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2、從主觀上看,主要是兩個方面:

①認識上的滯後。黨組織在國有企業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中央早有明確規定。但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無論在認識上還是在實踐上,都還沒有完全解決。從認識上看,主要存在三種比較典型的傾向。一是“淡化論”。認為企業是一個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組織,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對資本負責。企業黨組織只需抓好自身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不必介入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是企業的一些經營管理人員。二是“強化論”。認為改革把企業黨組織的地位、權力和作用改沒了,希望重新回到黨的一元化領導的體制上去。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是企業黨務工作者。三是“可有可無”論。從調查的情況看,改制最徹底的企業,黨建工作也最難開展。有的認為黨組織沒有存在的必要,認為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和與國際接軌,關鍵是遵循市場法則,企業黨組織地位和作用自然削弱,也應該削弱;有的認為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黨組織應人員兼職化,活動業餘化,也有人認為,黨組織的基本職責就是管理好黨員,沒有必要介入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還有人認為,企業作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組織,沒有必要打上“政治色彩”,黨組織在企業的領導可要可不要。

②措施上的滯後。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針對性、實效性。許多企業黨組織仍然只會用形式單一、內容空洞的說教方式對黨員和職工民眾進行思想教育,或者簡單以罰代管、以罰代教。問卷調查顯示,對當前企業黨組織工作內容、活動方式和工作方法有效性的評價,只有29%的回答“三會一課”有必要,而回答應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占86%,回答應開展多種形式的企業文化生活的占95%。二是企業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在“結合”和“服務”上難到位。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結合”不緊密。實現企業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緊密結合,是黨組織保持地位、發揮作用的生命線。不少企業在“結合”的關鍵環節上處理不當,未能有效地將行政工作的難題作為黨建工作的課題來抓。在企業重大經營活動和人事調整中,很難聽到黨組織的聲音,看到黨組織的工作,體現黨組織的作用。有的企業黨委陷入黨只管黨,就黨建抓黨建的自我循環之中;有的企業行政和黨委各把一攤,將經濟工作與黨建工作分工分家;有的則完全陷入經濟工作的具體事物中,削弱和淡化了黨的自身建設。第二,“服務”缺乏載體。企業黨建工作如何圍繞中心,服從、服務於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不少企業在這方面辦法不多,還沒有在黨的建設上走出一條不搞政治運動,而靠改革和法制建設的新路子。老的一套辦法、手段、載體不靈,新的辦法、手段、載體不明,這讓相當一部分企業黨委書記感到無可奈何。三是“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並沒有切實到位。有的雖然在形式上實現了“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但實質上黨委會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並沒有做到有機融合;有的企業董事長和黨委書記雖然由一人擔任,但在工作中卻多是以董事長身份出現,偏重生產經營工作,忽視黨建工作,“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黨委成員如何依法進入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以及交叉比例多少合適,尚缺乏規範的要求和科學的界定。交叉任職的黨委成員如何在重大問題決策以及生產經營過程中貫徹黨委的意圖,切實履行保證、監督的職責,還缺少應有的制度安排和操作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