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起:中國招商行銷第一人

如果只看到他的“娃娃臉”,你可能覺得他像是一個畢業不久還略顯稚氣的大學生;而如果你觀察他的眼睛,那深邃的目光會讓你明白,這是一個自信、沉穩的企業掌門人。  

如果只瀏覽過他的一般介紹,你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個靠幾招聰明的創意賺點錢的小老闆的印象;而如果你現場聽他的演講,他那嚴謹的思維、大膽的創意,生動而豐富的語言表達會讓你由衷折服。

如果只參觀過他的公司,你可能認為他經營的只是一個並不上規模的普通的行銷企業;但如果你知道他的公司另有一個名字叫“中國招商之隊”時,你可能會被他的那種富有理想的精神力而深深震撼。

這就是李志起,一個今年剛滿30歲的中國行銷界領袖人物。8月底,在北京舉辦的首屆金鳳凰行銷獎暨中國招商行銷論壇期間,《亞洲資本》獨家專訪了本次活動的組委會主席,北京世紀福來傳播機構總經理、中國招商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志起。  


獨闖廣東:“標王愛多”背後的策劃人

1994年7月,李志起從中南大學畢業,分配的單位是湖南湘潭鋼鐵廠,一家典型的國有企業。剛滿20歲的他沒有端起這個安穩的“鐵飯碗”,而是揣著畢業證離開了湖南老家,踏上了去廣東的自謀職業之路。

李志起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南方人才報》。在作記者的日子裡,由於接觸了各行各業的很多精英人才,他的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創業衝動。不久,他做出了人生的第二個大膽決定:下海,到外資企業去鍛鍊。

他去的第一家企業叫香港有利電訊。這是位於珠海的一家從事個人電腦開發的大型港資企業,高峰時有3000多職員。李志起開始從一名小科員做起,幾年後,他很快成了公司總經理助理。

“我非常感謝這家公司,它讓我明白了什麼叫生產和管理。”李志起對記者說。

1997年,李志起被著名的廣東愛多電器公司老闆胡志標“挖”走,成了負責愛多行銷和策劃部門的得力幹將。不久,他和當今著名策劃人李清飛等一起,成功策劃了當年的愛多央視“標王”事件,為愛多節省了數千萬競標資金,使愛多一舉成名,成為中國當年最有影響力的家電名牌產品,並很快贏得了全國各地經銷商的青睞,和源源不斷的現金。

然而,正在大家還陶醉於成功的狂喜中時,不久,愛多老闆胡志標出事了,全國各地經銷商撤離了,愛多電器一夜之間從各地的商場消失了……

“我更感謝愛多,它使我明白了什麼叫品牌和行銷。”李志起說。

回憶起在企業任職的日子,李志起的目光時而閃著激動的亮光,時而陷入一片深深的暗淡。他總結說,正是下海之初就遭遇的大喜大悲,讓他體嘗了商海的酸甜苦辣,並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從而堅定了從商之路。

北京創業:“大健康產業”的廣告人

1998年8月,李志起來到了北京,和李清飛等一起創辦了21世紀福來公司,這是他的第三個影響終生的大膽選擇。

談起進京創業的起因,李志起對記者解釋說,在廣東企業尤其是愛多的經歷,使他看到了從事企業行銷策劃的巨大商機。但在廣東市場,因為這裡經濟開放比內地領先幾年,市場比較成熟,業界競爭激烈,個人創業空間有限。而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市場開放的步子還不夠快,選擇在這裡創業發展潛力較大。但創業初期卻是異常艱難的。

“我們開始就像一個公關公司,主要是幫公司搞發布會,請人吃飯喝酒,求記者發稿,弄得非常疲憊,還賺不到多少錢。”李志起回憶起那段時間用了“不堪回首”的詞語。

這家名為21世紀福來的公司,本來希望在2000年新世紀來臨時可以“福來”,但實際上,1998年來京後直到2000年底,整個公司都沒有擺脫艱難困境。在公司內部的“作戰史”上,我們看到的只有華龍面“今麥郎”一個有實際價值的案例。

