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必須要死嗎?

2005-7-17 字數:1830收藏此頁到都市網摘 高四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三言》中的名篇。它以曲折的情節、細膩的筆調塑造了一個執著追求真摯愛情的女性形象——杜十娘。在學習這篇小說時,有的同學提出為什麼杜十娘不早點而把百寶箱拿出來,為什麼要自尋短見,她可不可以不死。這個問題涉及到杜十娘的性格及生活理想,是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 要分析杜十娘的悲劇命運,首先要清楚她為什麼喜歡李甲。小說中的李甲聰明漂亮溫柔,對杜十娘照顧有加,他深深迷戀杜十娘的美貌,為她花廢了幾千兩銀子。儘管書中關於他們之間的愛情基礎沒有更多的交待,但可想而知,在杜十娘所能接觸到的聰明、漂亮、富有的客人當中,溫柔體貼,同情杜十娘的遭遇,能夠給她一定的尊重和理解的人,只有李甲一個。這也是杜十娘對李公子一往情深、傾心熱愛的原因。在李甲身上,寄託了她做一個與丈夫相親相愛、相知相守的良家女子的夢。 杜十娘懷著和李甲白頭偕老的願望,多方籌措、苦心經營,終於脫離了牢籠,和李甲一同回家,期待過上一個幸福自由美滿的生活。可是沒有料到,遇上了貪婪荒淫狡猾的孫富。在孫富花言巧語的矇騙下,李甲終於要轉賣杜十娘,一方面對家庭有個完善的交待,另一方面也使自己能夠擺脫錢財無著的困境。對李甲一往情深的杜十娘,沒有想到自己全心全意付出了莫大犧牲,竟然得不到情郎的理解,竟然被他輕易地拋棄,把自己當作商品再一次賣掉。她的理想受到徹底毀滅,於是在一番痛斥之後,她縱身跳入長江,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在這段故事中,李甲迷戀美色、輕視真情、軟弱無能、自私自利的性格是悲劇產生的根本原因。孫富的出現只不過使矛盾衝突變得更加尖銳和激烈,使李甲的選擇變得緊迫,使他的荒唐懦弱無能的態度表現得更徹底。它只是作為一個各種外因,使人物的性格弱點暴露無遺,使本來就潛藏的的矛盾終於激烈的展開了。 假如孫富這個人物從來不曾出現過,那么我們假設一下,李公子和杜十娘回到老家之後會怎么樣呢?在李布政的嚴厲斥責之下,在封建大家庭森嚴的禮法之下,在濃重的社會道德氛圍逼迫之下,李甲絕不敢正大光明的、正式把杜十娘接回到自己的家裡,從而只能按照杜十娘當初的策劃把她安排在蘇州,然後偷偷地奔走在兩地之間,或者在父親的嚴厲管教下與杜十娘斷絕關係,讓她獨自一人長久孤獨的居住在蘇州某個偏僻的院落中,憂傷的懷著對純真愛情的嚮往死去吧。讓我們構想另一種結局,李甲和杜十娘千辛萬苦,拿出了積攢多年大量的經營,終於贏得了老父親的原諒(在資本主義的萌芽已經產生並影響世俗的明代的江南地區,這種假設並非不可能),光明正大地住到了李家。那么杜十娘就可以太平無事了嗎?要知道,李甲看中的是杜十娘的美貌,一旦年老色衰,恐怕我們就能看到另一個版本的《氓》吧;即使我們不必把時間推移到十幾年之後,那么誰能夠保證李公子不移情別戀呢,畢竟那是一個男子占有絕對權力的社會呀。 杜十娘一定要死嗎?是的,因為她對愛情的理想已經徹底破滅。當她得知自己被李甲轉賣的一剎那,她就明白了自己的命運,從而萌生死志。作為一個美貌的在男人的世界裡苦苦掙扎的女人,她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如果她僅僅追求婚姻,憑著她的美貌、金錢,她絕對能夠做到;如果她僅僅追求自由,憑著聰明的頭腦,她也一樣可以不必藉助李甲的身份做到這些。可是,她所追求則是自由幸福忠貞不渝的愛情,她所追求的是普通人家中能夠相夫教子的婦女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裡,濃重的封建禮教思想,男權至上的社會秩序,把婦女當作玩物的腐朽的剝削階級的思想,已經決定了曾經擁有妓女身份的杜十娘的愛情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小說沒有讓杜十娘在漫長的歲月中憂傷地死去,而是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悲壯地死去,更加使人感到這種悲劇的力量。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杜十娘的美麗使人感到可愛,她的聰明能幹使人感到可敬,她的痴情忠貞不渝使人感到可嘆,而她的悲壯的死就更增加對李甲之類的“正人君子”的痛恨。 儘管作者的本意只是在敘述一個驚心動魄痴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但是我們通過對文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不難發現,它其實是創造了一個追求自由、平等、尊重、信任的忠貞不渝的愛情的婦女的千古悲劇。杜十娘的死驚心動魄、讓人嘆息,她那美麗形象和《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祝英台等婦女形象相映成輝,成為文學畫廊中擁有永久藝術魅力的形象。 河北省晉州市外國語學校 張戰備 052260 作者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