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的常見問題及訓練方法

2004-2-10

摘要:近兩年來,“話題作文”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的作文訓練形式和測試形式。它打破了以往全命題作文、看圖作文、寫讀後感等各種作文形式的局限,不在審題、文體、寫作內容上人為地設定障礙,從而給學生儘可能大的寫作空間。因此,它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受到了各地中考試卷命題者的青睞。而且可以預料的是,這一形式還將會有強大生命力。

為了適應這一形勢,作為國中語文教師尤其是初三語文教師,就必須加強話作文的寫作訓練。我在初三“話題作文”的訓練及2001嘉興市中考閱卷過程中,發現學生作文存在以下問題:

一.表達混亂,文體泛化

二.脫離話題,擦邊而過

三.自擬題目,缺乏新意

四.思路狹窄,題材單一

針對以上四方面問題,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訓練:

一.運用聯想和想像,拓寬思路訓練

這樣的訓練,一般分兩步走:

1. 發散思維

2. 定向聚焦

二.緊扣話題,精心擬題

三.別具匠心,形式出新

四.注重講評,比較鑑賞

關鍵字:話題作文 問題 訓練 方法

1.一個人遇到困難時能得到他人的幫助,會感到非常幸福,而幫助他人的人同樣也會感到無比快樂。在國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得到他人幫助或幫助他人的經歷和感受,從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真情。

要求:以“幫助”為範圍,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2.書,各種各樣的書。書,寄託著人類熱切的希望;書,蘊含著人類豐富的感悟。提起書,會有說不完的話語……

請以“書”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

要求:(1)題目自擬;(2)字數不少於500字;(3)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上面兩個題目分別是2001年浙江省嘉興市和溫州市的中考作文試題,他們都採用了“話題作文”這種命題形式。近兩年來,“話題作文”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的作文訓練形式和測試形式。

它異軍突起,打破了以往全命題作文、看圖作文、給材料作文、寫讀後感等作文形式的局限,不在審題、文體、寫作內容上人為地給學生設定障礙,給學生儘可能大的寫作空間,真可謂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學生盡可以甩掉手腳上的重重鐐銬,盡情在寫作的舞台上大顯身手。

它遍地開花,由於具有諸多優點,它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受到了各地中考試卷命題者的青睞,縱觀2001年全國各地中考試卷,絕大部分都採用了這一種新形式,而且可以預料的是,這種形式還將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為了適應這一形勢,作為國中語文教師尤其是初三語文教師,就必須有意識、有目的地加強話題作文的寫作訓練。在測試中,也可針對性地採用這種作文測試形式。

我參加了2001年嘉興市中考試卷大作文的閱卷工作,今年也擔任了初三語文教學工作。在話題作文的評閱及訓練過程中,發現學生作文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表達混亂,文體淡化

大多數話題作文“文體不限”或“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但淡化文體要求,不等於不講究文體,淡化文體要求只是指不限制用哪一種文體寫作,以利於有專長的考生選擇最擅長的文體寫作。長於形象地記敘、描寫、抒情的,就可以寫記敘文、散文等;長於抽象地說理、辯論、分析的,可以寫議論文;長於想像、幻想的,可以寫童話、寓言等。而在考試中,很多得分低的話題作文,問題之一就表現在表達方式選用混亂,隨心所欲,想起來一件事就記敘,想起來要講道理,便議論一番,或議論文記敘化,或記敘文議論化,或說明文記敘化,猶如動物中的“四不像”,又猶如飯桌上的“大拼盤”、“大雜燴”,不知所言,五味雜陳,成了這類文章的致命弱點。

二、脫離話題,擦邊而過

“話題”,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談話的中心”。那么,“話題作文”即是圍繞某中心作文。但在寫作中,發現一些學生片面地認為只要與話題稍有涉及即為“話題作文”,因此,作文常常打“擦邊球”。如“書”這個話題作文中,某學生寫了這樣一篇作文:小A發現自己的一本書不見了,懷疑是“我”所拿,接著便著重寫兩人由爭由罵由打,最後不歡而散的過程。可以看出,該生作文並未緊緊圍繞“書”這個話題來寫。另有一學生這樣寫:自己愛看介紹足球方面的書,某日上課時,仍想著書中的內容,於是便在文中大談特談貝克漢姆、歐文等足球明星的個人情況。整篇文章僅向讀者介紹了這兩位球星。同樣,也大大偏離了話題,得分自然也較低。

三、自擬題目,缺乏新意

話題作文一般要求自擬題目寫作。很多學生誤把話題當作題目,或者有意將話題直接照搬過來做為文題,以為這樣“保險”、“穩妥”。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從一開始就走向平庸。也有的學生雖不照搬話題,但卻存在較大隨意性。或簡而不明,或冗長羅嗦,或生造短語。如《書之利》、《書的存在與否》《談談書的好處和壞處》這些題目,就不夠精彩。

