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

今天,我去博物館參觀《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風情展》。

一走進博物館的大門,就看到一條鵝卵石鋪成的路,兩邊有綠油油的草坪,花壇兩邊擺放著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的菊花,美麗極了。

博物館可真大呀,有上下兩層樓,九個展廳。沿著石頭路走進展廳,迎面是一幅仿銅浮雕《五溪風情圖》。走進樓上的第一個展廳是悠久歷史部分。聽講解員阿姨介紹,湘西在遠古的時候是一片汪洋大海。十萬年以前就已經有人類居住了。在湘西境內出土了陶片、陶鼎、陶豆……,還有里耶秦簡、虎鈕t於、歷代錢幣。最有特色的是粉彩堆雕博古天球瓷瓶,它是清光緒年間的,上面的花紋圖案內容豐富,有一個鼎、有一個書桌,還有一個彩色花瓶裡面放了一根龍頭拐杖……,它與一般的瓷瓶不太一樣,一般瓷瓶的花紋是畫在瓶子表面的,而這個瓶子的圖案花紋是突起的呢!

從第二個展廳開始是土家族苗族民俗風情了,聽介紹展覽分傳統工藝、宗教信仰、服裝首飾、男婚女嫁、節慶娛樂、生產生活、食居之俗等八個部分。在傳統工藝廳,我了解到苗族人喜歡刺繡,所以在衣服上繡了五顏六色的花紋。博物館還有清代的補花雲肩、繡花堂帳、挑花搭褳……,好多好多漂亮的民間工藝品,真的令我眼花繚亂了喔。

看完了樓上的展廳,我來到一樓看復原陳列。一進展廳,我就看見有三個木匣子裡裝滿了菜籽、桐籽、油菜籽,還有一個好大好大的秤砣。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磨盤,裡面有一個撐著兩塊大大的、圓形石頭的木架,石頭放在一個凹槽里,槽里還放了許多褐色的粉末。它的旁邊有一口鐵鍋,裡面有很多像芝麻似的黑籽,還有一個木鏟,好像是要把黑籽炒熟吧。再旁邊還有一個大大的蒸桶,灶底下有許多的柴火。最驚奇的是一個高高的架子搭在天花板上,上面像盪鞦韆一樣吊一根粗壯的繩子,繩子下綁一根很長很長的木頭,還有一個兩端像牛角的,用兩塊大木頭做成的一個大傢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以前從沒見過的,我感到很好奇,問講解員阿姨說:“這些奇怪的東西是乾什麼的呀?”講解員阿姨說:“你現在看到的是油坊復原。這個大大的磨盤是旱碾,它是用一頭牛做動力的。榨油一般要先把菜籽炒熟,然後把它放到碾子裡碾成粉末,再放進蒸桶里蒸熟後,把枯粉放在鐵箍和稻草做成的枯衣上用腳踩成枯餅,接著把枯餅擺到油榨里去,用這根大木頭撞擊木榫,經過不斷的擠壓,油就被擠出來了。”聽完講解員阿姨的介紹,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吃的油可以這樣做出來呀。

看完了展覽,我才了解到湘西原來有這么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作為湘西人,我感到無比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