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責任與生命相伴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企業家的社會地位日益突出。企業家的素質不僅決定著一個企業、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經濟運行的質量,而且引導著社會價值觀的取向。

黃河三角洲懷抱著一個現代化造紙企業———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泰)。截至2004年年底,華泰總資產達39.22億元,淨資產達21.13億元,2004年實現淨利潤2.71億元。其經濟效益連續10年列全國同行業前茅,人均利稅連續10年創全國同行業第一。據最新統計(2004年1-9月),其每股收益名列全國同行業26家上市公司第一(每股收益為0.67元)。

公司董事長李建華,是華泰的締造者和掌舵人。

華泰的前身為廣饒縣大王造紙廠,李建華自1983年擔任廠長至今,已有22個年頭。這個階段正是中國經濟制度大變革的年代,也是各種思想意識衝撞最激烈的時期。轉型時代一個最重要標誌是一代企業家的崛起,而對企業家的毀譽也成了這個時代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42元的上市“慶祝酒會”

公司的每一分錢都是工人的血汗凝結成的,每一分錢里都包含著股東的財富和委託。為工人、為股東、為公司一身正氣,我們必須這樣做!

企業家們的“職務消費”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從來就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讓我們看看李建華這個著名企業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如何消費的吧。

華泰於2000年9月28日上市,募集資金10.6億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參加過上市儀式後,李建華隨即趕回山東,與公司其他領導人一起參加山東證監局舉辦的上市公司高管培訓會。30日下午休會後,他和公司副董事長王洪祥、總經理王兆國等一行6人去臨淄辦事。途中到一家飯店就餐,同時也想藉此聚會,一起慶祝公司上市。

在濟青高速公路臨淄出口附近一個普通的飯店裡,華泰的核心層在這裡舉行了上市“慶祝酒會”。聽說來了大老闆,店家很興奮。客人點了四個菜,一人一碗麵條。不要煙,不喝酒,“碰杯”用的是麵條大碗。一結賬,共42元。店家百思不得其解,搖頭說,“沒見過這樣的大老闆,開銷還不如開大車的哩”。這是華泰內部從股票發行到上市所舉行的唯一一次“慶祝酒會”。

這時的華泰,資金已是堆積如山,僅銀行存款和現金就達11億元之巨。相比之下,李建華的“菜譜”簡單得讓人難以置信。

李建華出差,無論國內外,個人就餐費掌握在10元之內。外出時與公司同事一起就餐,一桌飯菜不會超過百元,人均不超10元錢。

李建華說,“能吃飽就行”。

李建華出差住宿,從來沒有住過五星、四星級賓館。為了招待客戶,怕影響公司形象,他才勉強住個“三星”。很多時候,李建華出差時客戶已經給預定了賓館,只要超過三星級,他都要藉故推辭,另選便宜賓館。

22年,只要是與公司同事一同出差,李建華從來不住單人間。

李建華說:“能住就行”。

22年,李建華沒有別墅,身上沒有任何一家俱樂部消費卡,沒花過一分錢的療養費,沒打過一次高爾夫,沒進過夜總會等娛樂場所。

22年,李建華從來沒有用公款為自己買過一斤水果、一包煙、一瓶酒,他忌煙忌酒。

22年,李建華多次出國,不斷出席重要場合,他從來沒用公款做過一件高級服裝。

在李建華的家裡,記者在他的衣櫥里看不到一件名牌服裝,他的內衣大多打著補丁。李建華家中的家具、家電、裝修總價值不超過5萬元。他的辦公室也十分簡樸,所有的辦公用具,包括桌櫥、沙發、電腦、電視機等,總價值不到15000元。其中一件價值三百多元的三人沙發,李建華用了十多年。

公司財務部負責人說,“比一些敢花錢的人,人家手指縫裡漏下的,也比李總的花費大。”

李建華這樣做,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惹人訕笑。對奢侈消費,他的回答一直是兩個字:“沒用!”。

李建華對公司班子成員講:“企業經營者公款消費標誌著一個公司的風氣。一個風氣不正的企業是注定要失敗的。公司的每一分錢都是工人的血汗凝結成的,每一分錢里都包含著股東的財富和委託。為工人、為股東、為公司一身正氣,我們必須這樣做!”

