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不一定"生巧"

今天我看了一個叫《惟手熟爾》的故事。主要講了北宋時的陳康肅十分擅長射箭》。一天,他正在練習射箭。一個賣油的老頭兒經過此地,放下擔子滿不在乎地看他射箭。直到他射十箭中九箭的時候,才微微向他點頭表示讚許。陳康肅見他十分輕視自己的箭法,於是,便十分氣憤地說:“你也懂射箭嗎?

怎么膽敢輕視我的箭法?”老人說:“其實,你的箭法也沒什麼,只是手熟罷了。我倒油也可以做到!”

說著,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拿一個銅板蓋在口子上,然後輕而易舉地把油倒入葫蘆中,一滴沒灑。老人說:

“我這也沒什麼,只不過手熟罷了。”說完,老人便走了。陳康肅很受啟發。

沒錯!我覺得那老人說地很有道理。就像我們背課文,如果背得滾瓜爛熟,說明熟,並沒什麼。就像王羲之遇到的那個餃子店的老嫗。眼睛雖瞎,但是,她卻能熟練地把餃子丟進鍋里。

可是,也不全這樣。我讀過一則故事:有一個人,射箭無人能敵。一天,皇帝對他說:“現在給你一個靶子。若射中了,賞黃金萬兩;若不中,罰你充軍一年。”那人聽了,十分害怕,又想贏黃金,結果,平時一下就能中地靶子,射了九次才中。

兩個故事相矛盾。因為,前者沒有心理壓力,輕鬆自在。而後者被給予了兩個壓力。雖說兩人都很熟練,但處於的環境不同,自然,發揮也不一。這與考場一樣。只有懷著靜如止水的心情才能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看來“熟”不一定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