這種狀況在2001年開始有了轉機。這年3月,21世紀福來公司和北京晨報社達成戰略合作夥伴,聯合推出《健康周刊》,由福來公司負責內容和經營。這一舉措,為福來公司找到了全新的市場定位:大健康產業,從事醫藥、保健、美容和日化等領域的廣告代理。不久,康爾壽減肥茶、可采眼貼膜、蘆薈排毒膠囊、再清椿智慧型美容面具、靚妃化妝品和亞鳳祛斑膏等產品,先後成為世紀福來代理的成功品牌,福來公司一舉成為業界著名的大健康產業著名廣告代理商。北京廣播電視報、北京青年報等也成了福來公司的合作夥伴。

然而,業務的增加和知名度的提高,似乎並沒有給福來公司帶來多少實際財富,相反,因為業務太多,福來公司需要為客戶承擔的前期墊資急劇增加,不但占用了公司的流動資金,而且還面臨著合作單位經常催要欠款的難堪。

李志起講了一個2001年底的故事:年關將到,報社催賬,而武漢、天津和廣東的客戶所欠的100多萬元廣告款遲遲不到,自己公司賬上只有幾萬元,連支付員工工資都不夠。於是,他只好親自到三地,一家一家的討賬。因為錢少,只能住30元一天的招待所,吃最便宜的飯菜。最困難的是在武漢,一連三天都見不到那家還有點名氣的欠款企業老闆,第四天老闆露面後竟然說:“我比你們還困難呢”。李志起只好半是懇求半是威脅說:“你們是有名的大企業,一二十萬元對你們算不了什麼,可對我們小公司卻是致命的。如果你不還款,我今年春節只好住你家了,因為我沒法回北京了。”

到這裡,天生一副笑佛面孔的李志起眼圈有點紅了。他告訴記者,為了追要那筆欠款,他還在武漢打聽到了那家企業老闆的家,真的準備了討不回款就住人家裡的打算。

“我那時的精神都快崩潰了!”李志起說:“一年下來,不但沒賺到多少現金,還欠了報社不少錢。而且,經常陪人喝酒吃飯拉廣告,身體也搞垮了!”

他還告訴記者,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得了一個病,就是每到星期四晚上就失眠,因為星期五要完成合作報社的廣告版,而常常在星期四還沒有敲定,就意味著這筆廣告費用要自己承擔。這個“星期四病”持續了一年多時間,直到2002年公司轉型並取得成功後才好轉。

大膽轉型:打造“中國招商之隊”

2002年春季的一天,李志起帶著公司的幾名員工來到了北京青龍峽。他們不是為了觀賞這裡的美麗風景,而是要檢驗一下,自己還有多少勇氣去面對困難和危險。於是他們選擇了最具挑戰性的危險運動——蹦極。

讓他自己沒有想到的是,在那80米高的山岩上,面對著下面深不見底的湖水。他帶頭第一個跳了下去,儘管在空中震盪時感覺“五臟六腑都被掏空了”,但他還是沒有驚慌失措。在他的影響下,公司員工包括女同事都完成了這次蹦極運動。而事後大家一致認為,只有他在空中顯得最鎮定,姿勢最標準。

經過這次歷險運動,李志起開始變得重新振作起來,而且很快,他對公司發展戰略作出了重大調整:從廣告代理轉為招商行銷。即不再僅僅從事企業及產品的廣告代理,主要業務是為企業建立經銷商資源渠道。

確立了這個新的定位後,李志起和他的福來公司迅速展開了實戰演習。江蘇鳳凰集團旗下的鳳凰制水公司的新產品行銷成為第一個重頭仗。

這是一家從事直飲機生產的企業,用於倡導新一代健康飲水。由於該公司在全國影響並不大,直飲機也不為一般人所了解。所以,對企業來講,如何迅速打開市場,最急迫的事情是快速建立全國經銷商網路;對經銷商來說,最急迫的是先讓消費者了解這個新的產品;而對消費者來說,最關鍵的是要了解新產品的實效。如何在短期內解決這些問題呢?21世紀福來首先採取“借船出海”手段,在全國重點媒體發布輿論,提出了“第三代飲水革命”已經來臨的強音,介紹了直飲機對比傳統自來水和桶裝水的明顯優勢,為啟動市場造勢。接著,福來公司為鳳凰制水設計了無錫“市場樣板”,利用太湖污染嚴重,在梅雨季節“藍藻水污染”即將到來時,在無錫市展開大型現場演示、市民品嘗體驗活動,同時發動當地媒體進行報導和討論,在整個無錫引起市民空前關注,鳳凰直飲機很快走進千家萬戶。從而使當地的經銷商得到了巨大的收益。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打開全國市場,福來公司在無錫發起舉辦了“全國城鎮居民健康飲水示範研討會”,邀請了國家建設部、衛生部、中國消費者協會等機構的官員和學者,對整箇中國飲用水現狀和前景作了分析,肯定了直飲機市場的美好前景,引起參會的全國各地水業經銷商極大興趣。會後,各地經銷商紛紛簽約,鳳凰直飲機迅速走入全國市場。

