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與素質教育

2005-7-17 字數:6198收藏此頁到都市網摘素質教育是為人的基本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內容比較廣泛,我認為,最主要的為愛心、創造力、自我心理調控力這三種素質的培養。素質教育不是單獨進行的,它潛在於智育、德育、美育、體育等以及各種日常的活動。美育由於它自身的特點,在培養人的優良素質方面有著特殊重要的作用。一、審美同情與愛心培養愛心是人的非常重要的素質,它是人性的基礎,是善的基礎。一個沒有愛心的人,就是一個冷漠的人,一個與社會脫節的人。就社會來說,愛,是維繫社會的心靈紐帶。理想的合理的社會,應是充滿愛心的社會。古今中外,大學者無不視愛為社會的靈魂。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講"王道",都以愛為核心。費爾巴哈要建立的新哲學也是以愛為基礎的,他說:"新哲學建立在愛的真理上,感覺的真理上。在愛中,在一般感覺中--人人都承認新哲學的真理","愛是存在的標準--真理和現實的標準,客觀上如此,主觀上也是如此。沒有愛,也就沒有真理"。愛首先是人之愛,人之愛是人道主義的基礎。任何鬥爭包括階級鬥爭都不能否定人道主義。在人類社會,人道主義具有絕對性。除了人之愛外,還有對自然的愛,對非人類生命的生命的愛。這是非常重要的。培養愛心,當然不只是美育的任務,各種教育都應將它納進去,但美育有它特殊的作用。因為,說到底,審美就是愛心的流露。美感,其實就是一種愛感。沒有對審美對象的愛,能有對審美對象的審美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見青山多嫵媚,不就是對青山的愛?"相看兩不厭,只是敬亭山。"為什麼會看不厭呢?也是因為愛。我們常用"情人眼裡出西施"來說明美感的主觀性,情人眼中的人為什麼最美呢?是因為愛。關於審美中愛的情感的顯現,美學家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一是審美同情說,另是移情說。其實,移情也是同情。人在審美中,的確是將自己最善良的最美好的情感,其中最主要的是愛的情感賦予了對象。審美是完美人性的閃光。具有豐富愛心的人必然是審美感受最豐富的人,反過來亦然。審美的愛比之道德的愛要豐富,因為道德的愛一般只對人,審美的愛不只對人,還對自然。道德的愛,還講功利,講是非;審美的愛,有時連功利、是非也略去了,因而它更廣泛,在某些方面也更深刻。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一個故事。國小生奧列霞是很喜歡蝴蝶的,每天清晨都要到花園裡去看蝴蝶。然而,當課堂上老師說蝴蝶是害蟲後,她對蝴蝶的那份感情受到了傷害。雖然,她還是忍不住要去看蝴蝶,但只能悄悄地去了。這個故事說明,美與真、善是不同的,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上看蝴蝶,它屬於真,與情感沒有什麼關係,無所謂愛與恨。從功利的角度看蝴蝶,它屬於善,與情感有關係,蝴蝶是害蟲,對它的感情應是恨。從審美的角度來看蝴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必去管蝴蝶是不是益蟲,蝴蝶的美屬於自然美,自然美重在形式美,從形式美角度看,蝴蝶是很美的,對它應為愛。奧列霞的情感世界發生了矛盾,故而她惶惑了。其實,對蝴蝶的三個角度都應肯定,不能只取一個方面。審美與倫理都講愛,這兩種愛有重造的地方,美一般以善為前提,因此審美的愛有助於道德情感的培養,反過來亦然。這叫作以美成善,以善成美。美育與德育在這裡,實際是互為手段的。審美的愛與倫理的愛也有統一的地方,這主要是審美比較注重形式美,在特定的情況下,它可以將事物的內容存而不論,只欣賞它的形式,這樣,它與善就沒有太大關係了,尤其是欣賞自然美。一般倫理是不管自然的,然而在審美活動中,自然是重要的審美對象。這時,善就不是美的前提了。審美講的愛在許多情況下不符合倫理講的愛。倫理有它的合理性,審美也有它的合理性,它們都是現實的存在。就對人的愛心培養來看,倫理與審美都有它的作用,由於愛在審美中處於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比倫理的愛廣泛,比功利的愛深刻。因此,它對人類愛心的培養也就顯得不同一般。可以說,審美是人類愛心培養的主要方式之一。愛人類,愛自然,愛自己,愛生活,健全的人格理應如此。充滿愛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個充滿愛的社會必然是美的社會。二、審美想像、直覺與創造力的培養人類最可貴的素質之一是創造力。創造力最突出的特點是創造新的產品,不管是物質產品還是精神產品。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不斷創造的歷史。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就在這裡。創造力作為人的基本素質,在人的活動包括審美活動中顯示出來。人類不同活動中的創造力雖在形式與內容上有所不同,卻是相通的。正因為此,我們認為,人類在審美活動中的創造力對人類整體的創造力培養起著一定的作用。審美的創造力主要表現為想像。想像是審美心理中最重要的環節,從某種意義上講,審美活動的本質就是想像。想像不同於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與之相關的另一事物,只是擴大了人們當下心理活動的範圍,不創造新的事物。想像就不同了,想像中所用的材料可能是現實中有的,但它的組合絕對是現實中所沒有的。