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聽課筆記記錄

老師講故事:宋朝皇帝趙佶“萬綠叢中一點紅”提問:皇帝為什麼連聲叫好?

板書:12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導入新課)

2. 觀看錄像《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3. 自選方式朗讀課文 “個別,小組”

4. 啟發式提問(弄清事情起因和結果,激起學生好奇心)

5. 學生提問題,自然過渡到“過程”

6. 重點分析三位徒弟畫駱駝的過程

板書:畫多許多小駱駝

許多駱駝頭

兩隻山谷走(以少代多)

7. 用“雖然……但是……”句式評三個徒弟的畫

8. 猜猜“大徒弟、二徒弟會對小徒弟說什麼話?”(角色扮演)

評: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髮揮想像力,學會換位思考,有利於加強對人物之間關係和人物性格特點的理解。梁老師抓住這一點設計這個教學環節,很好!

9. 讓兩位學生站起來讀ppt上的故事“踏花歸來馬蹄香”

提問:你知道這幅畫妙在何處?

10. 老師讀故事:“深山藏古寺”,學生閉著眼睛想像畫中情景

提問:皇帝會喜歡哪一幅畫?

給四幅畫分別起名

評析:

楊老師具有獨特人格魅力,是因為她臉上和善的笑容給人帶來的無盡親和力。她是個善於調控課堂的老師。整堂課氣氛很活躍,學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師用宋朝皇帝趙佶“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故事導出新課。該故事與課文中畫駱駝的故事類比,立意都是“想別人沒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導出課文題目。

該課最大的亮點是多媒體的使用。教師課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準備。在學生朗讀課文之前,讓學生觀看課文錄像,目的是給學生一個感觀認識,初步了解課文內容。這樣做限制了學生髮揮想像的空間,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是否在學生閱讀課文後觀看效果會更好呢?

教師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有良好的教師語言藝術。“我覺得你說得特別好,只是聲音再大一點。”既指出了學生的不足,又不傷害學生自尊心。

整堂課的總體設計是故事連故事,進行師生互動,積極,富有個性的自主學習。但我認為連續四個相似的故事,沒有必要,反而縮短了課文的學習時間,顯得喧賓奪主。

廣州市華美英語實驗學校 五年級下冊 第11課《金色的腳印》

1、老師提問“你喜歡什麼動物呢?”

學生回答:“我喜歡……是因為……”

再問: 你喜歡狐狸嗎?(導出新課)

板書:11 金色的腳印

2、自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有哪幾個角色,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些什麼事。(小組討論)

啟發式提問,老師板書:

小狐狸

餵奶 放生

咬木樁

餵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拯救

評:幫助學生理清課文,弄清人物之間的關係,板書很好!

3、快速默讀,找出文中讓你感動最深的地方,做簡單的批註。

“知恩圖報,有情有意,友善,濃濃的親情……”

老師總結出:“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釋“腳印為什麼是金色的?”

評:情感升華部分,培養學生關愛動植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評析:

夏老師和楊老師風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穩內斂。

《金色的腳印》作為一篇

自讀課文,夏老師的教學設計步驟很簡單,構思非常清晰有條理,目的是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和文本進行心靈對話。但整堂課學生思維不夠活躍,課堂氣氛略嫌沉悶。

作為一篇閱讀篇目,注重的是學生自我情感體驗。這節課的最大亮點是教師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感動最深的地方,做簡單的批註。教師有意識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遺憾的是,也許時間分配不合理,學生自我表達的機會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質,如:知恩圖報、有情有意、友善、濃濃的親情等,是由學生自己講出來,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話,這堂課會更加精彩。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的錯誤沒有及時糾正,如國語的某些發音。一個小女孩在黑板上寫了“狐狸對人類很善良”。“善良”一詞誤用,應改為“友善”,教師沒有注意這一點。

整節課時間分配不合理,對時間的把握不到位,導致拖堂和草草收場。

白雲區集賢國小 二年級下冊 《語文園地三》

課前熱身:播放輕音樂,讓學生放鬆,舒緩情緒

正式上課:匯流排:“導遊小姐”帶領大家遊覽風光秀麗的祖國。

第一環節:學習古詩《敕勒歌》

1、教師用ppt展示一些祖國風光圖片。大草原圖片導出古詩《敕勒歌》

2、教師範讀,學生談感受:“讀出了大草原的美”,小組朗讀

評:這一環節主要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二環節:小組合作認字

具體操作:1、學生課前預習,自主學習漢字。

2、組長展示生字卡,組員開火車說出漢字的讀音、結構、部首和組詞。

3、教師抽查。

評:小組合作認字是這節課的最大亮點。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根據抽查反饋回來的信息,學生掌握得很好,完全達到了教學目的。

