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徵文:數點梅花天地心

邵武一中高二14:呂妍鈺 指導老師:陳林靜 閱讀,在百度百科裡的解釋是“一種從文字,圖片等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在我看來,閱讀遠不只是這樣。閱讀應該是靈魂與靈魂的對話。每一部書,每一行文字,甚至每一個標點裡都住著作者的靈魂。這些靈魂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但它們都存在於作者用文字構築的精神世界裡,等待來自世俗的靈魂與它們對話,使它們能夠永遠活在書里,並帶著這部書永遠活下去。  不是所有的書都能被稱作經典。經典是充滿生命力的,它們能夠在每一個時代被不同的人理解,且對這個時代產生不同的影響。它們時時刻刻接收與它們對話的靈魂帶來的信息,汲取這些信息的價值作為生命的養分,卻從來沒有表現出與這個時代相稱的特性,好像它們一直都是凌駕於世俗之上的,但一旦有讀者的靈魂走進它們,它們便能精準地解讀出這個時代的玄機,這才是經典。一部書是否可以稱得上是經典,不只是取決於這部書本身的價值,讀者對這部書的感悟亦能決定它的地位。如果一部經典只有一種讀法,給予讀者的感悟只有一種,那么我要懷疑它作為經典的價值。就像一個學者只會用一種方法閱讀,那么我同樣要懷疑他學者身份的真實性與合理性。作為一部經典,它的讀者可以不多,但它之於讀者的閱讀角度和感悟斷不能少。所以說,每一部經典,都是書籍本身與讀者相輔相成的結果。  這世上的書籍千萬種,再有能力的讀者也不可能讀完每一本書。所以在閱讀時需要選擇與取捨。選擇的方式要因人而異。單從我來說,我比較認同胡適的閱讀方式——博採眾家。在對各類書籍廣泛涉獵後找到自己心儀的書目,但並不是從今以後唯讀心中所屬。我會將有幸接觸到的書籍分類,喜歡的詳讀,不喜歡的略讀。我們可以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閱讀上,可我們並沒有那么多時間。所以擁有一個詳略得當的閱讀方式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這裡順便提一下,在我心中評估喜歡與不喜歡的標準是我的感悟深淺。能夠讓我產生共鳴或心生感悟的,我把它稱作“喜歡”,讀完後如水中著鹽般沒有留下一絲痕跡的,我定義為“不喜歡”。無論是我喜歡的或不喜歡的,我都從不否認它們的內涵和價值。至於它們是否是經典,這需交予時間來判定。  不管是閱讀哪一類書,都應懷著尊敬的心。我所說的尊敬,不是一味逢迎,一味認同,而是在閱讀中思考,思考你認為值得思考的地方,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在心裡為這部書打一個分數。一部經典,是經受得起世俗的批判的。一個好讀者,是有膽量批判經典的。但無論你對這部書的評價是好是壞,都應該先思考再下定論。思考,是對書的尊重。在文章的開頭我說過,我認為的閱讀是靈魂與靈魂的對話。而只有思考才能讓讀者的靈魂走進書籍,走進書中描繪的時代,走進作者珍藏在書里的靈魂,領略作者撰寫時經歷的風雲變幻,領悟作者提筆停著間的思緒跌宕。當你真的能夠透過短短几行文字看到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的愛恨情仇,你才不枉翻開了這本書。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所以每一個人閱讀時看到的畫面是不同的,但都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一部經典之所以能夠活下去,亦是因為讀者千百年來孜孜不倦地思考。  “閱讀”這個詞,對於每個人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含義里又有不同的關於閱讀的標準。但我想,在這樣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閱讀目的是一樣的——透過最質樸的文字,回歸最初的自己,暫時逃離世俗喧囂,在筆墨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找尋讀書的樂趣。 那么就用心閱讀吧。正如翁森說的那樣,“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