人,占山區總人口1.83%。三是基礎設施逐漸改善。三個山區縣新架設輸變電線路800餘公里,建設農田水利工程2900多處,開挖渠道3000多條,新建改造提水泵站160處,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積28萬畝,先後解決了35萬人、19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近年來,山區新增高產穩產當家地18萬畝,建立綠色企業基地137萬畝;人平當家地和經濟林面積達到1.4畝,97%的村通了公路,99%的村通電,95%以上的村人畜飲水困難基本得到解決。四是科教文衛事業不斷發展。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取得新的進展,培養了一大批農業技術骨幹和農民技術員,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新工藝大面積推廣使用。五是具有山區特色的支柱產業已經形成。山區縣依託本地資源,加快了縣辦工業、鄉鎮企業和綠色企業的建設步伐,初步形成了既有一定規模,又有山區特色的支柱產業。如保康縣按照"板塊式的區域經濟,帶狀式的支柱產業,台柱式的工業結構"思路,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以過渡灣為代表的南河流域工業走廊、以城關為主的礦化工業走廊和沮河流域農副產品加工走廊。到XX年,全縣菸葉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繼續保持全國先進;茶葉總產400萬斤,以"綠生"為品牌的有機茶贏得國際市場的青睞,批量出口歐美;以龍坪鎮為主的高山無公害反季節蔬菜,產量突破2億斤,產值達到8000萬元;該縣寺坪鎮41個村7640戶,調種黃姜8000畝,已見效3500畝,收入945萬元;以磷化工為主的工業經濟不斷壯大,成為縣域經濟的"半壁江山"。穀城縣依託水能資源大力發展水電產業,以白水峪水電站為龍頭,實施南河流域水電資源梯級開發,形成了裝機8萬千瓦的水電工業走廊,年創利稅3000多萬元。該縣冷集鎮的花椒、茨河鎮的紅提葡萄都很有特色。南漳縣打出建設襄樊後花園這張牌後,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展旅遊業,最近又有一條漂流線路投入運營,他們還將在"十一"期間邀請高空王子阿迪力到南漳作精彩表演,相信這又會掀起新的旅遊熱。

一年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貧困地區的廣大幹部民眾,在堅持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又創造和形成了一些好的作法和經驗。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認真落實扶貧工作責任制。搞好扶貧開發工作,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各級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是扶貧開發取得成功的關鍵。一年來,各級領導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德政工程來抓,實行一把手扶貧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加強了對這項工作的領導。縣(市)區繼續實施領導幹部分片包乾、掛點扶貧,實行扶貧開發考核制,加大了鄉(鎮)級主要黨政領導抓扶貧開發的領導責任。市直有關部門,按照全市扶貧現場辦公會的精神,主要領導親自抓、親自督辦、確保了幫扶項目資金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