李建華的行為規範深刻影響著公司的精神品格和制度建設。在上海浦東,記者的一位同事目睹華泰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李剛,所住賓館費不過200元。公司審計部長張安全,在2004年10月出差青島時的住宿費,則是25元。

最大權力是沒有任何特權的權利

一身正氣才有管人的資格

在李建華看來,自己最大的權力就是沒有任何特權的權利。

華泰沒有小灶。李建華一直像普通工人一樣吃“大鍋飯”,在職工餐廳買卡就餐。有時加班誤了飯時,餐廳的炒菜賣完了,他就要兩個饅頭,一碟鹹菜。

在公司餐廳工作多年的謝中傑記得,一個冬天的晚上,八點多了,李建華才來吃晚飯。同以往那樣,他要了兩個饅頭、一碟鹹菜。餐廳的師傅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擅自做主”給李建華做了一碗熱麵湯,讓他暖暖身子。這次李建華沒有拒絕。從那以後,一碗熱麵湯就成了他晚點就餐時的“奢侈品”了。而這碗麵湯,李建華也是要刷卡交費的。

有權勢的一些人會說,送禮的實在推不出門去。但對李建華來說,送禮的根本進不了門。春節期間是送禮的好時機。每到春節,李建華的家總會關門閉戶,或者反鎖,把家人關在屋裡,甚至夜晚不開燈。送禮的叫門不應,等候不靈,遇到了攻不破的壁壘,毫無辦法。每到春節,是李建華孩子最有意見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嘻鬧歡歌,他的孩子被悶在屋裡,而且不能大聲說話,女兒抗議說:“過年像坐監獄一樣”。後來大家都知道李建華不收禮,是真不收禮,也就不去了,春節期間李家也不用再關門閉戶了。

李建華說,一身正氣才有管人的資格。李建華和他的家庭沒有任何特權。李建華不允許他的家人使用公司的車輛。李建華的妻子兒女從沒要過公司賓館的房間。李建華家裡的電話費從來沒有用過公司一分錢。

李建華是一個感情深厚的人,有一件事使他深受感情的折磨。父親早逝,家庭貧困,大哥對他有養育之恩。他把小兒子托給李建華,在華泰當了一名普通工人。李建華曾收到過一封舉報信,舉報公司的車在拉鹼途中有私自賣鹼行為。在查處過程中,發現他的侄子也參與了。按照公司規定,凡參與舞弊行為的應予辭退。而這時,大哥那裡又傳來了這樣一個訊息:大侄子因企業破產而下崗了。李建華的心情很沉重。大哥已經退休了,再把小侄子辭退了,這個家如何支撐?最後,他的小侄子還是被辭退了,他也沒去給大侄子說情,李建華資助他哥倆“另立門戶”,搞個體運輸去了。

李建華常講,企業管理一靠帶頭,二靠制度。華泰的制度首先表現在對李建華等企業領導者的約束上。

華泰購買設備、上馬基建項目等,均實行嚴格的招標制。集團對各子公司、分公司原材料實行統一招標、分散採購。均由招標委員會全權負責。招標人員由企業經營者、外部專家、技術人員等組成,任何個人無權簽約,均由集體拍板決定。公司的非生產性開支每一筆都必須由兩名經理簽字,並經李建華審核後方可報銷,李建華獨自簽發的單據不能入賬。這些制度規定由公司審計部負責監督執行,審計部具有高度的獨立性,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同時又由政府有關審計部門和公司外聘審計機構對其進行監督,如果發現公司審計部失職,有關人員將受到嚴厲懲處。

公司總經理朱萬亮說,李總倡導的嚴格的財務、審計制度,第一個約束的是他自己。

拒絕“紅地毯”

有那個功夫,多乾點兒

實事吧

李建華有很多項榮譽稱號。伴隨著榮譽稱號,往往有一筆獎金,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李建華總是把獎金交給公司,或者捐助給附近的學校。

李建華不斷地往公司交錢。在商務活動中,許多業務單位給李建華送禮、送錢,小到一件襯衣,大到十幾萬人民幣或美元。李建華一律拒收,實在無法拒絕的,他全部上交公司。這類上繳的款、物,華泰每年都有上百萬元。

1993年前,政府對企業領導人實行超額獎勵。李建華的獎金從一、兩萬,後來達三、五萬元,每年都捐給企業,總計30多萬元。華泰自1993年實行承包制,按規定李建華每年應得幾十萬元的超額承包獎,幾年下來,他應提取上百萬元,但他從不領取。他的道理是,“幹部、職工都做了貢獻,還是讓它回到公司吧。”

