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四、改進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建議

(一)要深化認識,切實增強做好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做好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對促進企業和社會的改革發展穩定,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近幾年來,我市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委關於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有關精神,緊緊圍繞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實現了“兩個確保”的目標,一批困難企業通過幾年的努力已經走出困境,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一些國有企業雖然已經脫困,還沒有完全脫險,特別是仍有相當一部分國有大中型企業處境還十分艱難。特別是全市國企改制攻堅仗已經打響,對此,我們必須從講政治、講大局、保穩定的高度,深刻認識到做好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要充分認識加強企業黨建工作是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需要。加入世貿組織,對國有企業尤其是競爭能力較弱的國有企業衝擊很大,國有企業必須通過改革調整尋求發展和壯大,從而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特別是十五期間是國有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時期,在實施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國家要對那些浪費資源、技術落後、污染嚴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產品沒有市場、長期虧損而又扭虧無望的企業,實施關閉破產,同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機制的逐步建立,弱勢企業將退出市場,這些企業改革、調整和穩定的工作,都需要企業黨組織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實施,如果沒有企業黨組織的有效工作,企業的各項改革措施就難以落實,國有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就難以實現。二要充分認識加強企業黨建工作是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的需要。當前我市總體形勢是好的,但也存在著多方面的不穩定因素,這既有遺留的老問題,又有改制帶來的新挑戰,因此,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三要充分認識加強企業黨建工作是保持黨同人民民眾血肉聯繫的需要。各級黨組織特別是國有企業黨組織,要按照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提出的對工作和生活遇到暫時困難的民眾要格外關注、重點幫助的要求,以深厚的感情、良好的作風做好民眾工作,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到企業各項工作中去,把黨和政府對職工民眾的關懷真正落到實處,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為推進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奠定堅實的民眾基礎。

(二)要規範設定,切實理順企業黨組織隸屬關係。

隨著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深入,企業黨組織的隸屬管理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過去按行政歸屬維繫的黨組織隸屬關係和條塊管理格局被逐漸打破。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和跨所有制企業的出現,對企業黨組織的設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企業改制過程中,由於黨組織設定和調整相對滯後,使有的企業黨組織領導關係不明確,有的黨員未能及時轉移黨員組織關係。為進一步規範國有企業黨組織關係管理工作,保證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工作的順利進行,企業黨組織的設定和調整要與企業改制、關停破產同步進行。一是要及時調整黨組織設定,理順隸屬關係。國有企業實行改制後,企業的組織形式發生了變化,企業黨組織應按照《黨章》規定,根據企業規模、黨員人數和工作需要,及時進行組建、改建。同時,企業改制變成民營企業的或外資企業的,要在業主支持、民眾基礎較好、條件成熟的情況及時建立黨組織。要防止因企業改制而隨意撤銷黨組織和出現“有黨員無組織,有組織無上級”的現象。企業內部黨組織的設定,應根據企業組織結構和黨員分布狀況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改制後的企業黨組織,一般而言,應從有利於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組織開展工作,有利於黨員教育管理,有利於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的要求,實行屬地管理原則。企業規模小,黨員人數少的企業,其黨組織可以由企業所在街道、鄉鎮黨組織管理。實行跨地區兼併、聯合的企業,被兼併企業黨組織一般由所在地黨組織領導;需要由兼併企業黨組織領導的,由兼併企業黨組織與被兼併企業所在地黨組織協商確定。由於企業改制後,民營企業增多,各縣市區要相應成立民營企業工委,負責轄區內民營企業黨組織的管理。所屬企業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後,由系統黨工委及時與組織部聯繫,並由市委(縣、市、區委)組織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協商確定。在此以前,企業黨組織隸屬關係保持不變,上級黨委組織部要切實履行管理職責,保證黨員的組織不散,黨的工作不停,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保證企業改制工作順利實施。對於關停破產企業,在履行有關程式和善後工作結束前,黨組織設定和隸屬關係一般保持不變,待善後工作全部結束後,由上級黨組織宣布原企業黨組織撤銷。國有、集體改制企業黨組織隸屬關係調整以系統為單位進行。二要及時妥善地做好黨員組織關係的轉接工作。國有企業改制、關停破產工作,對黨員的管理帶來了一些新情況,黨員的組織關係也應作相應的調整。理順勞動關係後,職工黨員與改制後企業重新簽訂勞動契約的,其組織關係保持不變,退休職工黨員和置換身份後未與改制企業重新簽訂契約的職工黨員以及關停破產企業解除勞動契約的職工黨員,要將組織關係轉到本人居住地或戶籍所在地的黨組織,實行屬地管理;如重新就業且新單位有黨組織的,應將組織關係遷至新就業單位黨組織。離休幹部黨員的組織關係,轉到原主管單位黨組織。對黨員去向比較集中的,黨組織可為這些黨員辦理黨組織關係集體移交,同時為接收地黨組織提供黨員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性別、出生年月、入黨年月、黨內原任職務、詳細居住地址、聯繫電話和個人在單位的表現等)。遷入單位黨組織要及時將遷入黨員編入黨支部,加強對遷入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藉故拖延轉移或拒絕接受黨員組織關係。同時,企業在改制時要劃拔一定的經費用於黨員組織關係移交,按每位50-100元計算移交給接受單位黨組織,這筆錢要納入改制成本之內。組織關係轉移是一件嚴肅的工作,轉移組織關係的黨員,應在規定的時間內持組織關係介紹信到轉入單位黨組織辦理有關手續,積極參加黨的組織生活,自覺交納黨費,努力完成黨組織分配的工作。沒有正當理由不及時辦理組織關係轉移手續的,應給予批評教育。連續六個月不參加組織生活,或不做黨組織分配工作的,應按《黨章》的有關規定嚴肅處理。三要及時加強協調。各級黨組織要高度重視做好改制企業黨組織隸屬關係的調整工作。接轉雙方的黨組織要加強協調銜接,確保黨組織隸屬關係和黨員組織關係接轉的正常進行。接轉雙方黨組織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時,市委(縣、市、區委)組織部要負責協調。