四、思路狹窄,題材單一。

縱觀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試題,會發現一般的話題作文均有提示語(或叫“引導語”、“啟發語”“強調語”)。它往往從多方面揭示話題的內涵或外延,以便引導學生突破思維的局限,選材的局限,選擇文體的局限,走進想像與聯想的廣闊空間,進入發散、求異思維的境界。然而,由於慣性思維的限制,生活閱歷的不廣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在作文時卻未出現想像中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喜人景象,反而暴露出文章的思路狹窄,題材單一等問題。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走一條路,個別不願“走”而想“飛”的同學,飛不多遠便也停歇下來。如“幫助”這個話題,在閱卷過程中,發現很多同學一看到“幫助”,就很快聯想到並選取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司空見慣的“幫助”,諸如:“下雨幫收稻穀”“生病幫助補課”“腳踏車壞了幫助修理”等,有時甚至在一疊試卷中就有近十篇題材雷同,令人哭笑不得。難道真是“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俗話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梨一筐”,“喜新厭舊”也是作文評卷人的共性,試想,這樣大同小異的作文又怎能得到高分呢?

針對以上常見的四方面問題,我在平時寫作中做了以下幾方面的訓練:

一、運用聯想和想像,拓寬思路訓練

要求學生拿到話題後,先認真解讀“提示語”和具體要求,抓住談話{即寫作}的中心,不能無視這些提示語和具體要求,從而造成不合題意及其他不合要求的失誤。之後還要針對話題做全方位思考,多層面、多角度的運用聯想和想像,展開想像的翅膀,盡情在思維的天空中遨遊,“思接千載,視通八極”,從而儘可能使思路洞開,文思泉湧。隨著思路的打開,相應的寫作素材就會紛至沓來,它們與寫作思路相輔相成,相映生輝。這樣的訓練,一般分兩步走:

1、 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即為話題為中心,思維向四周輻射狀發散。這種思維方式就象腳踏車輪,許多輻條(思路)以車軸(文題)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具體操作是要求學生圍繞話題展開想像和聯想的翅膀,不管大小,不問次序,想到一點與話題有關的思路,就用簡短的話將它寫在紙上,一直到把當時所想的意思全都記下來為止。

如以“書”為話題,可以作如下的發散思維:

① 有關書的種類

如:教科書、工具書、小說書、漫畫書、竹簡,羊皮書,光碟,好書、壞書……

② 有關書的活動

如:讀書、抄書、買書、藏書、整理書、捐贈書,偷書,賣書,逛書店,泡書吧,做書籤,網上購書,做讀書筆記……

③ 有關書的名言佳句警句

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開卷有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到用時方恨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④ 有關書的故事、典故

如:焚書坑儒、鑿壁偷光、囊螢映雪……

⑤ 有關書的名詞

新華書店、舊書攤、圖書館、三味書屋、書房、藏書票……

⑥ 有關書的當今熱點現象

名人出書、簽名售書、少年作家紛紛出書、美女作家、圖書超市……

還可以做多角度、多方面的發散,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思路打開了,為下一步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定向聚焦

這裡說的定向聚焦,是指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在眾多的思路中,選擇一條最佳思路,然後在再集中思維,進行選材、構思。選擇最佳思路標準有3條:求新、求深、求優。求新:即選求富有時代氣息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思路,力爭“人無我有”、“人有我特”;求深:即選求反映生活本質和時代潮流的思路;求優:即根據自身優勢,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體裁,最有話可講的素材進行定向選擇。例如,某一同學在做“書”這個話題的發散思維時,聯想到了人的一生就像一本書,這個思路就可以說達到了“新”的標準,在此基礎上這位同學又以自己十幾年的人生為書,選取了記憶中最深刻的三頁——三件事,一頁一頁翻過,讓讀者讀到了小作者家庭的溫馨,親情與困難時的彼此支撐。從這個角度說,又達到了“求深”和“求優”的標準,給人以不落俗套,耳目一新之感。

二.緊扣話題,精心擬題

如前所述,擬題不能照搬話題,也要儘量避免平庸。雖然在作文評分中沒有單獨的關於擬題方面的標準,但一個新穎、簡潔,含義豐富,有個性有才情的好題,一定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一定程度上也會給閱卷老師留下好的印象。那么,如何擬好話題作文的題目呢?首先要求學生根據文體擬題,一般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擬題要求。如議論文,往往以論題或論點作為題目,或以《小議……》《我看……》《談……》等形式為題;而記敘文,可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