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兒童的外部言語與內部言語

分頁導航:前言

這裡用[@max($key + 1 , 0)]的意思是讓$key+1後和0比較取較大的值顯示,目的就是顯示$key+1 -->1:前言2:第十講:兒童的外部言語與內部言語(2) (一)重視對兒童外部言語與內部言語的研究

甲:我們強調錶象活動在言語表達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對言語的訓練。

按照心理學的觀點,人們頭腦中的表象是無法直接交流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交流表象的最常用的手段是言語。

不僅如此,表象在人們頭腦里存在並不是孤立的。它的活動經常受到言語——主要是內部言語活動的指導、配合和制約。兒童作文,實際上並不是在頭腦里先通過表象活動形成一個個表象,然後再尋找一些詞句去固定它、表現它,而是在大腦中始終有著表象活動與內部言語兩種心理活動的交織。兒童用字遣詞造句的變化是同表象變化緊密結合的。

乙:作文教學心理研究還表明:兒童頭腦中儲存的,在作文、說話中要表現的也不全是表象。

由於詞、言語的概括作用,過去的經驗,有的全部以詞的形式保持在記憶的庫房裡;有的部分以詞的形式,部分以表象的形式保持著。以表象保持著的部分是形貌以及種種外部聯繫;以詞語保持著的部分是綱目,是人們對事物內部聯繫和本質的認識。

例如,兒童回憶過去參加的某次活動,可以想起活動中許多人物、場面的種種具體形象,這是以表象形式保持的。兒童從活動中通過思考得到的啟發,受到的教育,對活動本質意義的認識,則更多的以詞、言語的形式保持在記憶里。

甲:寧老師說的對。兒童進行思考,對思考結果的回憶,把思考的結果明確地傳遞出去,都是離不開字詞的選擇和句式的安排,離不開內部言語與外部言語活動。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兒童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的研究,努力掌握其規律。

(二)內部言語的基本特點

乙:外部言語指口頭言語與書面言語。研究這兩方面的材料比較多。限於時間,今天我們就不做重點討論了。對兒童內部言語的發展,多年來人們重視不夠,至今研究的材料仍不很多。袁老師,今天我們就從言語表達的角度,著重談談內部言語吧。

甲:好,那就先說說什麼是內部言語。

心理學指出,內部言語不是指向於同別人交際的,而是一種對自己發出的言語,是自己思考問題時不出聲的言語活動;是同抽象思維、獨立思考。自覺行動有更多聯繫的,粘附著豐富表象的一種高級的言語形態,是言語的主體將內心的動機、願望、思考等心理深層結構的東西轉化為心理表層結構(表達性外部言語)時的一種過渡言語形式。

至於內部言語的基本特徵,寧老師,您還記得馬致遠那首著名的散曲《天淨沙—秋思》

乙:記得,起首幾句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寥寥幾個詞便生動地勾畫了一幅秋風蕭瑟、暮色蒼茫的“山野行旅圖”,內容極為豐富。

甲:對!這幾句就很符合內部言語片斷性,簡略性的基本特點。內部言語使用的辭彙不多,語法結構不完整,常常只用片斷的語句,省略了句子大量成分,但卻能表示一個完整而複雜的含義。

乙:看來,原因在於這個詞或片斷語句與這個完整而複雜的含義在頭腦里保持著牢固的聯繫。由於這個聯繫,使一個詞,一個短語便代表著整個聯繫的信息。

甲:是這樣的。

(三)兒童內部言語的發展

甲:心理學研究表明,整個國小時期,在學校教學條件下,兒童內部言語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是出聲思維階段。出聲思維是以外部有聲言語為物質外殼的。初入學的兒童主要通過出聲的思考來培養內部言語能力。

在這一階段,兒童在產生內部言語的過程中,會出現一種出聲的自言自語的過渡形態,它既有外部言語的交際功能,又具有內部言語的自我調節功能。這種自我調節功能,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加、言語的發展,逐步變為由內部言語來實現。

乙:在這一階段,為了培養和發展兒童的內部言語,教師可以順應其發展特點,藉助於“出聲的自言自語”進行訓練,作為過渡的手段。

甲:第二是過渡階段。開始,在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和比較簡單的敘述中,培養兒童在出聲思維的同時,學會短時間的無聲思維。

乙:這階段,教師在教學中為此而常常提醒兒童“想一想”,要求兒童“想清楚再回答”問題。

甲:往後,就可以通過向兒童提出比較困難的問題或引導他們進行較為複雜的敘述,要求兒童進行較長時間的思考。與此同時,兒童的內部言語也就有了日漸複雜的性質。

第三是無聲思維階段。一般說,無聲思維是以內部言語(以及表象、符號、公式等)作為思維的物質外衣的。在教學的影響下,隨著兒童學習內容的複雜化,抽象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內部言語一年比一年複雜起來。

乙:袁老師,從國小生整體來說,無聲思維階段大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甲:兒童在國小三、四年級以後基本上進人無聲思維階段。但是,即使國小高年級兒童,有時仍會出現出聲思維。

(四)兒童內部言語的外化

甲:兒童作文是表達性的書面言語活動,在整個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內部言語及粘附著的表象活動。兒童遣詞造句,說話作文就是內部言語與交織著的表象活動向展開的、完整的、能為他人理解的外部言語轉化。

在這個轉化過程中,兒童要從自己掌握的積極辭彙里,選擇能明確反映內部言語所表示的整個信息的,能凝固表象活動結果的辭彙和句式,外化為口頭或書面表達言語。同時,外部言語通過反饋作用不斷調整、配合內部言語和表象活動,隨時調節外化過程。

乙:在言語外化過程中,有些國小高年級兒童會出現一種由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轉化的過渡形式——無聲的“內部說話”。這種“內部說話”不同於內部言語。它是用比較豐富的詞語、比較展開的、完整的語言結構在心中默默地自言自語。有些兒童,主要是低年級兒童則需要藉助於出聲的自言自語作為外化的過渡手段。

甲:這些兒童通過這種出聲的或無聲的自言自語嘗試著把交織著表象活動的內部言語展開為詞語豐富、結構完整的外部言語形式,並根據反饋,隨時調整、補充,使其漸趨完善。這樣做是有積極意義的。

(五)促進兒童言語發展

1.先說後寫通過“談論”再寫作

乙:為了發展兒童的言語能力,在教學中(主要是低年級教學)可藉助出聲的“自言自語”進行訓練,讓學生先說後寫,通過“談論”再寫作。

經過小聲說說,相互談談,藉助於口頭言語的幫助,兒童就能覺察出自己頭腦里的東西是否正確、完善,就能補充感知不清或遺忘了的東西,深化事物的表象,校正混淆或錯誤的部分。以後再逐步引導學生把動筆寫作前的有聲說話轉變為無聲的自言自語,培養“凝神默想,一揮而就”的良好寫作習慣。

2.培養兒童儲備語言材料的良好習慣

甲:從“習慣”來說,還應重視培養兒童儲備語言材料的良好習慣。我們應引導兒童像海綿吸水那樣,把從平時閱讀、交談、聽講,看影視中獲得的新鮮語言信息隨時儲存在記憶倉庫里,隨時把一些精彩的詞語、句子記在筆記本中。

乙:我覺得,在這裡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一個字,一個詞,本身無所謂好壞優劣。我們一定要指導兒童聯繫具體語言環境,咀嚼消化,思考這些詞語表達的是什麼?讓語句在頭腦里形成相應的鮮明的表象。

甲:您的這點補充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