第三環節:“我會填”

1、 教師展示ppt,學生用一句話形容看到的景象。

評:這一環節中,教師先說出前面的形容詞,學生說後面的名詞。這樣對學生干涉太多,限制了學生思維。

2、 小組合作填空

評析:

這是一節綜合性學習的示範課。

綜合性學習最困難的是選題。梁老師根據第三單元的課文內容,選擇了“風光秀麗的祖國”這個題目,選題與課文內容相聯繫,這點很好。

梁老師匠心獨運,用“導遊小姐”帶領學生遊覽這個構思將各個教學環節串連,使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渾然一體。

課堂多次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師根據互

補原則分組,以“好學生”帶“壞學生”,形成一個團隊。教師制定相應的獎勵規則,如升級等。抓住學生的好勝心理,小組間進行比賽,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綜合性學習課堂很活躍、很開放,學生在玩中學。怎樣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身上,讓每個學生投入活動,是個難題。梁老師巧妙地利用音樂解決了這個難題。通過固定的約定俗成的音樂聲給學生暗示,讓學生立刻安靜下來坐端正。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 某些教學活動不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如:給“善”、“貴”等漢字找朋友,學生一開始摸不著邊,搞了半天才知道找反義詞。但“善”與“惡”如何做朋友??

二、 沒有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如“川流不息的瀑布”、“賤貴”等。

三、 對於大多數學生都弄錯的問題,教師沒有解釋清楚。如:“賤”的反義詞為什麼是“貴”,而不是“富”。

四、 機會均衡問題。表現好的組和成績好的學生表現的機會明顯多於其他組。有些學生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

順德容桂泰安國小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 《大自然的語言》課前師生交流:打招呼,問好

正式上課:

1、 一邊看課文動畫,一邊聽錄音

2、 自由朗讀,自學生字詞

3、 找出課文中講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讓學生在黑板上分別寫出課文中大自然的語言

“白雲、螞蟻、蝌蚪……”

4、 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大自然語言美美地讀一遍,大部分學生選擇了“三葉蟲化石”

在ppt上展示三葉蟲化石圖片,介紹三葉蟲的相關知識

指導學生朗讀“三葉蟲化石”段

啟發學生思考“生活在海洋中的三葉蟲為什麼會出現在喜馬拉雅山脈?”

5、 白雲、雨天都和天氣有關,自然導出“螞蟻”段

男女生朗讀比賽

6、 對“蝌蚪”感興趣的學生一起站起來朗讀該段

7、 季節交替導出“大雁”感興趣的同學一起站起來朗讀該段

8、 男女生比賽朗讀“大樹”段

板書:

白雲 螞蟻 天氣

蝌蚪 大雁 季節

大樹 大魚 年齡

“三葉蟲”化石 地理

9、 課外拓展“你在生活中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教師展示課件:其他大自然的語言

10、 仿照課文講話

評析:

這是一個很優秀的課例。

首先,教師素質很好。俞老師業務水平很高:國語標準,朗讀能力很強,能夠帶動學生的情緒,有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體驗大自然語言的美。而且講究語言藝術,她對學生以正面評價和鼓勵為主,言語優美,具有感染力。

其次,課堂調控好。全班六十五個學生,班額比較大,這么大的班額場面往往難以控制,容易發生混亂。俞老師課堂調控能力很強,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很配合很投入。

再次,教學設計好。教師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效指導學生閱讀,引導學生融入課文當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的意蘊。

語文與其他學科相聯繫,穿插科普知識的傳授,如:對三葉蟲的介紹。

教師充分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注重課外知識拓展,超越教材。俞老師利用網路收集資料,課件很好,有助於加強學生的感觀認知,而且向學生傳遞的信息量很大,很吸引學生。

順德泰安國小 五年級下冊 《豐碑》

1、 直接入題——豐碑

找出課文中點題的一句話

“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2、 學生朗讀“凍僵”段,談感受

“捨己為人,做好犧牲前的準備……”

教師提問“鎮定”、“安詳”的意思

評:訓練學生隨課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 猜猜“軍需處長犧牲前想到了什麼?”

