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後感

許敏

在讀大家暑假作業——讀後感的同時,我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

問題一: 有讀無感。

“讀後感”,就是不但寫出自己所閱讀的內容,還要把自己從閱讀中所感受到的表達出來。個別同學在寫讀後感時,只是介紹了自己閱讀的大致內容,而感受則隻字未提,如《讀〈搗三國演義〉後感》。

問題二:讀感分離

一個人的閱讀感受從哪裡來?當然是從閱讀中來。也就是你閱讀了什麼,由此產生了什麼感受。有的同學寫了大量的原文內容,而感受是從其中很少一部分閱讀內容中得來;還有的同學在寫讀後感時,“感”的內容與所閱讀的內容無關或關係不大。如《讀〈搗蛋鬼日記〉後感》。

問題三:重讀輕感(最嚴重、最普遍的問題)

在讀大家的博文時,我發現最大的問題在於感悟太淺太少。好多同學在寫讀後感時都是先詳細敘述書(文章)的主要內容,最後一段用較少筆墨寫自己從中明白的道理。很多同學的作品。像這些文章,就屬於重“讀”輕“感”。縱觀本次暑假作業中的文章,很明顯:裴潔王澤王渝的文章更符合讀後感習作要求。要知道:寫讀後感,如果把重點放在“讀”上,就成了好書介紹了。所以重點應該放在“感”上,而“讀”只是“感”的一個誘因。只有這個“誘因”與讀者的思想、情感、體驗、經歷或者想像等發生共鳴的時候,才能產生感受,否則,“讀書”只能說是看文字。

那么怎樣才能寫好讀後感呢?

一 抓準“感點”

“感點”是我們閱讀文章時感受最深的地方。一般情況下,“感點”應與原文主旨相符,但是我們也可以從所閱讀文章中找出重點句子談感受。每當讀完一篇文章、一個章節或一本書時,就要合上書本認真想一想,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是明白了一個道理還是被書中人物的品質、精神所感動、或者是作者的寫法給你寫作上的啟示?如果你沒有一點感受,那么就應該是沒有讀進去或者沒讀明白,不妨再讀一遍,直至有感受為止。也許你的感受有多方面,可以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進行闡述,也可以列條目逐一介紹。

二 略寫文章內容

寫讀後感,不要花大量的筆墨寫你讀到的內容,只把與你讀書感受相關的內容概括寫出來就行了,其它一概不要。

如:裴xx的挺簡潔:讀《根鳥》有感

這是一部迷人的,夢幻般的小說,它讓人在夢幻里行走在夢幻中體驗成長,體驗溫暖。

一個名叫紫煙的女孩在根鳥的夢中出現了兩次,根鳥決定去追尋這個奇怪的夢。然而,他的追夢之旅並不是一帆風順,他遇到了新夥伴,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選擇與困難……

三 詳寫讀書感受

寫讀書感受時可以直接描述,還可以通過聯想的方法來表達。也就是讀著文章的內容,可以聯想到名言佳句警句、自己的經歷、名人故事、生活中的類似現象或者從媒體上看到的有關報導等等,這些都屬於讀書感受。需要提醒的是,這種聯想一定要基於“閱讀”的基礎上展開,否則聯想就成了無源水,無本之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部分也是最能體現讀者寫作水平的部分,區分作文優劣的部分。

寫作有法,但寫無定法。只要能做到抓準感點、略寫文章內容、詳寫讀書感受,再加上新穎的表達方法,就一定能寫出高質量的讀後感。本次習作中,每一位已經上傳到班級部落格的同學作文都還有進步的空間,希望大家對照習作要求,自己再重新編輯修改或重新上傳。對於已經上傳的老師或同學的博文,希望大家能相互學習,提出修改意見寫在評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