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你在哪裡?

誠信兩字,可解釋為誠實守信,它是人與人正常交往的基本原則,又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所在。在當今社會中,誠信擁有的地位越來越低。從考場上的作弊,到生意上的爾虞我詐,再到官場上的欺上瞞下,雖然只有少數人的行為,但它像一枚毒瘤,正在慢慢地侵蝕著整個社會健康的肌體。

XX年,美國的《讀者文摘》做了一個調查,他們組織人員在世界一些城市故意遺失錢包,在1100個錢包中,有56%被撿到者送回來了。其中挪威人和丹麥人最老實,返還率為100%,紐西蘭、芬蘭、蘇格蘭等國家返還率為80%以上,美國為67%,日韓兩國皆為70%,法國為60%,台灣和香港也被調查,分別為50%和30%。

雖然沒有在中國大陸沒有做這個實驗,但是國內有人補上了。一名研究經濟學的先生,找了一位女士在不同的商店裡買10次東西,每一次都付兩次錢,結果沒有一個人拒絕第二次付款。這明顯的讓人看出了誠信的塌陷。

周恩來總理生前曾說過:“‘言必行,行必果’,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坐標,行動的指南。”

其實,在我國封建社會,誠信就已經作為修身齊家制國平天下的一種道德要求了。三綱五常中的“五常”便是以仁、義、禮、智、信為內容的,其中的信即是信用、誠信之意。拋開糟粕的東西不談,僅就誠信而言,在今天的社會中已越來越襖凸顯出它的現實意義來了。

一個言而無信的人是不足與之謀的,沒有信用的人身邊也會沒有真正的朋友。凡是知道“狼來了”這個故事的人,都會明白誠信缺失後的可怕結局。

誠信本來是屬於道德中範疇的,我們也一直讚賞“言必行,行必果。”的處事方法,徜若真正到了需要法律來規範誠信的地步,那就不能不說是整個社會的悲哀了。

誠信的建立,是一件需要全民動員、老少參與的事情。在大環境上要建立良好的社會體制,做到獎罰分明,對破壞城市形象,擾亂招商引資、阻礙經濟發展的人決不手軟,為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建設信用城市而努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誠信的建立要從少年兒童抓起,。我始終堅信,誠信是人的本質的外在流露,但需要長期的培養和良好的社會風氣的薰陶。

一個誠實可信的人雖然也許會被欺騙,會經常吃小虧,但是最終會贏得聲譽和人們的尊敬,並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一個講誠信重規則的民族才會走向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