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一個偶然的下午,意外得來休息時間,去了超市,在一個零亂的書堆,寫著“10.80元一斤”不禁感慨:現在無紙化的信息年代,人們看這種原始的紙書的本不多,加上近幾年書價瘋漲,人們更是敬而遠之,這樣的折價怕是超市的無奈,也是書們的無奈吧。

從小我就喜歡看書,小時候一本2.8元的《一千零一夜》已經算是奢侈了,家裡我和妹妹兩個孩子上學,不富裕,大多是看錶姐的,暑假時就喜歡上表姐家,她是獨女,爺爺奶奶又在上海,條件自然好得多,家裡有許多書《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葫蘆兄弟》、《安徒生童話》。。。。那些書大多是手繪圖的,色彩比較豐富,每次去都抱著書從早看到晚,小時候我的童話世界就在書里,有漂亮的美人魚、幸運的灰姑娘、還有優美歌聲的夜鶯,本領非常的葫蘆七兄弟。

等上了國小,特別喜歡語文書,(那時候只有語文和數學兩課)因為上面有許多故事,有英雄人物、有傳奇故事、有唐詩宋詞,每次新學期一發書,我迫不及待地把課本從頭到尾看完,天天晚上放學也看,老師講的時候我更認真的聽老師講字句的意思,每次考試的時候我都腦子裡有一本書,了如指掌的一一答題,上了國小三年級的時候,開始寫作文了,爸爸就會開學的時候給我錢去書店買作文書一本作文書要5-6塊錢,那時候只有是有書看都開心得不得了,很是認真的看,一個字一個字的去揣摩,這也可能是我喜歡上寫作文的原因,家裡的作文書越來越多,好詞好句,信手揀來,三年級我的作文已是全校的範文了,在工作以前我都一直熱愛著文學和寫作。

上了中學,同學多了,接觸各種各樣的書的機會就多了,自己也有了零花錢,在一次學校建立“圖書角”的活動時,我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我的第一本所謂的閒書,(家裡人只讓買學習有關的書,其他不關學習的書,一律視為閒書)那本書的名字我一直記得《陶威爾教授的頭顱》,是個科幻故事,從裡面我看到了科學家的瘋狂和人性的貪婪,更多的是超先的科技構想,讓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科幻小說,迷上了ufo,於是我將課間零食的錢(那時都有兩節課下吃麵包的習慣)都省下來,動員妹妹將家裡老爸的酒瓶賣了,這樣我就有錢買我的科幻小說了,記得那時一本雜誌好像是6塊錢。還從課本里喜歡上了魯迅,喜歡上了朱自清,於是我將一本的愛好又投入到散文上,有時可以從圖書室借到一兩本,更多是藉口老師要寫散文,和家裡人要錢去買,那時的大人們,老師的話就是聖旨,於是一學期可以買個一兩本,從書店出來在公車上就讀了起來,幾次都是過了站,再從底站坐回來。感受朱自清的細膩,傳染魯迅的直白,後來去了一次魯迅的故居,見到三味書屋和白草堂,樓上的小書房更是書香四溢,仿佛仍有人在子夜時分挑燈夜讀,任由窗外雨打芭蕉的喧鬧。

再後來上學,和宿舍的舍友們一起看席娟,可我總是看得很慢,因為我總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看,有時再回頭體會寫得好的地方,所以常常被大家笑的,碰到好的作品,我常是因為看得太久,借的錢超過了抻金的錢,乾脆留了下來,權當買下來,慢慢看。看言情小說沒多久就覺得都差不多,從班上男生那得到一本武俠,發現快意江湖實在是件灑脫的事。

工作後,自己有了一份收入,更喜歡看書,漫畫、小說、時政、管理、人文、詩經、甚至周易風水,看得很雜,書越看越多,發現書價也越來越瘋,一本書20-50,從好幾年前有了mp4起,就再也不買書看了,看txt電子書,網上什麼都有,下下來,隨時隨地都可以看,還不用花錢。

懷孕時,有時間了,就慢慢拿起書來,漸漸的又找回了看書時的安靜心情。(此處還有幾十字沒寫完)

近來看《菜根譚》,感悟良多!

本以為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修得了一些涵養,聽培訓課,聽有名之士的見解,太多到最後卻是同樣的道理,沒有新意,都是將一些世人都知道的道理加上包裝展示在不同的案例里。。(此處還有幾十字沒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