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1卷高考滿分作文: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為了促進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的需要,鼓勵廣大作者積極投身教育事業的研究,總結教育實踐中的先進經驗,探討現代教育的規律,促進教育先進經驗在全國範圍內的廣泛深入的交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寫給媽媽的一封信滿分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優秀作文】

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媽媽:

你送我到學校門口,我順著人流走進考場,沒有回望,我能夠想像你眼神里複雜的情緒,我想我還是走得淡定一點吧。

可是,眼前的漫畫卻讓我思緒翻滾。

一個孩子第一次考試100分,臉上一個吻印,第二次考了98分,臉上一個掌痕;另一個孩子第一次考試55分,臉上一個掌痕,第二次考試61分,臉上一個吻印。

我想的是,第三次呢?第四次呢?只要分數有波動,孩子的待遇就有波動。按通常意義,第一個小孩是優生吧,第二個算是很普通的學生吧,可是全都生活在被分數控制的世界裡,悲喜交替,無處可逃。

我有些不安,媽媽,那個對孩子又打又親的人是誰呢?她可能是你嗎?她正是你對吧?求學12年,你沒少親我,也沒少罵我,有時甚至“啪啪啪”!你引用我老師的話說我“要成為優質的做題機器”,可是我的老師總會接著說“更要成為優質的人”啊。

可是媽媽,你似乎簡單了些,在陪伴我的路上,你的眼裡似乎只有我的分數了,仿佛那就是我整個人的價值體現。是的,我從小就會讀書,就會考試,就是你昂首挺立笑傲江湖的“資本”;是的我知道好成績的意義,它會讓我更受寵愛和欣賞,它會讓你更有成就和尊嚴,它會改寫我們家的處境和命運,它會讓我更便捷地獲得人世間物質和精神的享受……諸如此類。

可是,長大後目睹你因此而生的悲喜,我常常覺得是那么遙遠。你呢?你有沒有發現我越來越長的睫毛下,有更多的委屈?有沒有發現我越走越快的腳步里,有更多的趔趄?你可知道,我會夜半,無言獨上西樓,看月色如鉤?你可知道,我會斷鴻聲里,欄桿拍遍,嘆“無人會,登臨意”?有時候竟至怒髮衝冠,仰天長嘯?甚或“長太息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你一直告訴我你愛我如命,所以我聽話,我聽你的話,不問他事,不貪享樂,不玩手機,不打排球,不彈我好的吉他,不看我愛的武俠……我力求考得高一點再高一點,可是卷面有難有易,精神有奮有頹,也有失誤比別人考得低的時候,還有命運捉弄人的時候。

記得初二下學期期中考數學,120分我考了86分,回家後告訴你你臉色立變,不只是你,我爸他讓我跪下思過,我不跪他一個巴掌甩過來,我一下趴到地上,那夜我跪了兩個小時,可是第二天老師告訴你說少加了我30分,加上我還是全年級第一,回到家你一把摟過我親了又親,可是我的小小的心冰冰涼涼。媽媽,我無法承受,這是我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你知道嗎?

我曾試著與你們溝通可是無效,我羨慕我的同桌李某某,他成績平平可是說起父母卻眉飛色舞,我更羨慕那些書里知道的大師和他們的孩子。魯迅讓他的兒子周海嬰“完全的解放”,“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拂逆他的喜愛”;梁啓超對他的女兒說“未能立進大學有什麼要緊”說“天下事儘自己力量去做便是天下第一等人物”;梁培寬追憶父親梁漱溟時說父親的教育是“信任且開放式的”,有一次他考了59分,他拿著補考通知書給父親看,父親只一眼就還給兒子,那意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這些小孩受了信任與激勵,後來都有了出息。媽媽,你可知道我羨慕他們?

3個月前,百日誓師之後,一天下午放學,學校廣播裡傳來朴樹的歌:“當你仍然還在幻想/你的明天,它會好嗎?還是更爛/對我而言,是另一天/我曾經毀了我的一切,只想永遠地離開/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無法自拔/我曾經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絕望著渴望著,也哭也笑也平凡著……”我越走越慢,走到校門口突然淚奔,那天我索性在湖邊哭得昏天黑地像一個英雄,哭完我安靜地回到教室晚自習。媽媽,這是你不知道的。

有人抨擊當代中國教育,說是天才教育,而所謂天才教育結果多半不是把一個普通資質的人培養成了天才,而是把他扭曲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畸形兒。我自問我尚不是畸形兒,媽媽,我為此感到慶幸,可是令我不安的是,我一樣被卷在了這樣的教育里了,我不知道的是我的明天,它會好嗎?我們的明天,它會好嗎?

媽媽,我仍然願意考一個高一點的分數,用它來回報你。不過,明天之後,不管我考了多少分,你和爸爸都能高高興興地慶祝我高中畢業了,好嗎?

您永遠的女兒:~

【點評】

凌宗偉: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校長、《中國教育報》"20xx年度十大讀書推動人物"之一。

1.審題難度不大。

2.好幾個省市的作文題目上都有明確的文體要求,減少了寫作難度。

明年的考生請注意!

培養觀察力、思辨力、表達力才是重點!

全國Ⅰ卷中,看圖作文的題目帶給下一屆考生更多思考。從目前所掌握的信息來看,有些考生對看圖作文無從下手,歸根究底是近年來,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泛濫誤導了考生。其實,作文都是帶著任務的,但是只為了解決任務而作文,而忽略了考生觀察力、思辨力、表達力的基礎培養,這樣的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方法,是一種浮躁的表現。

漫畫作文橫空出世,規避還是回歸?

我剛看到這個作文題目,腦海立即浮現8個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為高考作文命題是永遠在“規避”和“超越”中前進的,這是必然的現象,也是合情合理的。命題人為了規避“模仿”“套路”這種現實,於是“漫畫材料作文”橫空出世了,或者說“又回來了”!

這道作文題目有三個典型特點:形象性,現實性,思辨性。這幾個特點都比較符合最新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對於這個題目,首先,我覺得 “意料之外”,是因為其提供的材料類型不同於我們常見的純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畫的形式來呈現,這可能會對考生有一定的心理衝擊。不過語用專題都有圖文轉換的訓練。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市教研室的衝刺作文訓練中就提供了一道漫畫作文題。

其次,我認為“情理之中”,是因為它的中心話題或者說中心任務非常明確,就是關於家長、老師、社會對待孩子“成績”的“心態”,只不過題目用了比較形象的“漫畫”來呈現罷了。

第三,我認為這道題目比較符合考生的生活實際,幾乎每位考生都會有漫畫中的類似經歷或體驗,有話可說。

第四,作為選拔性考試,我認為這道題目有很好的區分度,雖然考生基本都有話可說,但是想在短時間內寫出優秀的文章,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對漫畫材料內容的準確理解,這幅漫畫的主要內容是“第一個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揚,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個孩子第一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評,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揚。”兩個孩子的遭遇明顯不同,而這種遭遇正是高度關注分數的人給予的“評價”——親吻(表揚、肯定)或耳光(批評、否定)。而“分數”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是學生成長的全部嗎?

這個題目充滿了思辨性,並且漫畫背後潛藏著給考生的規定性任務:“你(考生)怎么看待這種現象”。而且如果想寫出高分作文,還必須完成一個“比較”的動作,即兩位學生的分數差距懸殊,為何遭遇卻不同。

總之,這道作文題目的現實意義和對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著很好的導向作用。同時,漫畫所反映的問題和現象不僅僅是今天的幾百萬考生要面對的“任務”,也是每一位家長、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會要思考的問題。(肖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