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融資上億隻是“芝麻”?

不能為了融資而融資,也不能為了上市而上市。不用刻意追求資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做投資者感興趣的項目,就是故意躲著資本,它也會眷顧你的。

三年前的一天,馬雲面前的一個日本企業家似乎顯得心事重重。此時的馬雲正在全世界到處跑,忙著阿里巴巴公司的生意,也忙著結交更多的朋友。

日本人說:“我的生意做的不是很好。”

馬雲隨即關切地問到:“那你現在能做多少錢?”

“兩百億美元。”日本人答道。

馬雲大腦一暈:“兩百億美元還不算好?”

……

2004年2月,馬雲在阿里巴巴私募融資8200萬美元後表示:連一億美元都沒做到,我們甚至連“芝麻”也沒做到,所以現在的錢都是零花錢。

業界愕然。

……

私募了多少錢

馬雲正在廣州馬不停蹄地繼續講課,他的心情平靜,一點也不像剛剛離開北京的那場轟動一時的融資新聞發布會——阿里巴巴私募融資8200萬美元,成就中國網際網路史上規模最大的融資案例。然而他的腦海里也時不時閃現出眾人的疑惑目光:阿里巴巴怎么融了那么多錢?贏利模式是什麼?怎么還不上市?馬雲的個人財富是多少?馬雲似乎很低調,連這次私募的訊息都是延期半年多才發布的,但果真如此嗎?

他在各個網站都需要融資的時候反而和投資者說:“阿里巴巴不缺錢!”結果引起了投資者濃厚興趣,主動向他拋出橄欖枝。現在面對媒體,他卻以近乎隱身的方式保持著神秘感,反而成為媒體的焦點。他的一句話曾經引起了業界轟動,也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用在他的身上最為合適。馬雲對私募融資8200萬美元的回答是:跟國外上百億美元營業額的大公司相比,我們連一個億美元都沒做到,我們叫做花生,甚至連花生都不是。今天阿里巴巴連綠豆也沒做到,甚至連芝麻也沒做到,所以現在的錢都是零花錢。上億元的投資竟然被馬雲描述為零花錢,引起業界對阿里巴巴的無限遐想與無窮猜測:《阿里巴巴》電影中的一聲“芝麻開門”撬開了擁有無數寶藏的神秘洞穴,阿里巴巴公司的8200萬美元的“芝麻錢”又將開啟多少財富?

阿里巴巴正式註冊公司是1999年9月,10月即完成第一輪投資500萬美元,三個月以後又獲得以日本軟銀為首的幾家公司的2000萬美元投資。在2001年的年底和2002年年年初,阿里巴巴由於發展戰略需要,從日本的一個戰略投資者又“象徵性”地融資500萬美元,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在獲得8200萬美元之前一共融到3000萬美元。而此次私募之後,公司管理層和員工第一大股東繼續保持第一大股東的地位,軟銀還繼續保持第二大股東的地位。馬雲認為,我們也不允許任何一個股東或者任何一方投資者控制這個公司,公司有一千多號員工都有股票。

暫時的迷團——如何賺錢

中國中小企業總數超過1300萬家,國外數量更大。2005年,阿里巴巴將在歐洲、東南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設立分公司,並在當地招聘員工。到2004年底,阿里巴巴員工已經超過1800人。而今年,阿里巴巴計畫把員工擴張至3000人。從創立到2001年12月27日,阿里巴巴成為全球首個達到100萬註冊會員的B2B電子商務網站,會員分布202個國家和地區,並每天以3000-4000名新會員的速度激增。

與中國所有的網際網路用戶一樣,當初他們都是免費會員,但經過一次次的與客戶交流、調查,阿里巴巴發現有87%的企業最擔心的問題是誠信,於是於2002年3月全面推行“誠信通”服務,將免費會員帶入收費會員等級,獲得質的突破。2002年9月,阿里巴巴進而推出“中國供應商”的服務。會員可以分享50萬海外買家和進出口商,阿里巴巴幫助中國企業出口。企業想做國際貿易,則幫他在阿里巴巴國際網站推廣,服務費從2萬元到6萬元,一路提價。2003年結束時,阿里巴巴報告全年完成的現金利潤超過一個億。據悉,在所有收入中,主要來源是“中國供應商”會員服務費和“誠信通”會員服務費,前者占70%的收入,“誠信通”的收入占到20%多,其他為廣告收入,2%-3%。主要收入60%來自出口,40%來自於國內貿易。

但馬雲否認阿里巴巴服務費的收費模式是未來的贏利模式,他稱這些只是零花錢而已,只是真正贏利的基礎,所以阿里巴巴的真正模式可能三五年以後才能出來,跟整箇中國電子商務和世界電子商務掛鈎。但馬雲也並不願意透露哪怕是細枝末節,而是把疑問拋給了上市之後,因為那時的贏利模式將不得不非常透明。

眾人的疑問——何時上市

但私募了上億美元的阿里巴巴在常人眼裡早該上市了,為何馬雲這么沉得住氣?難道是阿里巴巴並不缺錢,上市不是它的目標。馬雲再次把疑問拋給了“我要創建一家偉大的公司”,稱不要花時間在上市上,要花時間在創建一家強大的企業上。“一個偉大的公司不需要賺錢,但是光會賺錢的公司不是一個偉大的企業,這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永遠不把賺錢作為第一目標。”讓所有人都聽得更加一頭霧水。

神秘的阿里巴巴總是時不時地給業界帶來驚喜和懸念,直到最近,阿里巴巴又有了大動作:雅虎將其在華所有業務盡數轉讓阿里巴巴,同時再加上10億美元,置換阿里巴巴35%股權。這些業務包括,雅虎中國、3721所有業務、一拍網等。但這一行動再次引起了業界的爭論,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運作,那么幾年後到底是誰收購了誰?在業務層面,電子商務對於雅虎並非擅長,也不是未來的方向;擅長B2B的阿里巴巴收購門戶雅虎中國有什麼用?阿里巴巴到底能否把雅虎中國做好呢?現在是否還是馬雲在掌握阿里巴巴的未來?

中國概念股

雖然阿里巴巴還沒有上市,但它一樣瞄準的是納斯達克。在納斯達克市場上,“科技網路股”幾乎是“中國概念股”的代名詞。由於國內資本市場在網際網路發展的十年間始終未向網際網路業開放,納斯達克仍是新生的網際網路公司上市融資的唯一出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18家國內公司中,有14家為科技網路公司。納斯達克新一任中國區首席代表表示,未來一年會有20家中國公司赴納斯達克上市,但是上市公司將不再局限於網路股。

來源:中國計算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