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材,該如何做人?

中國自古就有人發出“做人難,難做人”的感慨,也不乏經常能感受“先做人,後做事”的領悟。可見,做人不是個小問題,而是大問題,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

人來一世,無外乎兩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做人固然沒有一定的法則和標準,但它存在一定的通則,一定有它的技巧與規律。這裡只能說些小道理,大提示。

毛澤東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拿破崙也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些名人偉人之所以被稱為名人偉人,我想其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學會了做人!做人難,實不假,但說起難做人,那么就不然了。做一個真正的人,無非做到真善美而已,這裡說“而已”意思是說做人實不難,做好人也非難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介於儒家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和當時享有的社會地位,我們不難想像:擁有如此顯赫的地位的聖人,他也有過錯的地方。但是又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此句恰好有力的抨擊了那些整天嗚呼哀哉散布做人難的謊言了。這不也是一個做人的啟示么?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這也就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古人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現在聽起這話感覺是不是太迂腐了些?其實不然,我們不妨放下一些無謂的偏見屏氣靜心來揣摩一下其中深刻的做人之理。中華自古就以燦爛的文化著稱。而這淵源流長的文化就來自於這看似有些迂腐的真理里。試看今日天下,有何人可以稱之為“聖人”。有何人懂得真正的“感恩”。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是出自感恩而發自肺腑的宣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是出自感恩而發自內心的教誨。學會知恩,學會感恩。你就是朦朧的人了!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這是古聖人孔夫子的平明之理。想做真正的人,行走世界“誠信”必不可少。假想,倘若世界喪失了誠信,那么將會是怎樣的?欺詐橫行?爾虞我乍?不,不止這些或許更糟糕些。我們無法想像一個幾十億人口的世界中不存在誠信的後果。我們存在於社會之中,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只有我們彼此誠信才能構建一個可以稱為社會的一個生存空間。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想成材,必先做人。這也是先做人,後做事的通譯,我們知道,人不幸而心達,則也是幸福之人。內以睦,處外以義,檢身以正,交際以誠,行己之道至矣。則是做人的升華,盡進成材的先保。

“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曾經囑咐過我們的話。我們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因憂患國難而投汨羅江;童稚時的孔融將最大最好的梨讓給長輩的動人故事耳熟能詳;《周易》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國語》中道:“唯厚德者能受多福。”,這一切都體現了中國人崇尚美德的傳統。

“位卑未敢忘國憂”,讓我們秉承中華的美德,揚著成才報國的理想之帆,迎著祖國光輝燦爛的明天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