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研究性學習的好方式——讓學生擁有自己的“文集”

2003-12-15 一種研究性學習的好方式——讓學生擁有自己的“文集”--作者:王君--

在語文教學中,經常要遇到許多著名作家的“文集”,譬如《魯迅文集》、《郭沫若文集》等,對這些擁有“文集”的作家,學生無不佩服而心生敬仰之情,而這種情感很快就化為了學習的動力。此現象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為什麼不讓每一個學生都把自己的文章結集成冊,從而擁有自己的“文集”呢?

現在,經過兩年的實踐,我的學生都擁有了至少四本“文集”了。回顧“自出作文集”的過程,我深深地感到這真是一種研究性學習的好方式。

一、 自出“文集”,讓多味語文滲透精彩生活

每一學期期末放假前,我們的“轟轟烈烈”的自出文集的活動就開始了。活動基本可以分為五個階段:1、動腦動手,自辦雜誌。我要求文集以雜誌為形象載體,一律用16開紙,雜誌名、封面、底封、目錄、序言、後記必須齊全,在此基礎上鼓勵形式上的創新。整本雜誌10000字以上,自我作品不少於三分之二。主題要鮮明,個性要凸現,圖文要並茂。根據年級特點,我們又有“全手工”、“全電腦”、“電腦手工合作式”的不同要求。2、別出心裁,廣告宣傳。這是評比的第一步。我動員學生為雜誌打出各種形式的獨具特色的廣告。3、小組初評,欣賞留言。我把學生分為四人一小組,每組依次欣賞每本雜誌並打分留言,統計出“入圍獎”若干。“雜誌欣賞課”一般被安排在緊張學習的間隙,時間幾乎貫穿整個學期。4、推銷演講,家長投票。由獲得“入圍獎”的同學在家長會上作現場演講,請家長投票選舉出若干名特等獎。5、展出表彰,奇集共賞。

“自出文集”的活動是我們語文藝術節的重要內容。她以辦雜誌為載體,串起了寫作、繪畫、設計、演講、推銷等各種社會性極強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構築了學生、家長、教師三位一體的語文實踐和欣賞網路。可以說,每一本文集都是學生對過去的珍藏,對未來的設計。看一看學生的雜誌名吧,你會感受到這種獨特的語文節日的陽光氣息:《晨曦》、《笑與淚》、《卵石集》、《鳶》、《心語星光》、《生活與我》、《成長花瓣雨》、《巴茅草》、《風箏》、《青春隨想》、《天上虹》……擁有這些洋溢著青春氣息的作品,我們的語文學習走進了精彩生活,更創造了精彩生活。?

二、  自出文集,全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

學生喜歡“雜誌欣賞課”,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雜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面展示才情的機會。現實生活中,要想發表一篇作品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表自我”的強烈願望,如果“這種願望”長期被壓抑,學生的自信心、興趣感就會逐漸喪失。眾多平庸學生的出現不是因為他們智力的平庸,而是因為個性光芒的被迫隱藏。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要喚醒那種無動於衷的學生,把他從智力的惰性狀態中挽救出來,就是要使這個學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識顯示出來,在智力活動中表現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自出文集”的活動不僅是一種別出心裁的人文學科的“動手試驗活動”,它更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渴望創造渴望展示的心理需要。

當一篇普通的作文或練筆將要走上雜誌,當一個美術功底並不好的學生要為自己的雜誌設計一個滿意的形象,我們可以想像得出,學生因此而付出的艱辛努力。雜誌的“向眾性”決定了大多數學生的重視程度和創造欲望,所以我們總是發覺不僅雜誌中的文章質量高於學生的平時水平,連書寫能力繪畫能力也非平日可比。特別令人欣喜的是,為了提高“文集”的質量,同學們更是掀起了學習電腦的高潮。家長說:以前孩子只用電腦來打遊戲上網,出“文集”的活動讓學生真正地走進了電腦。

面對一本本雖然很幼稚,裝幀也並不精美,但是卻絕對內容豐富、充滿個性和情趣的雜誌——孩子們的文集,我們看到的是對生活的渴望,對自我的肯定,對創造的激情。

三、自出文集,搭建了新穎獨特的閱讀平台

現在的家長和老師都經常感嘆:社會發展了,學生的閱讀面反而狹窄了。繁重的課業負擔,良莠難辨的文化快餐,紛繁複雜的網路世界無情地擠占了學生的閱讀空間。學生的閱讀量並不小,但閱讀質量往往不高,閱讀心理需求更未實現。而學生的“文集”卻讓學生們為自己搭建了一方獨特的閱讀平台。

學生喜歡讀“文集”,因為那是他們的心理剖白,是他們的真實生活的再現。文集中的文章來自於他們最熟悉的人和事,展示了他們的快樂、憂愁、他們的追求和失落。才華橫溢的學生洋洋灑灑,落筆千里,不善文辭的學生朴樸實實,有板有眼。不同風格不同體裁不同內容不同文風,這是一個離學生最近的最真切的文化大觀園。這樣的閱讀,不是仰視的閱讀,而是平視的閱讀:不是理想中的閱讀,而是現實里的閱讀;不僅僅是心靈的閱讀,更是面對面的閱讀。在這樣的閱讀平台上,學生將更深刻地體會到:生活處處有語文。

四、自出文集,開拓了教育教學新的交流空間

我們的文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每本雜誌都設計有“留言欄”。我把激發學生在雜誌上相互留言作為活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我告訴大家:把你的驚喜之情、遺憾之情、敬佩之情、鼓勵之情用美麗的文字表達出來,讓每一位作者都收到無數份珍貴的禮物。於是,雜誌的閱讀和評比出現了新的氣象:班與班之間的隔閡消除了,生與生、師與生的距離縮短了。真誠的讚美、友好的建議成了雜誌評比的主鏇律。自出文集的活動為師生營造了一方溫馨的交流空間。

更為可貴的是,文集當中的不少文章都來自學生的練筆,這是一種相當於日記的東西。學生敢於把他們收進文集,這是需要勇氣的。而把自己平時的作文作全方位的展示,這同樣說明了觀念的改變。每次雜誌閱讀的時間相當長,幾乎貫穿了整個學期,這是我刻意的安排,我鼓勵學生通過文集的交流進行心靈的交流。在這樣地引導下,學生們已經意識到:寫作就是一種生命狀態的獨特展示,就是一絲瞬間情緒的真實表白,就是一泓需要傾瀉的美麗山泉。這種心態促成學生建立起非常默契的知音關係,使他們能敞開心扉,坦然相對,真誠評價,善意鼓勵。在這樣的一個友好氛圍里成長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正確看待生活的能力和機智處理問題的能力。作文與作人就這樣和諧地統一起來。

閱讀僅僅是自出文集活動激活的的一種交流方式,同時被激活的還有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家長的交流。文集搭起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學生與教師、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心靈之橋,讓原本極易晦澀的交流和諧起來、流暢起來。

讓學生擁有自己的文集不僅是一項極有意義的語文課外活動,它更是一次研究性學習極好實踐。這一活動真正地把教學的落腳點由教師主體轉向了學生主體,它追求的是活動過程中學生智慧的燃燒、精神的拓展和心靈的飛翔。它不追求科學知識結構的構建,不去欣賞現有科學宮殿的美輪美奐,更不是重複前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