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作文育人成才之話題 父母與孩子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這飛速發展的人類社會中,一切都在飛速地變化,僅就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言,也會經常發生衝突,其中父母與孩子之間更是衝突不斷,面對此種情況,你如何認識?如何處理?

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寫作文體不限,角度不限,表現方法不限,只要屬於此範疇即可。

話題分析

這個話題要求以“父母與孩子”為範疇去寫,這就勢必使我們在選材時必須考慮兩個方面:一是要緊扣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去寫;二是要注意選材的角度,選材角度要新穎、巧妙。從立意上說,要以小見大。從家庭生活中的尋常小事來窺見父母或孩子的靈魂,一句話,要把自己表達的意思以最深刻的方式展示出來。

在文體選擇上,最容易想到的是記敘文,不過,記敘文要有特色,不可平鋪直敘,要發揮第一人稱的特長和優點,以情動人,力求敘述生動一些,構思巧妙一些,立意高一些。至於其他文體,當然也可以選擇。

佳作示範

郭傑亮

她輕輕地,在白色石灰牆上用指甲劃出了一個字母“W”。不像印刷體那樣端正,有些突兀,又彎彎曲曲的。她微笑地看著它,看著這面有點發灰的白石灰牆,看著已經睡熟的爸爸媽媽,自言自語道:“滿足了。不是嗎?我現在挺滿足的。”

在縣城裡買一套新房子,離開鄉下這住了二十二年的破屋子,還可以獲得她夢寐以求的城市戶口。這些有什麼樣的代價呢?花光對著黃土地辛苦了半生的父母的全部積蓄,他們的後半生也還得每天在田裡度過,以還清從銀行貸的款。不過自己倒是沒有任何負擔。多幸福啊!

“多幸福啊!”是的。父母那天就是這樣充滿了喜悅對她說的。她高興極了!因為馬上就要畢業了。一個農村來的大學生可不如一個城裡大學生找工作方便。她這樣告訴父母。父母於是更加堅定了買房的決心。

其實,她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一點小小的虛榮心。每當那些城裡同學周末邀請她去她們家時,她總是小心翼翼地拒絕她們。有時是說和其他朋友約好了,有時是說家裡有急事。其實,她最擔心的是不得不回請她們的那一天終會來臨。因為她的家在鄉下。走過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那間屋頂上蓋滿了厚厚稻草的屋子就是,並且,只有一間房。

她卻怎么也沒想到,平時連衣服也很少添置的父母,竟在她領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第二天,拿出了一萬元的存款。她平靜地接過錢。她明白,明白為什麼全家人在這一間平房裡住了二十二年!她明白了。

“這回咱家可飛躍了!”爸爸說。“她爸爸,只能給兩個城裡戶口,那咱閨女呢?”“嗨,你們去城裡頭,我一個老頭子,沒事。我和咱這破屋子還有感情呢!”

她平靜地聽完父母的話,一個字也沒說。一如既往,她回到書桌前去看書。臨睡前,她對父母說:“我也挺喜歡這屋子的,咱就別買房了。”父母驚訝地望著她,她把一口標準的國語換成了家鄉話,“開學我還要帶同學來玩呢!”

35瓦的燈泡照著整個屋子。她覺得這個“W”就像一片瓦。怎么想到這個?“反正我現在已經滿足了,因為……”身後突然傳來父親的夢囈聲。早點睡吧。明天同學會來玩呢!

簡評

通覽全文。一股清新之氣撲畫而來。這是一篇構思新穎、立意別有情趣、選材獨具特色之作。就從“新”這特點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立意新。小作者從買房子這件事寫起,將兩代人在這件事上的衝突、矛盾交織其中,表達了新一代青年人醒悟後難得的彌足珍貴的精神境界,具有獨到的教育啟迪作用。二是結構新。全文以倒敘直寫,脈絡分明,內容雖多,但作者巧於剪裁,有詳有略,極細緻地展現了人物的內心變化,扣題嚴密,結構嚴整。第三,語言新。文章沒有運用過多的華美詞藻去裝飾,而以抒寫“她”的心理潛流為核心,語言質樸、生動,與現今時文相比較,自有一股清新之感、值得玩味不已。

王彥

吃晚飯的時候,爸爸媽媽邊吃邊聊著天,談著談著不知怎么就談到房子上來了。咱家裡住的房子太小,要是再大一些就好了。說著說著就來了氣,最終當然也無可奈何。爸爸充滿幻想地說起過去的事來,他說:“我們家本來有很大一套房子,是在爺爺手裡建的,可惜後來因家裡窮,奶奶把它當掉了,後來當票丟了,房子再也贖不回來了。唉,要是現在在我手上的話,光賣地皮就能賣個好價錢啊!”說著說著,不免生出許多惋惜來,口氣中也多了一層責怪奶奶的意思。

可我細細一想,覺得爸爸的想法其實是不對的,先不說到底有沒有房子,就算有,奶奶把房子當了那是奶奶的事,跟爸爸毫不相干。丟了當票,贖不回房子,雖說有些可惜,但這還是奶奶的事呀,你有本事可像爺爺一樣造啊!

爸爸現在可以說沒有什麼成就,總想上輩給他留下些什麼,房子到不了手,就把罪過歸到奶奶的身上,似乎都是奶奶的錯,才使他到這樣的地步。其實要說錯,那隻錯在爸爸自己,沒有努力哪來成就。沒有成就,一心躺著想吃天鵝肉,這是懶漢思想。爸爸總說當時環境怎么怎么不好。客觀環境有沒有影響?影響當然是有的,但最根本的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可爸爸把客觀環境當作決定他命運的主要原因,這顯然是錯誤的。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總說自己學不好,是因為作業太多,課程太多,難度太大,沒必要學的東西又太多。我找了許多理由來說服自己沒有錯。如作業做不出,我想少做幾題也無妨,哪裡能把作業都做遍的。上課沒聽懂。抬抬手也就過去了,哪裡有都聽懂的道理。打籃球時總忘了回家,心想勞逸結合么,多打一會兒有何妨,想當初爸爸有什麼作業拿回家來做……

我又想到爸爸對奶奶的責怪了。難道我也有那么一天嗎?怪爸爸為什麼沒有給我留遺產?怪爸爸為什麼不督促我學習,讓我浪費時間?我今天的生活有了爸爸昨天的影子,我的汗流下來了。

如果有那一天,難道我能跟飯桌前的孩子說:“我沒有文化是因為當初作業太多,教育制度不好,聯考制度不行。”我能說這樣的話嗎?既然我不喜歡爸爸說的那番話,那我為什麼不改變態度,重新開始呢?

不能用爸爸責怪奶奶的口氣來責怪爸爸,我想我一定能夠做到!

簡評

本文所寫內容雖則平常,但由於作者巧選角度,善於聯想,因此,立意有深度,也有極強的教育意義。全文由飯桌前爸爸對房子的嘆惜引發,先就事而論,分析產生這一惋惜的真正原因,剖析潛藏在爸爸身上的錯誤所在;然後由此事聯及自己在學習上的種種錯誤做法,得出正確結論。全文聯繫環環相扣,推理符合情理,剖析深透、恰當,因而結構更顯嚴密,是一篇文筆優美、寫法獨到的議論文。文章語言清新、流暢,敘中有議、是一篇值得學習的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