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模式化作文成為集體失語的工具

“現在的中國小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教學生‘母親都是善良的’,所以每個孩子都寫了一個虛擬的母親。”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在一次主題報告會上這樣說。 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近些年才有的新現象。  “國小生寫作文只能寫好人好事嗎?這個寫撿錢包,那個寫幫人推煤,哼,根本沒有的事!老師卻說:‘不管真不真,寫得好就行了。’我覺得,寫文章應當真實。稍有點兒假的,也行;可不能假得太狠了,都脫離實際了!一個班,20個人寫撿錢包,還有的寫撿小孩兒、逮小偷。最可笑的,有人還寫他在公共汽車上逮小偷。我們這兒根本沒有公共汽車,純抄的!” 這段文字摘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在1986年發表的報告文學《“邪門大隊長”的冤屈》。說這話的人叫趙幼新,當時是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潢川師範附屬國小五年級1班的學生。二十多年過去了,這些疑問卻沒有過時。 在孫雲曉看來,作文模式化、說話成人化都是兒童集體失語現象,“因為成年人不相信、不鼓勵,孩子也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大腦,不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這種現象只能帶來虛假的思想、蒼白的感情。”孫雲曉說。 “10歲以前的兒童對大人是崇拜的,很容易模仿大人。兒童的文化是模仿文化,兒童的學習是觀察性學習。但最可怕的是,成年人不尊重兒童的不成熟性。成年人把模式理解為作文的範式,以此來匡正孩子的表達。兒童在尋求表達方式的時候,成年人給了他一個模式化的傳統,剝奪了兒童的表達自由,並不斷強化這種模式。” 更可怕的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如果這種模式化的表達一再被鼓勵被肯定,從而代替了獨立的思考,內化為他們自己的表達方式,那么這一代人將會是蒼白的、虛偽的、沒有想像力的。 這並非危言聳聽。記者了解到,某高校一名外教讓學生完成一篇英語作文,大學生們交上來的作業讓他感到非常吃驚,“你們的母親難道都是一樣的嗎?難道她們從來沒有不負責過?母親從來就沒有自私過?” 孫雲曉曾做過北京市國小生作文比賽評審,“孩子還是可以寫得很有個性的。”他回憶說,有一年的題目叫《我的媽媽》。有個孩子寫:我的媽媽像獅子,整天在家裡吼叫……“這就是孩子的感受。其實這樣有什麼不好?他寫出了一個焦躁不安、憂心忡忡的媽媽。但這樣的作文不可能獲獎。很多同學為了寫堅強,寫‘我的媽媽死了,生活使我不能不堅強’。結果這個孩子的媽媽就是語文老師,也在現場閱卷,正好看到兒子的作文。雖然試卷被封著,但她認得兒子的筆跡,做母親的感到很悲哀。”孫雲曉說。 “枉死”的不只母親,還有老師。“那天,小王老師使盡了全身的力量和我們上最後一節課……可是小王老師只教了我們一個學期就患癌症死去了。我們是多么懷念他啊。”有網友總結出“國小作文必殺句”,為了“感人”,很多老師就這樣患絕症死了。此外還有“同學們看著清潔的教室,擦著額頭上的汗水笑了……”“買東西的時候阿姨多找了2角錢,我低頭看到胸前飄揚的紅領巾,就退回去了。”“無數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們比起來,我的心裡慚愧極了……” 這些模板式、表決心式的升華句,時至今日還會在國小生作文中頻繁出現。 “哪個學生手裡沒有範文?範文就是集體失語的工具,這是典型的模式化表達。因為我們對於兒童想像力、獨特個性的表達是不接受的。”孫雲曉說。 在他看來,國小生作文“集體撒謊”的原因複雜,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和信息化的社會本來就容易讓孩子過早成人化,而傳統文化的慣性,比如要尊師敬長、不能寫父母不好的事情等觀念也會影響到孩子;政治化的傾向也讓很多父母心有餘悸,他們會要求孩子不要寫社會陰暗面。除此之外,孫雲曉認為,應試教育才是製造兒童集體失語最強大的體制力量。 據孫雲曉觀察,兒童集體失語最嚴重的階段在國小,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寫作文和開會發言。“從國小二年級開始,到五六年級達到高峰。考試成績越來越重要,這種束縛越來越嚴重,兒童也就越來越失語。應試教育這種體制的力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嚴密的評價體系。怎么考就怎么教,我要這樣的產品,你就必須按照程式生產,達到標準就是優,達不到就是次品。比如,作文占語文考試很大的分數,其中又會有幾個得分點,結構、選材、表達、立意。”他說,“作文是孩子最不敢表達思想的一種寫作,因為是最容易丟分的。” 然而,這一現象並沒有被重視。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對國小三年級到國中二年級的1370名學生做過調查,對創造傾向測驗所包括的四個維度的平均分進行比較(由各維度總分除以題目數得到,平均分最高為3分),結果發現,學生們好奇心的分數最高,為2.39,而想像力的得分最低,為2.18。“集體失語讓兒童失去獨立思考,這樣的結果是,我們的下一代不可能有創造力。”孫雲曉說。 但他也同時認為,這一現象並不會因為應試教育體制根深蒂固就無法改變。“我的做法是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孫雲曉的女兒從國小一年級就開始寫觀察日記,第一篇叫《熱帶魚生小魚》:“金魚都是甩子,而熱帶魚生出來就是一個小球,‘噔’,彈起來就是一條魚。”他女兒用自己的眼睛將這些記錄下來。 “可以通過觀察日記、讀後感等非考試的方式讓孩子去觀察。其實生活的空間是很大的,特別是親職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多次調查發現,親職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第一位的,遠遠超過學校。”孫雲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