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寫作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內容提要]創新的時代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教育。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教育也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把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作為語文教育重要形式的寫作教學。在中學教育階段,培養創新能力,是在教師精心設計的講解與訓練中,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等基本的創新素質,從而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那么,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筆者認為,如果能有序地培養學生的直覺,強化思維訓練;啟發學生的靈感,打開思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設情景;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關鍵字]:寫作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21世紀的語文教育,在創新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語文作為母語,一方面是人們的交際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我國豐富的人文精神的組成部分。它關係到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與增強,關係著民族興衰的命運。面對新世紀的挑戰,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創新能力,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

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教育也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作為語文教育重要形式的寫作教學,“教師不是實驗者,而是學生作文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學生不會寫自己不感興趣的事,也不會天生具有創新能力,傳統的作文教學很難啟發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所以,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革作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以喚起學生的作文興趣和創作欲望,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作文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探索創新作文教學的思路。

創新能力是指人在創新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主要是指能產生新構想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能產生新成果的創新性技能。而在中學教育階段,培養創新能力,不是要求學生天天有發明創造,而是在教師精心設計的講解與訓練中,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等基本的創新素質,從而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

中學語文教學究其根本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其中,又是以聽、說、讀能力為積累,以寫的能力為目標的。但現在中學生怕寫作文的現象普遍存在,中學寫作教育的高耗低效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大痼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學生生活底子不足,多次失敗而引起心理障礙等。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們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沒能激發學生在寫作中的創新能力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寫作能力從表面上看來是運用語言的能力,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運用語言這種心理現象的神經生理基礎,是巴甫洛夫提出的第二信號系統的活動,這個信號系統是人類獨有的,它的刺激信號是語言。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對於創造性的工作來說,它更是思維的工具。馬克思曾經說過:“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語言是一種實踐性的、現實的意識。”所以,寫作活動究其本質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創造能力。

錢夢龍老師曾說:“創造往往以摹仿為先行,而摹仿又必須以創造為目標。”我們常說:“文貴有新意。”沒有創造哪來的新意呢?所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鼓勵創見,才是作文教學中應當著重下功夫的所在。

那么,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我以為如果能有序地培養學生的直覺,強化思維訓練;啟發學生的靈感,打開思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設情景;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能力。

1  培養直覺,強化思維訓練。

直覺是一種無意識的思維,不像邏輯思維是我們有意識地按照推理規則進行的,因此,直覺像是思維的感覺,人們通過感官的感覺,只能認識事物的現象,可是用直覺就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所以直覺也可以說是思維的洞察力,語言訓練必須和思想認識的提高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意”為主,“辭”為從,意在筆先,辭隨意生,只有對客觀事物有正確、全面、深刻的認識,只有在思想上十分清晰,語言上才會明確、生動、流暢。比如高中議論文的寫作,不僅僅是一個表達技巧的問題,還得有較高的思想水平,較強的分析辨別能力為先決條件。

高度的直覺能力來源於個人的學識和經驗,所以要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寫作直覺,重要的在於積累寫作材料和寫作素養,那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注重讀寫的結合。讀是接受,寫是表達,讀和寫是緊密相關的兩種能力。讀,不僅是為了寫,但讀可以對寫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在培養閱讀能力的同時注意為寫創造條件。讀可以在吸取知識中引起求知慾,又可以從研究他人文章寫法中得到借鑑,所以讀既為寫作積累了材料,又學習到了寫作方法,提高了寫作素養。

另外,也要求我們教師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在生活中吸取寫作材料。如自然界中雲彩隨風漂浮,樹木枝葉在微風中婆娑搖曳,海上浪花飛濺,林中小鹿賓士,燕子翻飛,鳥雀啁啾,無限風光令人陶醉。領略大自然中無窮無盡的美,才能使學生積累生活中美的材料,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六朝時著名文論家劉勰說過:“積字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讀以窮照,馴致以懌辭。”前三句講的是材料的積累和提高,觀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最後一句講辭章修養方面的 作用。只有在不斷豐富材料,提高材料運用的能力上提高構思能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否則,作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的俗語:“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道出的也是這個道理。

2  啟發靈感,打開思路

目下中學生談到作文難,往往以沒有“靈感”來解釋,從表面上看來,學生如是說是一種無奈,但從本質上看,學生是一種無奈的搪塞。因為“靈感”叫人感到玄妙得很,它總是不知不覺地鑽近頭腦里來,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那么,何為靈感?靈感從何而來呢?又如何培養學生的靈感呢?

