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母校(二)中學——谷山中學

1989年,我到谷山中學讀書。

說起進入中學,還有一段故事。大概是1987年開始,國小五年制改為六年制,五年級沒有考上國中的,就再讀一個六年級,我姐姐的學習成績不太好,又提前入學,不滿6歲就讀一年級了,當時爸爸想讓她再讀一年六年級的,但是,她的班主任老師說她的學習沒有問題,爸爸才讓她去上中學的,可是,上中學以後,姐姐的數學老是不及格,爸爸很是著急也很後悔。

1988年,中學招生沒有招滿,就準備從我們這一批正在讀五年級的學生中擇優錄取一批學生進中學,暑假裡,在南西中心國小開了一個補習班,由全鄉各所國小選派2——3個成績優秀的學生去學習,我還記得,我們班選了我、余燦雲、張偉芝三個同學去了。中心國小離我家很遠,走小路都要四十幾分鐘,要翻過一座小山,還要經過好幾個村莊,騎腳踏車走大路也很遠,大概也要半個小時,所以我經常走小路去上學。離家遠的同學中午都不回家,早上就帶了午飯在學校吃。當時是暑假,天氣很熱,飯菜很容易變餿,我們一般是早上起床煮好飯,裝在搪瓷缸里,帶的菜以醃製菜為主,還有辣椒蘿蔔或者腐乳,最好的就是煎一個荷包蛋,中午都是吃冷飯冷菜。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有個叫吳青山的同學,下午放學經常會踩腳踏車送我回家。學習結束後,我以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了中學,但是,爸爸擔心姐姐的經歷在我身上重現,堅持要我再讀一年六年級。我去桑梓國小報導,換了一個新班主任,我向她說明,因為去上補習班了,每天都有作業,所以沒有做暑假作業,她很嚴厲地說,必須憑完成好的暑假作業來報導。我覺得很委屈,回家就哭了,跟爸爸說,我要去上中學,可爸爸堅決不同意,也不肯去跟新的班主任老師說明情況。我只好乖乖地在家寫作業,一個下午,就把一本厚厚的暑假作業全都做完了。

就這樣,我1989年才上中學,學校坐落在一個山谷里,沒有圍牆,不管學生從哪個方向來學校,都得翻過山坡,才能到達學校,是名副其實的山裡中學。學校離家大約3公里路,我學會了騎腳踏車,但是習慣了走路上學,譚小翠經過我家時,經常會在家對面的馬路上喊我的名字,我們雖然不在一個班,還是經常一起上學、放學。因此,我們一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報到時,每個學生都要交米,中午由食堂蒸熟,中午吃熱飯和自己從家裡帶來的菜。由於我和姐姐每天早上都要帶菜,媽媽覺得太麻煩,當時,我爸爸在學校擔任副校長,媽媽埋怨爸爸從來不曉得照顧一下兩個女兒,一個學期之後,我和姐姐都到學校的食堂和老師們一起吃飯。

我就讀的48班是個教師子弟班,有我、葉琴、李珊三個教師子弟,現在想一想,當時吳老師的壓力一定挺大的。我在學校的成績一直很優秀,當時,我們的考試都是打分數,而且要排名的,期末考試會在全年級排名,我的成績一直很優秀,總是排著前三名,大部分時候都是第一名。學習並不是一件累人的事情,也沒有什麼壓力,爸爸媽媽從來不檢查我的作業,晚上還不準我晚睡,總是催我早點睡覺。有一門學科是令我頭痛的,我的地理學得很差,還有幾次不及格的經歷。碰到選擇題,我只好用抓鬮的辦法來選答案。爸爸警告我,初二地理參加會考,會考不及格,中學不能畢業,所以地理成績必須過關。初二的第二學期,我把複習的主要經歷都花在了背誦枯燥難懂的地理複習資料上,終於考了九十幾分。學習其他學科,對我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所以都沒有留下什麼深刻印象。最記得的是,我們當時有個團員活動,我們班聯繫了一個五保戶,每周末都輪流到五保戶家裡做勞動。我們聯繫了住在我們村的五保戶賀五娭毑,每周派一個小組去她家,我是班長,所以每周都去,我們幫她挑水,打掃衛生,還清理了下水溝。有一次,她說,她有個困難,就是每年要到本隊的各家各戶家裡去要糧食,有些人家還不肯給,希望我們幫她想辦法解決。我們去請教班主任吳老師,他說可以寫信到鄉政府,直接交給鄉長,我們還真的這么做了,那個熊鄉長第二天就到了我們村上,村長後來跟我媽媽說,一看信就曉得是哪個寫的。

讀中學時,我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每次寫作文或者參加作文比賽,我總能從自己的日記里找到素材,所以基本不寫作文草稿。初二那年,《國中生》雜誌舉行“身邊的雷鋒”徵文比賽,我居然得了一個一等獎,作文還發表了。當時,許多中學生手中都有這本雜誌,所以,我還交了很多筆友。我記得,我還得到了我人生的第一筆30元稿費。

我讀初三時,爸爸當校長了,當時,他念叨得最多的就是,流失的學生真多啊!我們進中學時,有三個班的學生,每個班有五十來個學生,到初三時,就只有兩個班的學生了,學校便根據初二的期末考試成績對我們重新分班,我還記得,我是第一名,分在48班,第二名、第三名,分在47名,第四名、第五名,又分到48班,就這樣分下去,每個班也只有四十幾個學生。由於重新分班,原來的46班沒有了,原來的班級的同學基本上打亂了,大家又有了新的同學,譚小翠終於又和我同班了。而原來的46班的同學深愛著自己的班主任,對新的班主任有很深的牴觸情緒。初三的學習也談不上很緊張,假期里稍微補了一點課,每個月都有一次月考,把每個同學的各科成績、總成績、全年級排名情況都寫在兩個教室之間的黑板上。我的爸爸經常親自做這項工作,粉筆字寫得工工整整,我的成績依然排在前三名,我想:他每次寫到自己的女兒的名字和成績時,心裡應該是很高興的吧!

讀初三時,有部分離家遠的學生申請住校,其實就是住在老師家裡,請老師輔導學習。爸爸當時也有一間辦公室兼臥室在學校里,每當不想回家時,我就會跟爸爸說一聲,睡在他的房間裡。其實晚上也沒有搞什麼學習,主要是想和一些朋友在一起玩,我、譚小翠、譚春艷幾個人,玩過一個遊戲,把自己喜歡的男孩子的名字寫在紙條上,揉成紙團,再抓鬮,看誰能抓到自己喜歡的那個人。

初三挺好玩的,大家經常串門,玩得要好的同學從這個家裡走到那個家裡,一兩個人走著走著成為十幾個人,到月亮島野炊很多次,到同學家裡吃飯很多次,有時候玩得太晚,就在同學家裡住下來。那時家裡也沒有電話,父母對我們也挺放心的,玩過幾天再回家是常有的事情。

我畢業之後,家裡還搬到學校住過幾年,就在大禮堂後面的一排房子,一共三間,我還在禮堂里教李芳芳、吳靜幾個教師子弟跳《阿拉木汗》、《黃鸝與蝸牛》……

同樣因為拆遷,學校的山谷都化為了平地,四周全是新建的樓盤:長沙玫瑰園、東方明珠、臥龍灣……谷山中學被拆掉重建,原來的建築全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新教學樓、辦公樓、宿舍樓,去年,學校換了校名,每次回娘家去,都要經過“湖南師大附中星城實驗中學”,那是我曾經的母校,或者,只是我母校的舊址,因為我的母校已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