評:這裡學生回答很虛假造作,缺乏真情實感。

4、 指導學生帶著對老戰士的崇敬之情配樂朗讀“凍僵”段,談感受

“沉重,悲傷難過,傷心,尊敬……”

評:朗讀指導效果不明顯。

5、 找出將軍情感變化的句子,談感受

“愛戰士,對君處不滿,愛兵如子……”

6、 教師範讀“將軍愣住了……”段

板書:

22 豐碑

捨己為人

7、 帶著必勝的信心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評析: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於精益求精的老師來說,一堂課結束後,總會留下一些遺憾。

這堂課的教案設計很好,看得出教師很用心。但具體操作起來,還是留下一些遺憾。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這是一篇情感性很強的課文,重要的是以情打動人。但革命戰爭年代離學生很遠,學生很難投入。把學生帶入情境,是本節課的重點。這很需要教師創設情景渲染氣氛,培養一種感情基調。唐老師忽略了這一點,她直接進入主題,學生沒有進入狀態,導致下面的教學沒有打動大部分的學生心靈。

讓學生談感受,這點子很好。但前面感情鋪墊不夠,學生的回答大多空泛虛假,口號式的,遺憾。

對於學生錯誤,如:用“惱怒成羞”形容將軍。首先,應是“惱羞成怒”,再次,這個詞用在這裡不適合。

整堂課節奏拖沓,時間把握不好。如:“貼”字糾纏了很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學生才答到點子上。由於前面花費了很多時間,導致“將軍”這條明線沒有深入分析。

優點:一、教師注重指導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讓學生自讀自悟,體現讀書的重要性。

二、板書很新穎。“捨己為人”的底座豎起“永垂不朽”,形象直觀,耐人尋味。

順德容桂中學 七年級下冊 《音樂巨人貝多芬》1、 聽交響樂錄音《命運》,導出新課

2、 模擬情景,學生表演

情景一:各大報社相聚一堂,討論貝多芬及其音樂

黑色地帶組:分析貝多芬音樂《致愛麗絲》

評:專業術語太多,不知其他同學是否聽懂。

清風組:介紹貝多芬生平,著重介紹貝多芬的童年

銀河組:欣賞貝多芬音樂《歡樂頌》

千里馬組:欣賞《g大調小步舞曲》,談感受

評:沒有深入交流,流於形式。

四人幫組:朗讀一段話抒發對貝多芬的感受

百分百組:用ppt展示有關貝多芬的圖片,介紹貝多芬創作的主要作品,重點介紹《第九交響曲》

情景二:各大報社記者到貝多芬家中拜訪貝多芬(小品表演)

評:小品形象生動地表現了貝多芬的生活狀態,而且走進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演員很好!

情景三:各大報社爭相報導貝多芬

鶴立雞群報:《我看貝多芬》

n 不願意跟別人接觸

n 不愛乾淨

n 不耐煩

清風日報:《多愁善感的貝多芬》

黑色地帶報:《自強不息的貝多芬》

百分百報社:《把健康的耳朵還給貝多芬吧》

終點在望報社總編:《意志與理想》

夢想藍天報:《對貝多芬的感想》

n 執著

n 熱愛音樂

n 偉大、堅強

n 奉獻

頭號種子報社:《敞開心扉,融入世界》

千里馬報社:《過於沉迷音樂的貝多芬》

3、 小組討論:通過這次活動收穫到什麼?

4、 師生交流:這種綜合性活動對學生是否有好處?

評析:

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綜合性學習示範課。

《音樂巨人貝多芬》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師採用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

學生分成若干組,組員之間合作收集有關貝多芬的資料,製成課件,在班上展示,組與組之間交流學習成果。這堂課就是各小組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

整個課堂設計很巧妙。模擬各大報社採訪貝多芬的情景,以話劇表演的形式陸續展開各小組的匯報,現場氣氛非常活躍。學生表演欲很強,和積極參與課堂。

從情景一討論貝多芬到情景二走進貝多芬的世界,再到情景三扣問貝多芬的心靈,三個情景逐步推進,層層深入,學生在情境中體會貝多芬的心靈世界。

順德容桂中學八年級下冊《織女星和牽牛星》1、教師導入新課

2、學生作報告,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一、 星空博覽:展示有關天文學的圖片

二、 作者介紹:葉至善的生平

三、 說明文簡介:介紹說明文的有關知識點: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

介紹織女星、牽牛星、光年、銀河

四、 課程小練:學生自行出題,搶答題目,自行考核,主要考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

五、 星座美圖:星群圖展示

六、 互動遊戲:介紹牡羊座的神話傳說

七、 認識文體:科學小品文介紹

八、

; 課程小結

3、教師講評

4、交流感想

5、課外知識拓展:“神五”、“神六”,美國探測火星……

評析:

這節課老師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代替老師來講課。這也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方式。《織女星和牽牛星》是一篇說明文,注重掌握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等,還要會從課文中獲取需要的信息,即篩選信息的能力。這兩點學生基本把握住了,在報告中也著重介紹和考查了這部分相關的內容。

教師點評比較中肯和及時,針對學生報告的不足之處補充講授,保證學生報告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也對學生的努力表示肯定,給學生鼓勵。

學生在這這節課中獲取了大量的信息,學到許多天文知識,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但情感教育不明顯,語文的人文性體現不夠,特別是“征服自然,做地球的主人。做宇宙的主人”這樣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教師應該加以正確引導,人類與自然應該和諧共處,是朋友關係,不是主人與奴隸的關係。這節課沒有做到這一點。

四個學生一組,準備如此龐大複雜的課件,是否占去學生大量的課餘時間呢?