靈感是科學家在創造過程中達到高潮階段出現的一種最富有創造性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中,科學家會突然作出發現,文學家會突然構思出絕妙的情節、動人的詩句。大量的實例證明,靈感是創造者在頑強的、孜孜不倦的創造性勞動中達到創造力巨大高潮和緊張時所處的心理狀態。靈感是創造性勞動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所以創造是富於靈感的勞動。靈感又是長期辛勤勞動的結晶。藝術大師列賓說:“靈感是對艱苦成功的獎賞。”可見靈感並不是虛無縹緲的,不可捉摸的東西,更不是只有天才才有的,只要勤奮,總有一天會“功到自然成”,靈感油然而生。所以,要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唯一途徑是引導學生做大量的、多樣化的練筆。

現行的寫作教學模式往往帶有很大程度上的一統性,學生往往只是通過課堂命題來完成寫作任務,這種單一而呆板的作文形式往往使學生缺少發現,因而“言之無物”,這樣長期機械化的訓練結果,使學生既少了寫作興趣,又少了寫作欲望,更不會產生寫作靈感。實踐證明,多樣化的練筆手段廣開教師寫作教學之路,打開學生寫作靈感之門的唯一途徑。剪報練筆、時文鑑賞、課前演講、辯論競賽等等百花齊放,才能形成百家爭鳴之勢,學生的寫作靈感才會“油然而生”,乃至“萬馬奔騰”。學生只有在多角度、多渠道的表達訓練中,才能喚起他們自我設計、自我創造的熱情,才能形成他們“以我手寫我心”的寫作衝動,才能形成學生寫作靈感的源泉。

3  培養想像力,創設情景

學生有了寫作直覺和寫作靈感,是否就一定能寫好作文了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為還需要啟發學生的寫作想像。

其實一切創造性的活動動離不開想像。想像是對記憶中的表象進行加工創造以後得到的一種形象思維,是一種創造性的形象思維。創造性的想像首先是一種創造性的綜合,是把經過改造的各個成分納入新的聯繫而建立起來的新的完整的形象。英國詩人雪萊說:“想像是一種創造力,也就是一種綜合的原理,它的對象是宇宙萬物和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

一個文思敏捷,會寫文章的人,往往想像十分豐富,腦子裡受到某一事物的觸發,就會聯想到許多有關的人和事,眼前仿佛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圖景。一個會想像的人,腦中宛如有活水,漣漪波瀾,層疊不窮。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想像力如此重要,下筆作文就要讓自己的思想插上翅膀奮力翱翔。

現在學生寫的文章往往顯得“乾”,內容空洞,毫無形象生動可言。譬如抒情,往往用什麼“多么美麗”、“非常偉大”等概念化的詞語凌空地抒情,讓人讀了味同嚼蠟,寡淡無味。抒情的文章要寫得豐滿動人,首先必須對藉以抒發感情的“物”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要做到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單“目注”,即精細觀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神馳”,就是從觀察實物出發,開展想像。這樣,文章的意境才能跳離畫面,才能有廣度,文章才能有血有肉,生動形象。寫文章不能就事寫事,就物寫物,就人寫人,要由物及人,由情寫景,由此及彼,由近及遠,這樣才能使文章內容豐厚,意境開闊,思想深刻。所以作文教學必須培養學生想像能力,使學生學會下筆前“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下筆時才能如行雲流水,縱橫馳騁。

寫作教學的本質在於培養學生創造的能力,所以,其目標不應僅僅停留在學生寫出一篇文章上,而在於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在寫作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髮現生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的能力,以形成學生的寫作直覺,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啟發學生的寫作想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寫作教學的全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