李建華對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倍加珍惜,可他獲得榮譽後從不張揚,沒什麼動靜。公司從來沒有為此搞過“慶祝會”、“酒會”。李建華是全國勞動模範,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何其榮耀,可他到京開會,總是悄悄地來,悄悄地去,公司沒有歡迎,沒有歡送。李建華說,“有那個功夫,多乾點兒實事吧”。很多時候,他獲得某項榮譽後公司里很長時間都不知道。

李建華不需要“紅地毯”。

華泰為了做長產業鏈,曾兼併過幾家企業。一家被吸收方表示,為迎接華泰入主,準備給李建華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被李建華一句話堵死了:不弄虛的。

華泰一年一個新台階,創造了連續二十多年無一虧損的記錄,可它卻沒有舉辦過一次成立多少周年大慶。李建華說,抓緊工作是最好的慶祝。

華泰人心裡有一面精神的旗幟。公司老員工、現任總經理助理王新啟說:“能跟建華共事,是我們一生的福氣”。

最勤奮的“農夫”

華泰人不僅要有一身正氣,還要有鋼鐵意志

二十多年中,李建華對工作始終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因為他明白一個道理:“要讓別人服氣,你就要比別人付出三倍的心血和汗水。”

李建華保持著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記錄———自參加工作後的29年裡,他每天堅持6點鐘以前進入公司。前些年,李建華的家安在大王西村,離企業有5里多路。他必須在5點鐘之前起床。風雨雷電,酷暑寒冬,一輛舊腳踏車伴隨他匆匆趕路。他像一個最勤奮的農夫。

李建華的另一項記錄同樣驚人。在他進入企業後的29個年頭中,享受的節假日不足兩個星期。這是同他一同進廠,後來一直在一起工作的幾個老同志細細算過的。

李建華還有個習慣,每次出差歸來,他催同行的同志快回家,而他不論多么晚,也要先到公司,向值夜的經理了解公司最近的情況,再到車間裡看看生產,見見工人。這也是他二十多年不變的做法。

李建華為何要如此勞苦?他解釋,一是企業在發展,每年都有投資項目,確實需要加班加點;二是企業有點名氣了,業務量大了,客戶多了,考察的人多了,正常上班前需要安排好很多事情。但更重要的是要訓練自己和隊伍的拼搏精神。他說:“華泰人不僅要有一身正氣,還要有鋼鐵意志。”

李建華擔任廠長不久,由於疲勞過度,李建華得了面部神經麻痹症。這種病不能說話,怕風怕寒,醫生要求他抓緊治療,好好休息,否則留下後遺症。李建華放心不下項目,再說他在當時也是“技術骨幹”,就堅持到一線指揮調度。為了防風防寒,他就戴上口罩。可是要說話怎么辦?他就寫“條子”,就這樣一直堅持了20多天,紙條也寫了厚厚一摞。直到機器裝運完畢,他沒休息一天。公司黨委副書記田居龍說,“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李總是這句話最好的證明。”

在1760紙機試車的節骨眼上,李建華的母親患了腦血栓,他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兩半,夜裡回家守著母親,天一亮就返回公司投入到工作中。李建華就這樣撐了二十多天,華泰的一位老同志心疼地說他:“建華,你非要把自己累死呀!”

“擔心對不住工人”

最使我驕傲的是華泰有一支積極向上、能拼能戰、默默奉獻的幹部職工隊伍,他們是華泰最珍貴的財富。在華泰,工人們與經營者、領導者共同享受著公司的價值成長。

華泰在1989年建立了第一座宿舍樓,在第一批入住戶中,有公司副總,有技術人員,有老職工,有剛結婚的青年工人,卻沒有李建華。

華泰職工的醫療、養老保險,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嚴格辦理的,公司從來沒有拖欠。李建華等公司領導人沒有額外的醫療費、商業保險。

華泰多年來有一條規定,工人工資保底不封頂,領導人工資不封頂也不保底。華泰現有職工4000餘人,2004年職工人均收入達1.65萬元,這在黃河三角洲上的一個鄉鎮裡是少見的。