孫悟空這一形象之所以是想像的產物,就是因為你無論如何在現實中也找不到這樣的猴子。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提出想像來的古羅馬學者斐羅斯屈拉特說:"想像比起摹仿是一種更聰明伶巧的藝術家。摹仿只能塑造出見過的事物,想像卻也能塑造出未見過的事物。"可以說,創造新事物是想像最本質的特點。審美心理是很豐富的,有感知、理解、聯想、想像。感知、理解、聯想不是審美活動特有的,真正體現審美心理特點的是想像。想像豐富的人,審美感受必然豐富;想像貧乏的人,審美感受必然貧乏。正是因為審美心理特點是想像,所以審美對於創造力的培養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作家、藝術家是最具審美力的人,這與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有著必然的聯繫,藝術最重要的品格是創造,它來不得半點重複。任何稱得上藝術的作品都是"這一個"。正是因為藝術是獨創性的工作,所以康德將它派屬為天才。他說:"天才就是天賦的才能,它給藝術制定法規","天才是和摹仿的精神完全對立著的"。黑格爾認為"如果談到本領,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像","想像是創造性的"。科學工作,通常認為它的主要思維方式是邏輯推理,邏輯推理也可以創造新的東西,但邏輯推理的創新是有限的。邏輯推理中的演繹推理,其大前提基本上包括了新推出來的結論。邏輯推理中的歸納推理其歸納不可能窮盡所有的事物,雖然它能推出新的東西,但可靠的程度是難說的。如果要論創新的程度,邏輯思維是趕不上形象思維的。形象思維在英文與法文中寫作Imagination,與想像是同一個詞,朱光潛先生說:"'形象思維'和'想像'所指都是一回事。"形象思維雖然不是審美專用的,但是審美以形象思維為本質。正因為如此,我們說,審美是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的最好途徑。這個問題涉及美育與智育的關係。智育應包括兩個方面的教育,一是知識教育,一是能力培養,能力中主要是創造能力的培養。美育對智育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創造能力的培養上。美育通過培養人的想像力達到培養人的創造力。不少科學家如愛因斯坦認為,真與美比較,美更重要,其重要原因,就在於美更富於創造性,或者說審美最富有想像性。19世紀荷蘭著名的化學家范特霍夫曾經就想像與科學研究的關係,調研過許多科學家,發現最傑出的科學家都具有豐富的想像力。現代英國科學家布羅諾夫斯基說:"所有偉大的科學家都自由地運用他們的想像,並且聽憑他們的想像得出一些狂妄的結論,而不叫喊'停止前進'。"事實上,很多重要的科學理論首先不是通過邏輯推理而是通達大膽想像創造出來的。牛頓從蘋果落地激發想像,最後找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類佳話在科學史上不勝枚舉。除了審美想像力對創造力培養的重要作用外,審美的直覺力也對創造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直覺在審美中不是簡單的感覺,它寓有理性的因素,因而又稱之為理性直覺。理性直覺是最富有創造性的。直覺到的東西雖然沒有得到證明,但只是現在沒有得到證明而已,日後它很可能會得到證明。人的直覺具有超前性、超越性,具有極大的創造潛能。直覺當然不只是審美活動才有的,作為人的一種基本的思維素質,它體現人的各種活動之中。但是,審美活動中直覺最多,而且最豐富、最奇妙,這是大家公認的。審美直覺在藝術美的創造與欣賞中得到最充分的體現。我們通常將藝術創造中的直覺稱之為靈感。藝術家一般都是審美直覺最強的人,他們的不同凡俗的藝術構思通常得利於靈感。科學研究雖然是最理性的工作,但也需要直覺。愛因斯坦說:"有時我感到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可是不能說明自己的信心。"這就是直覺。科學創造中那些超乎尋常的觀點常常不是邏輯推理所得,而是直覺所得。偉大的科學家都重視直覺。1909年9月在一次科學會議上愛因斯坦提出一個實驗方案,以說明光量子假說,當時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包括普朗克在內不同意他的光量子論,但是愛因斯坦仍然堅持。他說:"這個方案由於它的直覺性對我似乎特別具有說服力。"一是想像力,一是直覺力,這是審美培養人的創造力最主要的途徑。由於能力與知識相比,能力具有潛在性、間接性、不可測量性,因此,它一般不為人所重視。能力中,想像力、直覺力相對又比較地虛幻,難以把握,因此很多人將它看成虛無縹緲的東西,要么看成是神助,要么看成先天的稟賦。其實,想像力與直覺力並不神秘,也不虛幻。現代心理學對它的機製做了深入的研究,雖然還不能說完全解開了它的秘密,但對於正確認識這兩種人類可貴的創造力是有幫助的。審美活動雖然最多想像與直覺,由於它的形式通常是娛樂,不直接與科學研究相聯繫,也不直接獲得知識,因而它也常為人所忽略。因而重視審美中的想像與直覺,是很有必要的。三、審美超越與心理調控力的培養人--這裡指的是單個人,其心理調控力如何,對自己在世界上的生存、發展關係極大。人在世界上,生存不易,發展尤不易。就願望來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平坦的,事業是成功的,但是事實上不可能都這樣。因此,如何看待成功與失敗、長遠利益與短時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