只有兩個同學在講,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其他同學好像興趣不大,沒有完全投入課堂中去,至於本節課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如何,還需商榷。

越秀區朝天國小 古詩《贈汪倫》

板書: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1、 一名學生介紹李白,並組織全班同學吟誦以前學過的李白的詩《靜夜思》、《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

評:小老師。注重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和自學能力,複習以前學過的古詩,有利於知識的遷移。

2、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交代作詩的背景

評:增加古詩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了解《贈汪倫》的知識背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

3、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評:教師提醒同學們注意那些讀音,糾正個別同學讀錯的音。

4、 學生配樂朗誦(優美古箏)

5、 教師範讀

評:考查教師的基本功。

6、 小組樂學

n 讀詩句,接詩意

n 感情吟誦

7、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8、兩大挑戰:

n 根據古詩講故事

n 有感情朗誦

9、課後拓展:有關送別的詩

評析: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古詩教學也一樣,注重讓學生去反覆吟誦,通過學生自讀自悟去領會詩歌的韻味。

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去誦讀,這個過程是個個性化的過程。要給足時間,放開手腳讓學生獨立去讀,而不是課堂上那種整齊劃一的齊讀。這樣才不致於混滅學生的個性,扼殺學生的讀書興趣,才能使學生在熟讀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對古詩句的語感,把古詩的語言納入自己的語言中來。

整堂課基本是學生自學古詩,教師起著指導作用。教師讓學生嘗試朗讀,嘗試講詩意,嘗試自己解答疑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從課堂反饋上看,學生年齡雖小,已具備自學能力。每個組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基本理解字詞的意思和詩歌的含義,甚至能夠講出詩歌蘊涵的思想感情。這說明學生已經學過不少古詩,並非“白紙一張”,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

文德路國小 三年級下冊 第14課《郵票齒孔的故事》1、 知識視窗:世界第一枚郵票

中國第一枚郵票——大龍郵票

(導入新課)

2、 看動畫,聽課文錄音。

評:利用媒體資源,加強學生對課文的感觀認識。

3、 提問學生:“看完動畫後最想說的一句話”

“很會解決問題,很講禮貌,很會動腦筋,聰明……”

4、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5、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蓋章)

6、 認字:教師抽查生字

課件展示詞語,學生自讀(每個讀三遍)

開火車讀詞語

評:新課標要求會認的字,不要求學生會寫,只要求學生認得,在其他語言環境中也認識。這一環節,教師目的在於創造機會讓學生跟生字多見面,幫助學生認字。

7、 挑選自己喜歡的文段朗讀

8、 我會寫

n 課件上展示學生要會寫的生字,電腦模擬筆順,學生在田字格上寫字

n 展示學生寫的字,學生互評

評析:

對於識字寫字部分,新課標強調多認少寫,認寫分開,提出“認識”和“學會”兩種學習目標。多認字,有利於兒童及早進入漢字的閱讀階段,給他們打開生活經驗世界之外豐富多彩的文本世界。少寫是從兒童身心特點和教材編寫出發,避免認字和寫字相互摯肘,避免既認不快,又寫不好。

“認識”的字,要求見其形讀其音,不僅在課文中認識,在其他語言環境中也認識,不抄不寫不默。

“學會”的字,要求會讀,會寫,懂得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學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會運用。

在《郵票齒孔的故事》中,“齒、枚、刀、裁……”13個漢字是要求認識的字,教師只是認學生去認字,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與漢字見面,使其在其他語言環境中也認識。

“仍、使……”12個漢字是要求學會的字,因此教師分析漢字的結構和部首,用電腦模擬筆順,讓學生在田字本上寫字,目的是讓學生會寫這些漢字。

多媒體的普及,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多教學資源。但教師往往進入另一個誤區:為用課件而用課件。這節課中,教師板書,親手寫字的話效果會比電腦模擬筆畫來得真實。

教師教學目標明確,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積極性很高,讀音很準,自學生字的能力很強,並且很有自信,願意展示自己的作業。

但時間把握不好,導致寫字部分早早收場。

國小教師聽課筆記總結:教師教學目標明確,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積極性很高,讀音很準,自學生字的能力很強,並且很有自信,願意展示自己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