在對高管層進行激勵的同時,兼顧工人收入增長的企業薪酬制度一直未能建立起來,已成為社會分配中的一個重大問題。華泰在確定公司高層薪酬的時候,有兩條主要參照標準:一是考慮公司業績增長情況,企業業績不增,管理層薪酬絕對不能提;二是考慮與公司職工收入比例限制,收入共同提高。2003年,華泰19名高級管理人員,除了三名獨立董事和一名在集團領取報酬外,15名高管總報酬為137.64萬元,人均9.176萬元,比工人人均收入高5.56倍,比國資委所強調的國企12.5倍標準還低50%。

橫向比較,2003年,山東53家上市公司(未作明確公告除外)高管總報酬為6466.03萬元,領取報酬的共619人,人均10.45萬元,華泰高層人均收入低於平均數額12.19%。而華泰的業績,無論是在山東,還是在全國造紙行業內,都是名列前茅的。比照目前企業家薪酬狀況,李建華的報酬即便提高几倍、甚至十幾倍,既有資格也不脫離“行情”。

華泰的職工不但與高層人員有著平等的人格尊嚴,有著共同享受公司成果的待遇,而且有著實實在在的參與公司治理的權利。

知情權———在華泰,企業的重大事項都要經過職代會討論研究,同時實施情況定期向職工通報。特別是公司的財務審計情況,公司一月一公布。

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公司實行經營、管理幹部民主評議制度,民主評議不合格率在40%以上的一律下崗,管理幹部過不了職工投票這一關的,是絕不會升職的。空出的崗位實行自由競爭,入選的第一關仍然是民主評議。

話語權和監督權———李建華始終以為,企業的各項制度如果不能接受職工的監督,就不能稱為科學和完善的制度,同時也難於真正落實。華泰職工的意見、建議等,可以以任何方式提交董事會和李建華。李建華特設的信箱是工人們與他交流的有效通道。大家信任李建華,心裡的話願意講給他聽。僅2003年這一年,李建華收到職工來信214封。

說到工人利益,李建華說:“多年以來,最使我驕傲的是華泰有一支積極向上,能拼能戰,默默奉獻的幹部職工隊伍,他們是華泰最珍貴的財富,總擔心對不住他們,誰又會對自己引以為豪的財富不倍加珍惜呢?”

“不下工夫學習就是失職”

不僅要以心血,還要以智慧培育華泰旺盛的生命力

夜深人靜,李建華辦公室的燈光不熄。處理完各種事務後,他像一個努力學習的國小生,每天晚上堅持用1-2個小時作“功課”,讀書,思考,記筆記。這一條,他依然死死地堅持了二十多年。

在李建華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一種厚厚的八開黑皮日記薄,這是李建華的學習、思考筆記,裡面記滿了關於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學習心得和對企業發展的思考。每本約4萬字,李建華平均每月要記滿一本,一年下來就有50多萬字。李建華堅持二十多年,總字數高達1000多萬字,這是何等的工夫!李建華笑說:看,不會喝酒的好處是大啊,醉醺醺的怎么學習?

李建華不僅要以心血,還要以智慧培育華泰旺盛的生命力。

華泰人均利稅連續十年保持行業第一,每股收益列同業上市公司之首,足以證明華泰的健康成長和內力之強。綜觀華泰的發展歷史,可明顯看出其發展戰略和投資決策的科學與遠見。

公司一直在兩條戰略軌道上穩健行駛:其一,專注造紙領域,致力做強做優;其二,致力於發展綠色環保生態紙業,走出一條根治污染和林、漿、紙一體化生產的道路。實踐證明,華泰的戰略定位不僅使公司走上了一條持續、健康的發展道路,而且代表了中國造紙業的方向。

華泰越來越強,越來越大。而李建華辦公室的燈光依然亮到很晚,他的“功課”一天都不會拉下。目前,已有百餘名各類專家加盟華泰,而李建華仍然認為,作為公司決策者之一,不下工夫學習就是自己的失職。

盡職盡責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

我所渴望的,就是做一個盡職盡責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華泰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目的就是讓職工們能吃上飯,有衣服穿,能過上好一點的日子。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吃穿已經不是問題,但李建華仍然在思考著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辦企業?華泰最後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企業?這個問題他提了二十多年。

李建華有著很獨特的目標,這就是華泰要培養出最好的人品,進而生產出最優質的產品,塑造出最具誠信度的企業品質,成為一個負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李建華沒有多少豪言壯語,而他真正實踐了自己的誓言———

“責任與生命相伴,盡職盡責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責任有多種,能夠盡到社會責任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我所渴望的,就是做一個盡職盡責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來源:上海證券報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