同樣的手段,福來公司又策劃了美美減肥片、珍妮雅美體內衣、華佛膠囊和健民關節風痛丸等產品。每一次都為企業帶來眾多的經銷商,也為經銷商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李志起把福來公司的做法進行了理論總結,在2002年提出了“5+1招商行銷模式”:“5”包括一個可以複製的樣板市場、一次成功的新聞傳播、一場大型的公關活動、一本有殺傷力的招商手冊和一部有震撼力的電視廣告;“1”就是正確的定位。後來,在進一步招商行銷實踐中,李志起又提出了“X+1模式”:即找到企業及產品最核心的競爭力“1”,再綜合運用其他行銷手段進行招商推廣。

李志起向記者介紹了兩個“X+1模式”的案例:吉林某製藥企業的藥品和貴州一家企業的保健品,都是在充分挖掘其核心競爭力後,在這上面作足了文章,再附以其他招商活動,結果沒有花費多少廣告費,卻為企業贏來了全國各地的經銷商。

有了這些實戰經驗,又有了獨特的理論建樹,李志起終於發現了自己和公司的最大優勢和價值,堅定了走招商行銷的路子。而且,為了進一步總結經驗,他又成立了一個具有學術色彩的機構——中國招商研究院。為了更好的進行實戰鍛鍊,他還給自己的公司起了一個非常氣派的新名字——中國招商之隊,意即“中國第一支專業招商實戰行銷服務團隊”。

招商行銷:創立“中國特色行銷理論”

“招商行銷,對很多人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

李志起對記者說,招商對企業家來說並不陌生,但是招商加行銷這個組合的名稱,目前大家還很少聽說過。實際上,這幾年招商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最關心的話題,也是成為最活躍的行銷活動和現象。過去,招商主要是在藥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領域,現在已經大量進入手機、汽車、服裝、電腦等領域。第二個現象是,現在中國出現越來越火爆的諸多招商媒體。第三個現象,有一大批行銷諮詢公司從傳統的業務轉型為招商服務公司。

招商為何如此火?李志起認為,第一,招商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完成行銷致勝和行銷升級的核武器;第二個原因,是渠道和終端極端複雜和混亂。無數個商家在跟經銷商打架,這種情況下我們難以完成分銷;第三,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既缺錢、缺人,還缺經驗,難以完成自己的全部行銷動作,被迫選擇招商行銷,從而實現自己的擴張、發展和壯大。

然而,為何沒有人把招商叫做行銷活動?李志起說,主要是受西方行銷理論的影響。因為西方行銷學著作里沒有“招商行銷”這個詞。而我們中國的行銷策劃公司是以西方行銷經典理論為最高宗旨的。在這種背景下,李志起提出了“招商是企業的第一次行銷”的著名論斷。在此基礎上,他又進一步提出了“中國特色行銷理論”。

他分析,西方行銷學是在西方的社會、經濟和法律制度下形成的,很多內容和中國的實際情況差距很大,不能一味照搬。比如品牌行銷、關係行銷、資料庫行銷、定位行銷等,那些行銷思想離我們至少還有三十年到五十年的差距,我們如果提前運用這些思想和技巧的話,會讓我們的行銷陷入陷阱。比如定位行銷思想產生於美國70年代中期,我們現在中國的市場發展水平,只相當於美國50年代,這中間有20年的代溝是不可跨越的。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後發優勢,比如這個招商行銷,就是中國人發現用西方的行銷分銷思想,沒有辦法完成第一次行銷時,我們只有回頭鍛造自己的理論——這就是招商行銷。

“這個詞會寫進中國行銷史的,我相信在中國行銷史上還會有一系列中國特色的辭彙產生”。李志起說這話時,語速緩慢吐字清晰,目光深沉神情肅然。

來源:搜狐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