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測試,你做了沒有?

當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人才集散中心城市,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開始介入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服務,有些地方還出現了私人職業顧問;在一些大型招聘會上,也出現了職業測評的身影,許多應聘者拿著職業測評結果去找工作;許多高校開設了專門指導學生職業規劃的課程……據了解,僅每年200萬的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以及相關的指導和服務,就形成了一個10億元以上規模的市場,由此引發了職業規劃熱的升溫。

職業諮詢師認為,職業測試像病人看病拍片子一樣,對你的基本問題進行一個大概的鎖定和診斷,但具體病情的分析需要在職業顧問一對一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職業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個量身訂做的過程,每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都要考慮到它的周期性,所以也是一個不斷修正和調整的過程。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與某機構聯合推出的“職業規劃系統”認為,職業生涯規劃依據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分析,對諮詢者的思考、決策、行事方式深入剖析;二是職業規劃報告,清晰諮詢者的特質,選擇合適的工作。

職業規劃不是一個簡單的設計。除了研究本人適合從事哪些職業、工作之外,還要考慮本人所在的公司可能給你提供哪些崗位,從中選擇那些適合你本人從事的崗位。如果公司沒有適合你本人從事的崗位,或者說,你所在的公司,不可能提供適合你本人的工作崗位,就應該考慮換工作了。作為公司的管理者,有責任指導員工做職業生涯規劃,並且給出員工適合的職業通路。這樣,企業才能人盡其才,員工才能盡其所能為公司效力。

做職業生涯規劃時,還要把目光投向未來。綜合考慮本人現在做的工作10年後會怎么樣?自己的職業在未來社會需要中,是增加還是減少?自己在未來的社會中的競爭優勢如何?在自己適合從事的職業中,哪些是社會發展迫切需要的等等。

據了解,在一些已開發國家,職業測評規劃已開展了近百年,研究機構還對測試者輔之以長達10年的追蹤研究,最長的追蹤研究達75年。許多已開發國家從國小開始,及早地進行職業規劃。在美國,每個人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都要參加幾十次各類的心理測驗。在日本,由專業人才服務公司RECRUIT開發的職業生涯評估系統,去年一年就接待了12萬中學生的測試。

目前國內的職業測評主要是引進了歐美職業生涯規劃系統,這種“引進”會因東西方價值觀、翻譯偏差等產生出入,本土化的修訂遠遠不夠。

計算機測試軟體的可信度也都比較低,一些諸如筆跡測試、血型測試、聲音測試等的科學性也還沒有依據。另外,職業指導師從業人員目前在國內仍然奇缺。 (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